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锺翰书专利>正文

免缝扣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54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缝扣合结构,包含一母扣件与一公扣件。母扣件包含一上座、一旋桨与一下座,旋桨旋部穿透通过上座中央,旋桨的桨部被包夹在上座与下座之间,下座具有两贯穿孔。公扣件具有两弹性臂。将弹性臂穿过服饰或物品,再插进下座贯穿孔,再旋转旋部使桨部挤压弹性臂,使弹性臂变形卡掣于母扣件内,便可将母扣件固定于服饰或物品上。此种扣合结构最适合做为钮扣、勋章、胸针等与服饰或物品之间结合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扣合结构的设计,特别是指一种不用针线即能快速结合于服饰或 物品上的扣合结构。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常使用于服饰或物品上的扣件,如钮扣、胸针、领带夹、勋章等,在组装 上往往有不便及安全的顾虑。例如钮扣,由于是以线材固定于服饰布料上,使用一段时间后 通常会松脱,便须以针线再缝回服饰上,但若出门在外钮扣临时脱落则无法立刻缝制,造成 人们的困扰;另一方面缝制钮扣时常有缝制者被针刺到的情形发生。又如装饰性的胸针, 其具有两构件,一是装饰部、二是固定部,该固定部通常为一刺针,刺过衣服后再插进装饰 部结合处与其结合,然而其结合处仅有夹紧功能,并无固定锁住功能,一旦夹性松弛或有外 力撞拉,刺针通常会脱离装饰部而掉落。这些扣件虽然有其功能,但在使用上存在诸多不便 性,因此有必要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前述日常生活上的扣件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做为钮扣、 胸针、领带夹、勋章等物品的多用扣合结构。以简易的公、母扣件所组成的扣合结构,让使用 者能迅速且安全的操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扣件的易脱落、更换麻烦、不安全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不用针线即能快速结合于服饰或物品上的免缝扣合结构,构件主要 包含一母扣件及一公扣件。母扣件进一步包含有一上座、一下座与一旋桨。该上座中央具有 一上座贯穿孔;该旋桨具有一旋部与一桨部;该下座具有一凹陷面,该凹陷面上具有两下 座贯穿孔。将上、下座结合,使旋桨的旋部从上座贯穿孔伸出平齐(或微凸)于上座表面, 桨部则落于凹陷面,桨部的长度是,当桨部旋转90后其两端会遮蔽住两边下座贯穿孔直径 的一部份(以1/3 1/4最佳)。该公扣件,具有两个可相对应伸进下座贯穿孔的弹性臂。扣合结构结合于服饰(或物品)的方式为,公扣件的弹性臂先穿过服饰,再伸进母 扣件的下座贯穿孔至上座引导孔,再从上座表面的旋部一字形凹槽以指甲、小刀片或平口 螺丝刀旋转旋部,直到桨部的两端转至制止器停止,因桨端挤压公扣件弹性臂,弹性臂因而 变形且卡掣于桨部与下座贯穿孔之间,如此便将母扣件固定于衣服上。其中,上座表面可以 设计成任何形状,及绘制、黏贴、印制任何图案,使扣合结构成为钮扣、胸针、勋章等物品。由于日后贩卖此扣合结构时,是在一便利包内装有等数量(7 10个)的公扣件 与母扣件,本专利技术扣合结构的零件数量少,且操作只有三步骤第一、将公扣件穿过服饰,第二、将公扣件插入母扣件贯穿孔,第三、旋转旋桨。过程中无需藉助针、线或其它特定手工具,不论何时何地皆适用,相当便利。且尖 刺部为穿刺于母扣件内部,相当安全。若母扣件为钮扣,还可以在母扣件表面印制图案,增添服饰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免缝扣合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免缝扣合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免缝扣合结构固定于衣服上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免缝扣合结构的旋桨起始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免缝扣合结构的旋桨转动后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配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 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免缝扣合结构包括可相互扣合的一母扣件1及一公扣件 2。该母扣件1可采用金属、塑料、木料、复合材料等硬质材料制成。母扣件1进一步包含一 上座11、一下座12及一旋桨13。其中,上座11及下座12的外型轮廓与颜色并不加以限定, 可以为任何几何形状,可以为有色或透明,在本实施例中是将上、下座11、12设计成圆形且 透明。上座11中央具有一贯穿两面的上座贯穿孔111,上座11的底部分布设置多个盲孔型 的结合孔112,以及在这些结合孔112之间具有两盲孔型的引导孔113,这些引导孔113呈 锥型且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微弯,但也可设计成斜锥型。下座12中央具有一凹陷面121,此 凹陷面121的形状可为方型、圆形等,并不加以限定(只要不妨碍旋桨旋转即可),凹陷面 121上具有两贯穿至下座12底面的下座贯穿孔123,下座贯穿孔123的位置是与上座引导 孔113位置相对应,在凹陷面121上邻近每一个下座贯穿孔123上(或下)方具有一竖立 的制止器122,两制止器122是呈对角设置,制止器122形状并不加以限定。下座12的表面 具有多个与前述结合孔112相应数量及位置的卡榫124,卡榫124与结合孔112的形状并 不加以限定,只要两者能相互卡合即可。该旋桨13包含一旋部131与一桨部132。该桨部 132呈条状体,较佳长度是,当桨部132水平摆放于凹陷面121,桨部132的两端恰好可遮蔽 下座贯穿孔123直径约三(或四)分之一,桨部132两端修饰呈圆弧端;该旋部131为竖立 于桨部132上,旋部131的形状为圆柱体,大小为可相对应插入于所述上座贯穿孔111内, 旋部131的端面具有一“一”字型凹槽133。另请配合参阅图2,为本专利技术扣合结构的剖面 图。组装母扣件1时,是将旋桨13的旋部131插入上座贯穿孔111,使旋部131与上座11 表面平齐或稍微突出,将下座12卡榫124对应插入上座11结合孔112,使上座11与下座 12紧密结合,同时旋桨13的桨部132会落在下座12凹陷面121,并被包夹于上、下座11、12 之间。组装后,只要以指甲、小刀片或平口螺丝刀旋转旋部凹槽133,桨部132便会在上、下 座11、12之间以及在凹陷面121的范围内旋转,当桨部132右旋90被制止器22制止后,其 两端会分别遮蔽到邻近的下座贯穿孔123直径的一部份。该公扣件2呈“U”型,具有两个弹性臂21,弹性臂21自由端制成尖锥状以利穿过 服饰或物品,而该尖锥状可为直锥或斜锥,只要能使弹性臂21相应伸进下座贯穿孔123,再 进入上座引导孔113即可;弹性臂21上具有连续的一段凸纹22或可制成一圈粗糙颗粒(图 未示)。公扣件2可采用塑料、复合材料等兼具硬度(帮助自由端穿过布料)及韧度(使自由端可于组装时承受旋桨的挤压)的材料制成。请参阅图2及图3,其中,图3为本专利技术扣合结构使用实施例。此种扣合结构可以 做为服饰或物品上的钮扣、胸针、领带夹、纪念章、装饰品等用途。本实施例是以做为衣服钮 扣为较佳实施例。其结合于衣服10上的方式为,公扣件2呈尖锥状的弹性臂21刺过衣服 10布料,利用U型公扣件2的弹性特性,将两弹性臂21稍微挤压靠近,使弹性臂21可顺利 依序伸进下座贯穿孔123及上座引导孔113内。如图4所示为尚未旋转旋桨的示意图,桨 部132位置呈垂直向;以指甲、小刀片或平口螺丝刀旋转旋桨旋部131的凹槽133,使桨部 132在凹陷面121上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图中假设上座呈透明,故可见桨部动作状态),直 到桨部132两端接触到制止器122即停止(如图5所示),此时,桨部132两端分别遮蔽下 座贯穿孔123直径的1/3 (或1/4),并会挤压穿透下座贯穿孔123的公扣件2的弹性臂21 并使其变形,桨部132两端会分别与两弹性臂21上的凸纹(或颗粒)22卡掣,因此公扣件2 能将母扣件1牢固于衣服上。若欲拆除钮扣,则同法反向旋转旋部131使桨部132朝逆时 针方向转动,离开制止器122及下座贯穿孔123 (回复至如图4所示状态),即可取出公扣件 2,使母扣件1脱离衣服10。此种扣合结构无须针线辅助便能快速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缝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母扣件,其包含有一上座、一下座与一旋桨;该上座中央具有一穿通两面的上座贯穿孔;该旋桨具有一旋部与一桨部,该旋部设置于该上座贯穿孔内;该下座具有一容纳该桨部的凹陷面,该凹陷面上具有两贯穿至该下座一底面的下座贯穿孔,该桨部的长度是,当桨部旋转,其两端分别可遮蔽到该下座贯穿孔直径的一部分,该下座与该上座结合并将该旋桨包夹于其中;一公扣件,具有两可相对应伸进该下座贯穿孔的弹性臂;该弹性臂可先穿过一服饰或物品,再伸进该母扣件的下座贯穿孔,再从上座表面旋转旋部,直到该桨部的两端挤压该弹性臂,该弹性臂因而变形且卡掣于桨部与下座贯穿孔之间,以将母扣件扣合于服饰或物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锺翰书
申请(专利权)人:锺翰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