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487 阅读:6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印章结构,其包括:印章垫及手持部,该印章垫由上而下包含图像件、缓冲件、双面胶及吸附件,图像件及缓冲件之间具有背胶;手持部的下表面具有一吸附区,该吸附区选择性地与该印章垫的吸附件结合。由于印章垫与吸附区可依使用者需求进行结合或脱离,因此使用者可选择具有不同图像的印章垫与同一个手持部结合,和现有的印章垫与手持部黏接在一起的印章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相对节省手持部的耗材以及收容印章结构的空间,更可采用多个图像件组合后共同粘附于吸附区,形成组合图像件,以印章来完成相对复杂的图案作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印章结构,且尤其涉及一种方便使用者更换印章垫的印章结构。
技术介绍
印章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之一,即使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网络印章或 电子签名系统逐渐普及,在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文件中,例如合约书、保证书等仍以纸本型 式为准,除了签署人以手写签名外,盖上属于自己的名字或是代表己方的名称的印章往往 也是不可或缺的。除了纸本文件的签署需要加盖印章外,对于成长期的幼儿而言,给予他们 具有图像的印章可以剌激他们对于图像的想象力,享受盖印章时,刹那间完成一幅图像的 乐趣,幼儿们也可以通过图像的轮廓进行着色,发挥创意与美术的天分。 目前传统上普遍使用的印章结构,其绝大部分都是手持部连结着图像件,因此若 需给幼儿们许多不同图案的印章时,因为印章制造的材料成本较不易下降(手持部与图像 件为制造传统印章的必备材料),除了家长们购买印章价格不菲外,各个印章中,因其手持 部占据印章绝大部分的空间,使得收纳不易,尤其是在大多数幼儿们收拾东西的态度往往 不是很严谨的情况下,放置许多不同的印章时更显得杂乱。 因此,另一种印章结构应运而生,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该印章结构包含印章垫 la及手持部2a。该印章垫la由下而上设有图像件11a、缓冲件12a及磁铁片13a,该图像 件lla —般而言材质为橡胶,该图像件lla向下凸伸一凸部llla,图1及图2所示的凸部 111a为「Z.」形;该缓冲件12a黏接于图像件lla之上,其材料可为软性材质,如泡棉;该磁 铁片13a黏接于该缓冲件12a上。 所述手持部2a的下表面具有多数个凹槽,该凹槽内嵌入多数个对应所述凹槽的 铁条21a。在使用该印章结构时,印章垫la的最上方的磁铁片13a具有磁性,而该手持部 2a的下表面所嵌入的铁条21a可使得磁铁片13a带动印章垫la吸引到手持部2a,以完成 印章结构。该印章结构的特色在于利用磁铁片13a与铁条21a之间的磁力,印章垫la与手 持部2a可随使用者的需求进行结合或分离。同理,其它的印章垫如果与印章垫la结构相 似,只是凸部的造型与印章垫la的凸部lla的造型不同,同样也可以凭借着磁力结合或分 离于同一个手持部2a。 然而,上述的印章结构中,手持部2a的下表面所具有的多数个凹槽的深度以及多 数铁条21a的厚度决定了手持部2a的下表面是否平整,如果手持部2a的下表面不够平整 可能使结合于手持部2a的下表面的印章垫la部分倾斜,造成凸部11 la在一工作纸3a上压 印出来的压印区31a的形状有所变化,或是墨色分布不均匀。另外,当印章垫la与手持部 2a结合的位置并不在手持部2a靠近中心的地方时,可能会因为使用者下压手持部2a的力 道不够均匀,导致上述的印章结构压印在印台上时,图像件lla上的凸部llla以外的部分 易沾到墨水,之后再压印到工作纸3a时,因为受力不均使得工作纸3a除了产生压印区31a 以外,也产生误印区32a。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章结构,该印章结构能减少制造时的耗材成本、节省收纳时的空间以及随使用者需求实时更换多数个或单个印章垫。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印章结构,该印章结构包括印章垫,该印章垫由上而下包含图像件、缓冲件、双面胶及吸附件,该图像件及该缓冲件之间具有一背胶;所述印章结构还包括手持部,其下表面具有吸附区,该吸附区选择性地与该印章垫的吸附件结合。 特别地,所述手持部的吸附区与至少一印章垫选择性地结合。 特别地,所述图像件具有至少一凸部,该凸部凸伸于图像件的下表面。 特别地,所述缓冲件的上表面具有对应图,且所述双面胶、吸附件及手持部为透明的材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印章结构,该印章结构凭借吸附件选择性 的与手持部的吸附区结合,如果需要与许多不同的印章垫的结合情况下,仅需一个手持部 依次与不同的印章垫结合即可满足上述的需求,同时,手持部的下表面为一平整的表面,与 印章垫结合时,凸部在工作纸上压印出来的压印区的形状与墨色分布较为均匀。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印章结构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2为现有印章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技术的剖面图; 图7为本技术增设定位图的手持部与印章垫结合的上视图; 图8为本技术印章垫收纳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中 la、印章垫;lla、图像件;llla、凸部;12a、缓冲件;13a、磁铁片;2a、手持部;21a、铁条;3a、工作纸;31a、压印区;32a、误印区;1、印章垫;11、图像件;111、凸部;12、缓冲件; 121、背胶;122、对应图;13、双面胶;14、吸附件;2、手持部;21、吸附区;22、定位图;3、工作 纸;31、压印区;4、保护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印章结构,其包括有一印章垫1及一 手持部2。其中该印章垫1由下而上包含一图像件11、一缓冲件12、一双面胶13、及一吸附 件14。 所述图像件11在本实施例中的材质选用橡胶,该图像件11的上表面呈平面,该图 像件11的下方,垂直于该图像件11的下表面凸伸一凸部lll,本实施例中以凸部111所呈4现的图像以「Z.」为例,实际使用时并不限制凸部111所呈现的图像。所述图像件11连同 其凸部111,本实例中是通过橡胶原料经由热压成型的方式同步成型。亦可通过各种成型的 方式采用其它原料如塑料等制成。 所述缓冲件12为一软性材质,在本施实例中,该缓冲件12采用的是乙烯_乙酸乙 烯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 EVA)发泡成型的泡棉,该缓冲件12的 上表面及下表面均呈平面,缓冲件12的下表面均匀涂有一背胶121,以使图像件11的上表 面与缓冲件12的下表面通过背胶121黏合;缓冲件12的上表面设有一对应图122,本实施 例中以该对应图122所呈现的图像以「Z.」为例,实际使用时并不限制对应图122所呈现的 图像。对应图122是油墨或碳粉等印刷材料通过喷墨或是雷射复印或网印或是移印或是多 色印刷等方式加以完成。且所述缓冲件12上表面的对应图122所呈现的图像与图像件11 的下表面的凸部111所呈现的图像在大小、形状方面均相同,且对应图122所呈现的图像及 凸部111所呈现的图像的位置在铅直方向对应。 所述双面胶13为一透明片体,该双面胶13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具有黏性。该双 面胶13的基材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印hthalate,PET)或聚氯乙烯 (polyvinyl chloride, PVC),且所述双面胶13的下表面黏着于缓冲件12的上表面。 所述吸附件14也为一透明片体,该吸附件14的材质在本实施例中为硅胶 (silicone),该吸附件14黏合于该双面胶13具有黏性的上表面。 利用缓冲件12下表面的背胶121及双面胶13,所述印章垫1的图像件11、缓冲件 12及吸附件14黏合在一起。且双面胶13及吸附件14为透明的材质,使用者从印章垫1上 方看去时,使用者的目光仍可穿透吸附件14及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章结构,该印章结构包括印章垫,其特征在于:该印章垫由上而下包含图像件、缓冲件、双面胶及吸附件,该图像件及该缓冲件之间具有背胶;且其还包括手持部,该手持部下表面具有吸附区,该吸附区选择性地与该印章垫的吸附件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成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城光明印佳图色文具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