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2932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包括步骤一、获取强夯区域场地勘察数据;二、确定设计方案对拟处理区域场地的处理要求;三、计算夯击总夯沉量;四、设计强夯工艺参数;五、记录实际作业的夯沉量数据并进行工后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解决了现有强夯参数设计方式不合理、参数选取与场地特性贴合差的问题,针对不同区域的场地条件,制定不同的作业控制条件,更切实、高效地实现强夯工程作业,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1、强夯法作为地基处理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强夯处理地基加固效果的把控对工程的安全建设影响深远。现行强夯参数设计方法存在一定缺陷,根据拟处理深度标准,设计选值时更偏向采用经验值,缺乏与场地特征参数的结合。在很多工程设计中,关于设计参数的选取是否合适、能否达到目标处理效果的判断,通常采用在试验区进行试夯的方式。由于场地地质条件多变的特性,也使得通过试夯验证选取设计参数合理性的试验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经现场调研发现,仅根据拟处理深度标准进行强夯参数设计的试验区段,在现有规定控制标准下,试验结果与设计目标间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场地无法完全达到设计标准。而采用孔隙比控制标准进行强夯参数设计的试验区段,效果更优。

2、同时强夯工艺的作业质量把控主要依靠现场操作人员进行,依据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值为质量控制的评判依据。即: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值小于规定值即停止夯击。在工程作业时,由于场地之间土质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人工操作时读数存在一定偏差,以及记录人员或存在肆意更改记录值的行为,均会导致采用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值为标准进行作业的方式存在一定不可控性。同时在某些浅表层土质稍硬的场地配合使用小重量夯锤的条件下,即使夯击次数、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值均满足规范要求,但是由于夯锤本身较轻,存在无法突破表层的硬质层,使得在未产生较大夯沉量的情况下就达到了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值控制标准,过早地停止强夯,而此作业条件下远未达到消除深部湿陷性的作用,使得强夯过程多为无效夯击,效果依然不理想。此类现象充分表明,目前强夯控制标准与场地地质条件并未进行良好的结合,研究发现黄土的孔隙结构与湿陷性密切相关,孔隙占比大小直接影响湿陷性强烈程度,现行控制标准中并未有效利用原场地孔隙数据,没有发挥出检测数据应有的价值,使得检测数据没有对工程作业形成良好的指导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其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解决了现有强夯参数设计方式不合理、参数选取与场地特性贴合差的问题,针对不同区域的场地条件,制定不同的作业控制条件,更切实、高效地实现强夯工程作业,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获取强夯区域场地勘察数据;

4、步骤二、确定设计方案对拟处理区域场地的处理要求;

5、步骤三、计算夯击总夯沉量;

6、步骤四、设计强夯工艺参数;

7、步骤五、记录实际作业的夯沉量数据并进行工后检测。

8、上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步骤一中所述获取强夯区域场地勘察数据的具体过程包括:

9、步骤101、对强夯区域土质信息进行划分;

10、步骤102、确定强夯区域深度范围内的孔隙比数据;

11、步骤103、确定强夯区域深度范围内的含水率数据。

12、上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步骤101中所述强夯区域土质信息包括土层属性和土层类型,所述土层属性包括挖方和填方,所述土层类型包括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

13、上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步骤102中所述确定强夯区域深度范围内的孔隙比数据的具体过程包括:

14、步骤10201、确定地基处理区域内强夯处理范围;

15、步骤10202、以20m*20m区域为标准单元对强夯处理范围区域进行等面积划分;

16、步骤10203、在每个所述标准单元内选取一个或多个土工试验取样点;

17、步骤10204、每个所述土工试验取样点检测0~20m深度范围内的孔隙比数据,并按每5m为阶梯进行整理划分;

18、步骤10205、选取孔隙比数据最大的检测数据作为本标准单元内的孔隙比数据;

19、步骤10206、对所有标准单元内的孔隙比数据进行整理。

20、上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步骤103中所述确定强夯区域深度范围内的含水率数据的具体过程包括:

21、步骤10301、确定地基处理区域内强夯处理范围;

22、步骤10302、以20m*20m区域为标准单元对强夯处理范围区域进行等面积划分;

23、步骤10303、在每个所述标准单元内选取一个或多个土工试验取样点;

24、步骤10304、每个所述土工试验取样点检测0~20m深度范围内的含水率数据,并按每5m为阶梯进行整理划分;

25、步骤10305、选取含水率数据最小的检测数据作为本标准单元内的含水率数据;

26、步骤10306、对所有标准单元内的含水率数据进行整理。

27、上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步骤二中所述确定设计方案对拟处理区域场地的处理要求包括确定强夯湿陷性处理深度和确定强夯夯击遍数;

28、所述确定强夯湿陷性处理深度的具体过程包括:

29、步骤201、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场地拟建建筑规格及场地湿陷性处理深度要求,对现场作业场地进行划分;

30、步骤202、在现场场地划分过程中,归纳出湿陷性处理深度小于15m的区域;

31、所述确定强夯夯击遍数的具体过程包括:

32、步骤203、针对场地的湿陷性情况对强夯夯击遍数进行确定,对于湿陷性情况较轻的场地采用两遍强夯,对于湿陷性情况较强的场地采用三遍及以上强夯;

33、步骤204、根据强夯遍数的不同对每遍强夯的夯点间距进行调整,确保夯击点位之间不存在搭接情况。

34、上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步骤三中所述计算夯击总夯沉量的具体过程包括:

35、步骤301、计算夯沉量分量hi;

36、hi=f(e,w)

37、

38、式中,e为孔隙比,w为场地含水率,ei为初始孔隙比,e0为目标孔隙比,b为深度修正参数,c(w)为含水率修正参数;

39、步骤302、计算最小夯沉量h′;

40、

41、式中,n为强夯处理深度对应米数;

42、步骤303、计算总夯沉量h;

43、h=h′+a*h(m)

44、式中,a为基于夯击遍数的夯沉量修正参数,h(m)为夯沉量附加值,m为强夯夯击遍数。

45、上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所述目标孔隙比包括未增湿场地的目标孔隙比和增湿场地的目标孔隙比,所述未增湿场地的目标孔隙比为0.5,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获取强夯区域场地勘察数据的具体过程包括: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1中所述强夯区域土质信息包括土层属性和土层类型,所述土层属性包括挖方和填方,所述土层类型包括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2中所述确定强夯区域深度范围内的孔隙比数据的具体过程包括: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3中所述确定强夯区域深度范围内的含水率数据的具体过程包括: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确定设计方案对拟处理区域场地的处理要求包括确定强夯湿陷性处理深度和确定强夯夯击遍数;>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计算夯击总夯沉量的具体过程包括: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孔隙比包括未增湿场地的目标孔隙比和增湿场地的目标孔隙比,所述未增湿场地的目标孔隙比为0.5,所述增湿场地的目标孔隙比为0.4。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设计强夯工艺参数的具体过程包括: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记录实际作业的夯沉量数据并进行工后检测的具体过程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获取强夯区域场地勘察数据的具体过程包括: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1中所述强夯区域土质信息包括土层属性和土层类型,所述土层属性包括挖方和填方,所述土层类型包括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2中所述确定强夯区域深度范围内的孔隙比数据的具体过程包括: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填方黄土场地依据孔隙比确定强夯参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3中所述确定强夯区域深度范围内的含水率数据的具体过程包括: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方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丽云丁鹏于永堂郑建国邱培勇贾海梁董宝志文哲文宇坤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