引脚固定结构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218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7
本技术公开了引脚固定结构及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引脚固定结构包括下塑胶、抵挡件及引脚;其中,下塑胶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抵挡件设于定位槽上与开口相邻的内侧壁,且抵挡件沿第一方向延伸;引脚包括折弯连接的连接片和引脚本体,连接片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经开口插入定位槽内时,抵挡件抵接于连接片。本技术的引脚固定结构能够保证引脚本体不会发生位置偏移,且能够保证保护膜对引脚本体的保护作用,使电池在组装过程中的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引脚固定结构及电池


技术介绍

1、电池的引脚包括折弯连接的连接片和引脚本体,连接片焊接在安装在电池的下塑胶上的极柱上,以固定引脚;电池内侧的电芯包上的极耳连接至引脚本体上,以实现引脚与电芯包之间的电连接。

2、然而,在将极耳焊接至引脚本体上之后且未将电芯包和引脚整体装入电池的外壳内之前,由于电芯包的重量较重,且连接片的厚度较薄,容易导致连接片在电芯包的重力作用下发生起翘变形,从而使得引脚本体会发生位置偏移;一方面会拉扯极耳使极耳出现断裂的问题,进而引起电芯包短路起火甚至爆炸,安全性较低;另一方面会使引脚本体与粘接在其外侧的保护膜相脱开,或者使引脚本体戳破保护膜,无法保证对引脚本体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引脚固定结构,能够保证引脚本体不会发生位置偏移,安全性较高,且能够保证保护膜对引脚本体的保护作用。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引脚固定结构,包括:

4、下塑胶,所述下塑胶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一端设置有开口;

5、抵挡件,所述抵挡件设于所述定位槽上与所述开口相邻的内侧壁,且所述抵挡件沿第一方向延伸;

6、引脚,所述引脚包括折弯连接的连接片和引脚本体,所述连接片沿第二方向经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抵挡件抵接于所述连接片,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7、进一步地,所述抵挡件包括两个第一挡板,两个所述第一挡板相对设置;

8、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定位槽的一个内侧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

9、另一个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定位槽的另一个内侧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

10、进一步地,所述抵挡件包括:

11、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槽上于开口相邻的相对两内侧壁上。

12、进一步地,所述抵挡件靠近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引脚本体之间的折弯连接处设置,且所述抵挡件至少设置有一个。

13、进一步地,所述抵挡件的底端面至所述定位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0.1mm-0.2mm。

14、进一步地,所述抵挡件的顶端面与所述定位槽的顶端面和所述下塑胶的下表面齐平。

15、进一步地,所述抵挡件与所述下塑胶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

16、进一步地,所述引脚本体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平板,电芯包的极耳焊接至所述平板上。

17、进一步地,所述引脚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电芯包;所述平板包括:

18、相互平行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和所述第二平板之间连接有中间板,以使所述引脚本体形成z型结构,所述第一平板用于焊接其中一个所述电芯包的所述极耳,所述第二平板用于焊接另一个所述电芯包的所述极耳。

1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包括焊接部和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引脚本体之间,所述焊接部用于与所述下塑胶上的极柱焊接,所述抵挡件抵接于所述抵接部。

20、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能够保证极耳及保护膜良好的使用性能,从而能够保证电池在组装过程中的安全性较高。

21、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2、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引脚固定结构。

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4、通过在下塑胶上设置具有开口的定位槽,并将抵挡件设于定位槽上与开口相邻的内侧壁上;当连接片沿第二方向经开口插入定位槽内时,抵挡件能够直接抵接在连接片上,以使抵挡件为连接片提供支撑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只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片而言,通过增加抵挡件对连接片的辅助支撑作用,能够较好地避免连接片在电芯包的重力作用下发生起翘变形,从而使得引脚本体会发生位置偏移的问题;一方面能够避免拉扯极耳使极耳出现断裂的问题,降低电芯包短路起火甚至爆炸的概率,安全性较高;另一方面不会使引脚本体与粘接在其外侧的保护膜相脱开,以及不会使得引脚本体戳破保护膜,能够保证保护膜对引脚本体的保护作用。

25、本技术的电池,由于包括上述的引脚固定结构,能够避免在电池组装的过程中引脚本体发生位置偏移,保证极耳及保护膜良好的使用性能,从而能够保证电池在组装过程中的安全性较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引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2)包括两个第一挡板(21),两个所述第一挡板(21)相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2)包括: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2)靠近所述连接片(31)与所述引脚本体(32)之间的折弯连接处设置,且所述抵挡件(2)至少设置有一个。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2)的底端面至所述定位槽(12)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片(31)的厚度0.1mm-0.2mm。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2)的顶端面与所述定位槽(12)的顶端面和所述下塑胶(1)的下表面(11)齐平。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2)与所述下塑胶(1)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本体(32)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平板,电芯包(4)的极耳(41)焊接至所述平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本体(3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电芯包(4);所述平板包括:

10.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31)包括焊接部(311)和抵接部(312),所述抵接部(312)位于所述焊接部(311)与所述引脚本体(32)之间,所述焊接部(311)用于与所述下塑胶(1)上的极柱(5)焊接,所述抵挡件(2)抵接于所述抵接部(312)。

11.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引脚固定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引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2)包括两个第一挡板(21),两个所述第一挡板(21)相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2)包括: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2)靠近所述连接片(31)与所述引脚本体(32)之间的折弯连接处设置,且所述抵挡件(2)至少设置有一个。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2)的底端面至所述定位槽(12)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片(31)的厚度0.1mm-0.2mm。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脚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2)的顶端面与所述定位槽(12)的顶端面和所述下塑胶(1)的下表面(11)齐平。

7.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兵安苏礼舒宽金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