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2910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5
本申请涉及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该方案包括分别进行贴合迁移法和浸泡迁移法对纺织品进行检测,综合两种方法的判断试样是否存在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通过本方法可以为纺织品是否含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提供检测依据,为纺织品的生产、监管提供技术支持,为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纺织品检测,具体涉及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1、荧光增白剂种类繁多,从染料索引上看,有结构登记号的荧光增白剂就有近400种,产品牌号近2500个,常用的品种也有几十种。过量使用或长期接触荧光增白剂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如引起皮肤过敏,以及影响伤口愈合、肝肾功能、血液系统等。目前国内外对荧光增白剂的限制要求大多为:不得含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纺织品特别是婴幼儿贴身服装,在使用过程中与身体长时间接触,存在风险的可能性更大。

2、国内针对纺织品的荧光增白剂的试验方法主要为fz/t 01137-2016《纺织品荧光增白剂的测定》,该方法采用配有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只列出了9种荧光增白剂的进行含量测定,非迁移量测定。荧光增白剂只有迁移到皮肤或人体内才有可能存在风险,但是目前国内没有针对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方法。

3、因此,亟待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包括分别进行贴合迁移法和浸泡迁移法对纺织品进行检测,综合两种方法的判断试样是否存在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3、其中,贴合迁移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0、试液配制:>

5、分别配置碱性汗液、酸性汗液以及唾液;

6、s11、试样制备:

7、将待检测纺织品作为试样缝制于棉贴衬织物之间,得到组合试样,取未添加试样的棉贴衬织物作为空白组;

8、s12、在室温状态下,将组合试样和空白组分别置于碱性汗液、酸性汗液以及唾液三种试液中浸泡第一设定时间;

9、s13、去除试液,通过将所有组合试样以及所有空白组分别放在试验装置的两块平板间贴合,并受到规定的压力;

10、把试验装置放入恒温箱内,使得组合试样和空白组呈水平放置状态,在模拟婴幼儿的体温的条件下保持第二设定时间;

11、s14、待组合试样和空白组均干燥后,分别置于紫外灯下进行对比,观察是否存在荧光现象;

12、其中,浸泡迁移法包括以下步骤:

13、s20、采用三级水作为试液;

14、s21、试样制备:称取设定重量的待检测纺织品作为试样;

15、s22、将试样置于容器中并加入设定体积的试液,在设定模拟洗澡水温度的条件下恒温振荡水浴萃取第三设定时间;同时取仅加入试液的一组或多组作为空白组,同样在设定模拟洗澡水温度的条件下恒温振荡水浴萃取第三设定时间;

16、s23、过滤萃取液,并将滤液的ph值调节至3.0~5.0;

17、s24、将棉贴衬织物浸入滤液中,并在设定模拟洗澡水温度的条件下恒温振荡水浴萃取第四设定时间;

18、s25、取出棉贴衬织物,将滤液挤干后分别置于紫外灯下进行对比,观察是否存在荧光现象。

19、进一步地,若试样在贴合迁移法的酸性汗液、碱性汗液、唾液及浸泡迁移法的三级水中的两个平行试验的试样棉贴衬织物与空白棉贴衬织物比较,均无明显荧光现象,则判定该试样无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20、若试样在贴合迁移法、浸泡迁移法的其中一种迁移液中的两个平行试验的试样棉贴衬织物中有一个比空白棉贴衬织物的荧光现象明显,则重新进行两个平行试验;

21、若重新试验后的试样棉贴衬织物与空白棉贴衬织物比较,均无明显荧光现象,则判定该试样无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否则判定该试样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22、进一步地,s10步骤中,碱性汗液含有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氯化钠、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或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

23、进一步地,s10步骤中,酸性汗液含有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氯化钠、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

24、进一步地,s10步骤中,唾液含有六水合氯化镁、二水合氯化钙、三水合磷酸氢二钾、碳酸钾、氯化钠、氯化钾。

25、进一步地,s11步骤中,对于织物,取试样夹于两块棉贴衬织物之间,沿一短边缝合;对于纱线或散纤维,取总质量为棉贴衬织物的一半,夹于两块棉贴衬织物之间,沿两短边缝合。

26、进一步地,s13步骤中,试验装置包括不锈钢架、重锤以及两块平板,通过两块平板将夹持对象夹持并在不锈钢架上,并通过重锤提供下压力。

27、进一步地,s23步骤中,用规格为g1的玻璃砂芯漏斗过滤萃取液。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1.本申请结合纺织品中的荧光增白剂在人体穿着过程中的三种主要迁移方式:1)通过与皮肤接触,迁移到汗液进入人体;2)通过咬和吮吸等动作(主要针对婴幼儿)与口腔接触,迁移到唾液进入人体。3)在用纺织品清洁皮肤及手洗纺织品等过程中,迁移到水中与皮肤接触进入人体。使用模拟人体体液(汗液、唾液)及水为迁移液,模拟婴幼儿贴身内衣穿着过程中出汗、流口水及洗澡等状态创新性地采用贴合迁移法、浸泡迁移法两个方案设计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通过本方法可以为纺织品是否含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提供检测依据,为纺织品的生产、监管提供技术支持,为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0、2.本申请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分别检测,综合评价最终的结果,可显著提升准确率,且两种方法可以同步进行不互相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进行贴合迁移法和浸泡迁移法对纺织品进行检测,综合两种方法的判断试样是否存在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试样在所述贴合迁移法的酸性汗液、碱性汗液、唾液及所述浸泡迁移法的三级水中的两个平行试验的试样棉贴衬织物与空白棉贴衬织物比较,均无明显荧光现象,则判定该试样无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0步骤中,所述碱性汗液含有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氯化钠、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或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0步骤中,所述酸性汗液含有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氯化钠、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0步骤中,所述唾液含有六水合氯化镁、二水合氯化钙、三水合磷酸氢二钾、碳酸钾、氯化钠、氯化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1步骤中,对于织物,取试样夹于两块棉贴衬织物之间,沿一短边缝合;对于纱线或散纤维,取总质量为棉贴衬织物的一半,夹于两块棉贴衬织物之间,沿两短边缝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3步骤中,所述试验装置包括不锈钢架、重锤以及两块平板,通过两块平板将夹持对象夹持并在所述不锈钢架上,并通过所述重锤提供下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23步骤中,用规格为G1的玻璃砂芯漏斗过滤萃取液。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进行贴合迁移法和浸泡迁移法对纺织品进行检测,综合两种方法的判断试样是否存在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试样在所述贴合迁移法的酸性汗液、碱性汗液、唾液及所述浸泡迁移法的三级水中的两个平行试验的试样棉贴衬织物与空白棉贴衬织物比较,均无明显荧光现象,则判定该试样无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0步骤中,所述碱性汗液含有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氯化钠、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或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0步骤中,所述酸性汗液含有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氯化钠、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洁芳王瑾唐纱丽杨阳叶鹏程周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