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909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相邻的一端相互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可拆卸连接有端撑组件;本技术实现了具有适用于多种不同尺寸通信机房的功能,且无需定制就可快速组装,同时支撑也较为稳定,还实现了具有按需对通讯母线及铜排进行支撑的功能,且每个支撑架之间的距离还能在安装后按需滑动调距,同时支撑槽的高度也能始终保持一致,而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也使得母线组件的各个部件均可多层重复使用,该母线组件结构简单且实用性较强,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通讯母线,具体为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


技术介绍

1、通信机房是用于安装某一类通信设备,实现某一种特定通信功能的建筑空间。通信机房的作用是提供动力、传输数据、交换数据、无线数据的交换、语音配线、测量、监控设备运行等。

2、目前,通信机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在其顶部安装通讯母线及其附属设备,现有的通信机房母线普遍采用的是与屋顶挂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导致通信机房母线组件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现场测绘并定制,不仅容易出现尺寸偏差,还存在安装速度较缓的情况,同时不同通信机房的尺寸和母线排列需求也各不相同,这就使得通信母线组件难以二次重复使用;为此,需要设计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的通信机房母线由于普遍采用的是与屋顶挂接的方式进行安装,从而导致通信机房母线组件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现场测绘并定制,不仅容易出现尺寸偏差,还存在安装速度较缓的情况,同时不同通信机房的尺寸和母线排列需求也各不相同,这就使得通信母线组件难以二次重复使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有效的实现了具有适用于多种不同尺寸通信机房的功能,且无需定制就可快速组装,同时支撑也较为稳定,还实现了具有按需对通讯母线及铜排进行支撑的功能,且每个支撑架之间的距离还能在安装后按需滑动调距,同时支撑槽的高度也能始终保持一致,而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也使得母线组件的各个部件均可多层重复使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相邻的一端相互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可拆卸连接有端撑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外侧壁可拆卸连接有侧接组件,所述侧接组件外侧壁设置有第二侧撑组件,所述端撑组件外侧壁可拆卸连接有第一侧撑组件,所述第二侧撑组件上表面设置有通讯母线,且所述通讯母线外侧壁设置有铜排;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用于按需调节端撑组件之间的距离,并支撑侧接组件和第二侧撑组件,所述端撑组件用于支撑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一侧撑组件,所述侧接组件用于将第二侧撑组件与第一连接组件或第二连接组件之间连接,所述第二侧撑组件用于支撑通讯母线和铜排,所述第一侧撑组件用于支撑与通讯母线连接的母线中继模块及母线输出模块。

3、前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滑孔,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插槽,且所述第一插槽内侧壁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其中所述第二限位块远离第二连接杆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二滑孔,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二连接杆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二插槽,且所述第二插槽内侧壁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滑孔内侧壁与第二连接杆外侧壁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孔内侧壁与第一连接杆外侧壁滑动连接。

4、前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所述端撑组件包括端板,所述端板外侧壁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内侧壁开设有插孔,其中所述插孔内侧壁卡合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外侧壁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端板外侧壁开设有第一侧孔,且所述端板底面外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连接座外侧壁与第一插槽或第二插槽内侧壁卡合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的孔径均相同,其中所述第三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之间和第三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之间采用外接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5、前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所述第一侧撑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外侧壁设置有竖板,且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开设有紧固孔,其中所述竖板外侧壁开设有第二侧孔;所述第二侧孔的孔径和第一侧孔的孔径相同,且所述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之间采用外接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6、前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所述侧接组件包括第一侧接板和第二侧接板,所述第一侧接板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侧接孔和第二侧接孔,且所述第一侧接板的另一侧外壁开设有卡槽,其中所述卡槽内侧壁与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外侧壁卡合连接,所述第二侧接孔位于第一侧接孔上方位置;所述第二侧接板的外表面结构与第一侧接板的外表面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侧接板和第二侧接板能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卡合在中间位置。

7、前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所述第二侧撑组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表面开设有支撑槽,且所述支撑槽内侧壁自下向上依次开设有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所述支撑槽底面内壁与通讯母线底面外壁卡合连接。

8、前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所述第一侧接孔、第二侧接孔、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的孔径均相同,所述第一侧接孔与第一限位孔或第二限位孔之间采用外接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侧接孔与第二限位孔或第三限位孔之间采用外接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9、前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所述定位孔用于配合外接紧固件与通信机房上表面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紧固孔用于配合外接紧固件与母线中继模块或母线输出模块底面外壁可拆卸连接。

10、前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所述侧接组件和第二侧撑组件的数目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侧接组件线性排列在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外侧壁。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1)、首先移动端板与通信机房顶面贴合,再沿着定位孔配合外接紧固件从而能将端板与通信机房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接着移动连接座并沿着插孔插入从而能将连接座与端板之间进行初步的卡合连接,再将第一连接杆沿着第二滑孔滑动,与此同时第二连接杆也会沿着第一滑孔滑动,这样就使得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间距能按照通信机房顶部的尺寸进行调节,随后将第一插槽与连接座外侧壁相互锲合,再沿着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配合外接连接件从而能将第一连接板与连接座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同理也就将第二连接板与连接座之间进行了可拆卸连接,有效的实现了该母线组件具有适用于多种不同尺寸通信机房的功能,且无需定制就可快速组装,同时支撑也较为稳定,该母线组件结构简单且适用性较强。

13、(2)、首先按需移动第一侧接板和第二侧接板,若第一侧接板和第二侧接板与两个第一连接杆外侧壁均卡合连接,这时移动支撑架并与第一侧接板外侧壁贴合,再将第一限位孔与第一侧接孔对齐及第二限位孔与第二侧接孔对齐并配合外接连接件从而能将支撑架、第一侧接板和第二侧接板三者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进而也就将支撑架与第一连接组件之间进行了可拆卸连接;若第一侧接板和第二侧接板与两个第二连接杆外侧壁卡合连接,这时移动支撑架并与第一侧接板外侧壁贴合,再将第二限位孔与第一侧接孔对齐及第三限位孔与第二侧接孔对齐并配合外接连接件从而能将支撑架、第一侧接板和第二侧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与第二连接组件(2)相邻的一端相互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可拆卸连接有端撑组件(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外侧壁可拆卸连接有侧接组件(5),所述侧接组件(5)外侧壁设置有第二侧撑组件(6),所述端撑组件(3)外侧壁可拆卸连接有第一侧撑组件(4),所述第二侧撑组件(6)上表面设置有通讯母线(7),且所述通讯母线(7)外侧壁设置有铜排(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杆(101),所述第一连接杆(1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02),且所述第一连接杆(10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03),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103)远离第一连接杆(10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滑孔(104),所述第一连接板(102)远离第一连接杆(10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插槽(105),且所述第一插槽(105)内侧壁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撑组件(3)包括端板(301),所述端板(301)外侧壁开设有通孔(302),且所述通孔(302)内侧壁开设有插孔(303),其中所述插孔(303)内侧壁卡合连接有连接座(304),所述连接座(304)外侧壁开设有第三连接孔(305),所述端板(301)外侧壁开设有第一侧孔(306),且所述端板(301)底面外壁开设有定位孔(3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撑组件(4)包括支撑板(401),所述支撑板(401)外侧壁设置有竖板(402),且所述支撑板(401)上表面开设有紧固孔(403),其中所述竖板(402)外侧壁开设有第二侧孔(40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接组件(5)包括第一侧接板(501)和第二侧接板(505),所述第一侧接板(50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侧接孔(502)和第二侧接孔(503),且所述第一侧接板(501)的另一侧外壁开设有卡槽(504),其中所述卡槽(504)内侧壁与第一连接杆(101)或第二连接杆(201)外侧壁卡合连接,所述第二侧接孔(503)位于第一侧接孔(502)上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撑组件(6)包括支撑架(601),所述支撑架(601)上表面开设有支撑槽(602),且所述支撑槽(602)内侧壁自下向上依次开设有第一限位孔(603)、第二限位孔(604)和第三限位孔(60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接孔(502)、第二侧接孔(503)、第一限位孔(603)、第二限位孔(604)和第三限位孔(605)的孔径均相同,所述第一侧接孔(502)与第一限位孔(603)或第二限位孔(604)之间采用外接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侧接孔(503)与第二限位孔(604)或第三限位孔(605)之间采用外接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307)用于配合外接紧固件与通信机房上表面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紧固孔(403)用于配合外接紧固件与母线中继模块或母线输出模块底面外壁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接组件(5)和第二侧撑组件(6)的数目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侧接组件(5)线性排列在第一连接杆(101)及第二连接杆(201)外侧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与第二连接组件(2)相邻的一端相互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可拆卸连接有端撑组件(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外侧壁可拆卸连接有侧接组件(5),所述侧接组件(5)外侧壁设置有第二侧撑组件(6),所述端撑组件(3)外侧壁可拆卸连接有第一侧撑组件(4),所述第二侧撑组件(6)上表面设置有通讯母线(7),且所述通讯母线(7)外侧壁设置有铜排(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杆(101),所述第一连接杆(1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02),且所述第一连接杆(10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03),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103)远离第一连接杆(10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滑孔(104),所述第一连接板(102)远离第一连接杆(10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插槽(105),且所述第一插槽(105)内侧壁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撑组件(3)包括端板(301),所述端板(301)外侧壁开设有通孔(302),且所述通孔(302)内侧壁开设有插孔(303),其中所述插孔(303)内侧壁卡合连接有连接座(304),所述连接座(304)外侧壁开设有第三连接孔(305),所述端板(301)外侧壁开设有第一侧孔(306),且所述端板(301)底面外壁开设有定位孔(3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信机房顶置式母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撑组件(4)包括支撑板(401),所述支撑板(401)外侧壁设置有竖板(402),且所述支撑板(401)上表面开设有紧固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凤婷易治强祝和晨朱晓云黄宝凤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香江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