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引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767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5
本技术涉及一种负压引流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端设置了贯穿筒体并与贯穿部位固定连接的外螺纹筒,外螺纹筒上端设置了与外螺纹筒螺纹连接的螺纹盖一,螺纹盖一上端设置了通过连接杆与螺纹盖一固定连接的限位框,所述螺纹盖一上端设置了贯穿螺纹盖一并与贯穿部位固定连接的引流管,所述限位框内部设置了两个均与限位框内部滑动连接的螺纹滑块,两个所述螺纹滑块前端均固定连接了挤压块,所述限位框内部设置了贯穿两个所述螺纹滑块并与贯穿部位螺纹连接的双向丝杆,双向丝杆贯穿限位框并与贯穿部位通过轴承限位转动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器,便于单个医护人员就可以对筒体进行更换操作,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负压引流器


技术介绍

1、在手术后,创面结合处会存在一些腔隙,并且创面处有部分坏死组织,并且会有液体分泌物产生,这些都会造成创口愈合缓慢。以对胸腔、腹腔患者进行的手术为例,手术过程中胸腔、腹腔会存在大量的血水、废液,影响手术视野,在手术后如果存在坏死组织或者液体分泌物等的干扰,并可能造成细胞坏死等严重后果。所以,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常用的技术是在胸腔、腹腔放置一根细管,然后采用负压引流器对细管进行负压抽吸,并且及时排除液体等。

2、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121341044.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负压引流器,涉及医疗用器械
本技术的负压引流器通过采用包括底盘、筒体和顶盖,底盘设置在筒体的底部,顶盖设置在筒体的顶部。

3、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上述现有技术在使用时当筒体内部的液体满了之后需要对筒体进行更换时,需要通过医护人员手动的按压引流管,为了防止液体直接排出,此时该医护人员只能通过一只手来对筒体进行更换,非常不便,因此就需要另一个医护人员使引流管与筒体拆卸,然后更换上新的筒体进行再次使用,不便于医护人员一个人时对筒体进行更换,降低了实用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负压引流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
技术介绍
提出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端设置了贯穿筒体并与贯穿部位固定连接的外螺纹筒,外螺纹筒上端设置了与外螺纹筒螺纹连接的螺纹盖一,螺纹盖一上端设置了通过连接杆与螺纹盖一固定连接的限位框,所述螺纹盖一上端设置了贯穿螺纹盖一并与贯穿部位固定连接的引流管,所述限位框内部设置了两个均与限位框内部滑动连接的螺纹滑块,两个所述螺纹滑块前端均固定连接了挤压块,所述限位框内部设置了贯穿两个所述螺纹滑块并与贯穿部位螺纹连接的双向丝杆,双向丝杆贯穿限位框并与贯穿部位通过轴承限位转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一端固定连接了旋转帽。

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4、进一步,所述旋转帽表面开设有防滑纹,所述螺纹盖一下端固定连接了密封环。

5、进一步,所述筒体下端表面固定连接了底座,所述筒体前端设置了贯穿筒体并与贯穿部位固定连接的透明窗。

6、进一步,所述透明窗一侧在筒体前端表面设置了液位线。

7、进一步,所述限位框内部固定连接了贯穿两个所述挤压块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的限位杆。

8、进一步,所述筒体上端固定连接了挂环一,所述筒体一侧设置了与外螺纹筒表面螺纹连接的螺纹盖二。

9、进一步,所述螺纹盖二上端固定连接了挂环二,挂环二内部固定连接了与挂环一内部固定连接的连接绳。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器,具有以下优点:

11、通过设置的螺纹盖一、外螺纹筒、限位框、旋转帽、螺纹滑块、双向丝杆和挤压块之间的配合作用,医护人员只需要通过挤压块对引流管进行挤压就可以避免引流管中的液体流出,然后医护人员就可以通过双手来对筒体进行拆卸更换,只需要单个医护人员就可以对筒体进行拆卸更换,较为实用。

12、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引流器,包括筒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6)上端设置了贯穿筒体(6)并与贯穿部位固定连接的外螺纹筒(15),外螺纹筒(15)上端设置了与外螺纹筒(15)螺纹连接的螺纹盖一(4),螺纹盖一(4)上端设置了通过连接杆与螺纹盖一(4)固定连接的限位框(2),所述螺纹盖一(4)上端设置了贯穿螺纹盖一(4)并与贯穿部位固定连接的引流管(1),所述限位框(2)内部设置了两个均与限位框(2)内部滑动连接的螺纹滑块(11),两个所述螺纹滑块(11)前端均固定连接了挤压块(14),所述限位框(2)内部设置了贯穿两个所述螺纹滑块(11)并与贯穿部位螺纹连接的双向丝杆(12),双向丝杆(12)贯穿限位框(2)并与贯穿部位通过轴承限位转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12)一端固定连接了旋转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帽(3)表面开设有防滑纹,所述螺纹盖一(4)下端固定连接了密封环(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6)下端表面固定连接了底座(7),所述筒体(6)前端设置了贯穿筒体(6)并与贯穿部位固定连接的透明窗(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窗(8)一侧在筒体(6)前端表面设置了液位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2)内部固定连接了贯穿两个所述挤压块(14)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的限位杆(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6)上端固定连接了挂环一,所述筒体(6)一侧设置了与外螺纹筒(15)表面螺纹连接的螺纹盖二(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盖二(9)上端固定连接了挂环二,挂环二内部固定连接了与挂环一内部固定连接的连接绳(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引流器,包括筒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6)上端设置了贯穿筒体(6)并与贯穿部位固定连接的外螺纹筒(15),外螺纹筒(15)上端设置了与外螺纹筒(15)螺纹连接的螺纹盖一(4),螺纹盖一(4)上端设置了通过连接杆与螺纹盖一(4)固定连接的限位框(2),所述螺纹盖一(4)上端设置了贯穿螺纹盖一(4)并与贯穿部位固定连接的引流管(1),所述限位框(2)内部设置了两个均与限位框(2)内部滑动连接的螺纹滑块(11),两个所述螺纹滑块(11)前端均固定连接了挤压块(14),所述限位框(2)内部设置了贯穿两个所述螺纹滑块(11)并与贯穿部位螺纹连接的双向丝杆(12),双向丝杆(12)贯穿限位框(2)并与贯穿部位通过轴承限位转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12)一端固定连接了旋转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帽(3)表面开设有防滑纹,所述螺纹盖一(4)下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明珠毛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