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大开洞部分包覆型钢混凝土梁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293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6
一种预制装配大开洞部分包覆型钢混凝土梁,采用部分预制装配部分现浇的思想,由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组成,其中预制部分在工厂制作完成,包括开洞H型钢;开洞H型钢包括腹板、端板、下翼缘板和上翼缘板;端板设置在型钢端部,连接腹板、下翼缘板和上翼缘板,板面与型钢长度方向垂直;腹板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为型钢跨中区域;第一区域开有第一洞口,并设置纵向加劲肋;第二区域沿型钢长度方向开有若干第二洞口,并设置横向加劲肋;下翼缘板、上翼缘板和端板之间有预制高强混凝土,上翼缘板顶部有若干等间距的抗剪连接件,并浇筑有现浇混凝土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预留大开洞,方便后期管道等设备的铺设,采用预制装配的做法,方便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特别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大开洞部分包覆型钢混凝土梁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形式多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它是施工现场支模并浇筑成形的结构,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防渗性能好的优点,但也有许多缺点,如施工工序繁多复杂,需要大量劳动力,工期长,设计截面较大,材料用量大,占空间较大等。

2、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出现,它是由预制混凝凝土构件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它在工厂进行大部分施工作业,可实现工业化生产,构件的浇筑受环境影响较小,质量可控性强。现场进行局部浇筑,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省了大量模板和人力。但也存在整体性差、抗渗性能差和不利于抗震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大开洞部分包覆型钢混凝土梁及施工方法,采用“部分预制,部分现浇”的理念,保留了预制和现浇的优点,并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梁跨中区域预留洞口方便管道等设备的铺设,方便施工,施工周期短,提高了其承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装配大开洞部分包覆型钢混凝土梁,包括开洞H型钢(3),所述开洞H型钢(3)包括腹板(3-1)、端板(3-4)、下翼缘板(3-5)和上翼缘板(3-6),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装配大开洞部分包覆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洞口(3-1-1-1)的形状为矩形、椭圆形或者倒圆角的矩形,所述第二洞口(3-1-2-1)的形状为圆形或正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装配大开洞部分包覆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缘板(3-5)上部布置若干纵筋一(4),所述上翼缘板(3-6)下部布置若干纵筋二(5),所述下翼缘板(3-5)和上翼缘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大开洞部分包覆型钢混凝土梁,包括开洞h型钢(3),所述开洞h型钢(3)包括腹板(3-1)、端板(3-4)、下翼缘板(3-5)和上翼缘板(3-6),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装配大开洞部分包覆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洞口(3-1-1-1)的形状为矩形、椭圆形或者倒圆角的矩形,所述第二洞口(3-1-2-1)的形状为圆形或正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装配大开洞部分包覆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缘板(3-5)上部布置若干纵筋一(4),所述上翼缘板(3-6)下部布置若干纵筋二(5),所述下翼缘板(3-5)和上翼缘板(3-6)之间布置若干闭合箍筋(6),所述纵筋一(4)和纵筋二(5)的长度方向均与型钢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闭合箍筋(6)与型钢长度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预制装配大开洞部分包覆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筋一(4)在两端的端板(3-4)之间,且长度不超过两个端板(3-4)的间距,所述纵筋二(5)布置在端板(3-4)至第一洞口(3-1-1-1)边沿之间,所述闭合箍筋(6)在型钢长度方向同时有纵筋一(4)和纵筋二(5)处设置,第一洞口(3-1-1-1)处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预制装配大开洞部分包覆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高强混凝土(1)在腹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李瑞祥徐龙康贺九洲罗明庆杨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