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进入通道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3119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双进入通道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包括:机架;通道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其包括:第一进入通道、第二进入通道、公用通道、传动机构;第一进入通道和第二进入通道汇集于公用通道的入口处;第一进入通道内设置第一主动辊,第二入纸通道内设置有第二主动辊;公用通道内设置有一对送纸辊;浮动辊,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主动辊和第二主动辊之间;用于分别与第一主动辊相配合形成第一进入通道的输送机构或与第二主动辊相配合形成第二进入通道的的输送机构;切换机构,用于驱动浮动辊与第一主动辊或第二主动辊相配合;传动机构,用于输送进入通道机构的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同类装置通道机构部件多、成本高、体积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打印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双进入通道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通常有打印装置、磁读写装置等,用于在薄片类介质(如纸 或磁性介质)上执行切纸、打印、写入或读取磁信息等处理过程。为了避免缺纸、频繁更换 介质对处理介质过程的影响,出现了一种具有双入纸通道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可以交 替使用不同入纸通道供纸,这样既可以有效降低缺纸几率,又可以在介质处理的同时更换 其他通道的介质。传统的双入纸通道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第一 入纸通道101与第二入纸通道201汇合至第三走纸通道301的入纸端。第一入纸通道101 的入纸端设置第一供纸机构100和第一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102和第一 送纸辊103。第一电机102能够驱动第一送纸辊103将第一供纸机构100存放的卷纸Pl 由第一入纸通道101输送至第三走纸通道301入纸端。第二入纸通道201的入纸端设置第 二供纸机构200和第二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电机202和第二送纸辊203。第 二电机202能够驱动第二送纸辊203将第二供纸机构200存放的卷纸P2由第二入纸通道 201输送至第三走纸通道301入纸端。第三走纸通道301内设置有第三输送机构。第三输 送机构包括第三电机300、第三送纸辊302和第四送纸辊303。第三电机300能够驱动第三 送纸辊302、第四送纸辊303运动,将介质由第三走纸通道301的入纸端输送至第三走纸通 道301的出纸端。第三走纸通道301的出纸端还设置有用于切断介质的切刀装置304和用 于在介质上打印文字或图像的打印装置305。该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先将第一供纸机构100的卷纸Pl从第一入 纸通道101输送至第三走纸通道301,经过切纸装置304切断后进入打印装置305,实现了 对介质的切断及打印处理。当第一供纸机构100的卷纸P 1即将用完时,控制装置(图中 未显示)控制第二输送机构将第二供纸机构200的卷纸P2由第二入纸通道201输送至第 三走纸通道301,经过切纸装置304切断后进入打印装置305,实现了对介质的切断及打印 处理。在使用第二入纸通道201供纸的同时,可以向第一供纸机构更换介质。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两个入纸通道 和一公用走纸通道设置有三个独立的输送机构,增加了装置部件数量和成本,增加了设备 的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双进入通道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双进 入通道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通道机构部件多、成本高、体积大等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双进入通道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包括机架;通道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其包括第一进入通道、第二进入通道、公用通道、传动机 构;第一进入通道和第二进入通道汇集于公用通道的入口处;第一进入通道内设置第一主 动辊,第二入纸通道内设置有第二主动辊;公用通道内设置有一对送纸辊;浮动辊,可移动 地设置在第一主动辊和第二主动辊之间;用于分别与第一主动辊相配合形成第一进入通道 的输送机构或与第二主动辊相配合形成第二进入通道的的输送机构;切换机构,用于驱动 浮动辊与第一主动辊或第二主动辊相配合;传动机构,用于输送进入通道机构的介质。优选地,切换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凸轮和摆臂机构;驱动机构与凸轮连接,用于驱 动凸轮转动;摆臂机构可旋转地设置于机架上,分别与浮动辊和凸轮相连接。优选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安装在机架上;齿轮组,与第一电机连接;凸轮 与齿轮组连接;摆臂机构包括摆臂和第一弹性元件;摆臂铰接在机架上;摆臂的凸缘和凸 轮可搭接连接,摆臂的长孔与浮动辊的转轴连接;第一弹性元件,一端与机架连接,另一端 与摆臂连接。优选地,摆臂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一端固定在机架上,其一端 与浮动辊连接。优选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过渡齿轮、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和 第三主动齿轮;第二电机设置在机架上;第二过渡齿轮与第二电机齿轮啮合;第二主动齿 轮和第三主动齿轮分别与第二过渡齿轮啮合;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啮合;第一主 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三主动齿轮分别与第一主动辊、第二主动辊和送纸辊固定连接。优选地,具有双进入通道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还包括剪切机构,设置在公用 通道出口处。优选地,起预紧作用的第一压力辊,设置在第一进入通道的入口处。优选地,起预紧作用的第二压力辊,设置在第二进入通道的入口处。优选地,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为磁读写装置。优选地,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为打印装置。因为采用了浮动辊,其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主动辊和第二主动辊之间;切换机构, 与浮动辊相连接,用于驱动浮动辊;所以通过切换机构的控制切换,使浮动辊能够分别与所 述第一主动辊配合形成所述第一进入通道的输送机构或与所述第二主动辊配合形成所述 第二进入通道的输送机构;仅用浮动辊就代替了现有的两个独立的输送部件,克服了现有 的双进入通道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通道机构部件多、成本高、体积大等问题,进而达到了 部件少、成本低、结构紧凑、体积小的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 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传统的具有双进入通道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结构;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结构;其中浮动辊位 于第一进入通道;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结构;其中浮动辊位 于第二进入通道;图4示出了浮动辊位于图2中的所示位置时切换机构的状态;图5示出了浮动辊位于图3中的所示位置时切换机构的状态;以及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传动机构的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2和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的结构,其中浮 动辊位于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包括机架 100、通道机构1、切换机构2、传动机构14。通道机构1设置在机架100上,其包括第一进入通道11、第二进入通道12、公用 通道13、传动机构14 ;第一进入通道11和第二进入通道12汇集于公用通道13 ;第一进入 通道11内设置第一主动辊11a,第二进入通道12内设置有第二主动辊12a ;公用通道13内 设置有一对送纸辊13a,13a’,浮动辊15,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主动辊Ila和第二主动辊12a 之间;用于分别与第一主动辊Ila配合形成第一进入通道11的输送机构或与第二主动辊 12a配合形成第二进入通道12的输送机构。例如,浮动辊15在切换机构2(见图4)作用下 可以分别与第一主动辊Ila或第二主动辊12a相切或基本相切而接触,以保证输送介质,如 纸等(以下类似)。当需要介质由第一入纸通道11进入公用通道13时,切换机构2驱动浮 动辊15与第一主动辊Ila相切而接触,介质由第一入纸通道11入纸口 lib进入,第一主动 辊Ila带动浮动辊15共同转动,将介质由第一入纸通道11送入公用通道13。当需要介质 由第二入纸通道12进入公用通道13时,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双进入通道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通道机构(1),设置在所述机架(100)上,其包括:第一进入通道(11)、第二进入通道(12)、公用通道(13)、传动机构(14);所述第一进入通道(11)和所述第二进入通道(12)汇集于所述公用通道(13)的入口处;所述第一进入通道(11)内设置有第一主动辊(11a),所述第二进入通道(12)内设置有第二主动辊(12a);所述公用通道(13)内设置有一对送纸辊(13a,13a’);浮动辊(15),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主动辊(11a)和所述第二主动辊(12a)之间;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一主动辊(11a)配合形成所述第一进入通道(11)的输送机构或与所述第二主动辊(12a)配合形成所述第二进入通道(12)的输送机构;切换机构(2),与所述浮动辊(15)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浮动辊(15)与所述第一主动辊或所述第二主动辊相配合;所述传动机构(14),用于输送进入所述通道机构(1)的所述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丛强滋姜天信杨民徐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