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388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包括炉体、燃烧加热组件、坩埚、蓄热结构以及蓄放热转换机构,炉体内设有燃烧室,坩埚设置于燃烧室内,炉体内设置有多孔连通座,多孔连通座内设有加热通道和蓄放热通道,燃烧加热组件通过加热通道与燃烧室连通,蓄热结构通过蓄放热通道与燃烧室连通;加热通道包括燃料腔道,蓄放热通道包括排烟蓄热腔道,排烟蓄热腔道连通连接有若干组排烟蓄热腔道以及助燃腔道。本技术的复合型蓄热熔铝炉通过多孔连通座将炉体与蓄热结构连接为一体,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工作稳定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铝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蓄热熔铝炉


技术介绍

1、燃气熔铝炉是使用天然气等燃气为燃料的加热炉,能够利用清洁的燃烧方式,实现燃气炉的高效工作。目前,在压铸行业里大部分燃气熔铝炉最关键的结构是炉体和蓄热结构,主要通过烧嘴将燃气和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燃烧,并将燃烧气体产生的热量送入炉体内对坩埚加热,燃烧的尾气通过蓄热结构吸收热量,并将热量再次排放到炉体中,从而降低能源损耗,但是,熔铝炉的炉体和蓄热结构通常采用分体式设置,会导致熔铝炉占用较多空间,而且实际安装操作不方便,工作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多孔连通座将炉体与蓄热结构连接为一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工作稳定性强的复合型蓄热熔铝炉。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包括炉体、燃烧加热组件、坩埚、蓄热结构以及蓄放热转换机构,所述炉体内设有燃烧室,所述坩埚设置于所述燃烧室内,所述燃烧加热组件与所述燃烧室连通并用于加热所述坩埚,所述蓄热结构与所述燃烧室连通并进行蓄热,所述蓄放热转换机构与所述蓄热结构连通并用于驱使所述蓄热结构在蓄热状态与放热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多孔连通座,所述多孔连通座内设有加热通道和蓄放热通道,所述燃烧加热组件通过所述加热通道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蓄热结构通过所述蓄放热通道与所述燃烧室连通;

4、所述加热通道包括燃料腔道,所述蓄放热通道包括排烟蓄热腔道,所述排烟蓄热腔道连通连接有若干组围绕所述燃料腔道设置的助燃腔道以及与所述燃料腔道连通并用于对所述燃料腔道进行预热的预热腔道。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6、所述加热通道和所述蓄放热通道的组数均设置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多孔连通座两侧。

7、所述多孔连通座上对应所述排烟蓄热腔道向上延伸设置有导向壁,所述排烟蓄热腔道的内壁上设有台阶部。

8、所述蓄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炉体上的蓄热基座,所述蓄热基座内设有蓄热腔,所述蓄热腔的一端与所述蓄放热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蓄放热转换机构连通,所述蓄热腔内设置有蓄热组件。

9、所述蓄热组件包括第一蓄热单元和第二蓄热单元,所述第一蓄热单元设置于所述排烟蓄热腔道内并与所述台阶部抵接接触,所述第二蓄热单元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蓄热单元上。

10、所述第一蓄热单元上设置有多组第一过流通孔,所述第二蓄热单元上设置有多组第二过流通孔,所述第一过流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流通孔的孔径,且所述第二过流通孔的组数多于所述第一过流通孔的组数。

11、所述蓄放热转换机构包括与所述蓄热腔连通的气道管路、切换阀、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产生负压,所述第二风机用于产生正压,所述气道管路通过所述切换阀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连接,所述切换阀能够使所述气道管路在与所述第一风机连通并对所述蓄热腔吸风的蓄热状态或与所述第二风机连通并对所述蓄热腔吹风的放热状态之间转换。

12、所述燃烧加热组件包括燃料喷管、燃料计量器、空气输送泵、燃料输送管路、空气输送管路以及混合输送器,所述燃料计量器用于计量加热所需的燃料,所述燃料计量器、所述燃料输送管路与所述混合输送器依次连接,将燃料输送至所述混合输送器,所述空气输送泵、所述空气输送管路与所述混合输送器依次连通,将空气输送至所述混合输送器,所述燃料喷管设置于所述混合输送器的输出端并穿设于所述燃料腔道内。

13、所述炉体上设有装配箱,所述燃料输送管路、所述空气输送管路和所述混合输送器均设置于所述装配箱内。

14、所述炉体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隔热结构,所述燃烧室设置于所述隔热结构内,所述隔热结构包括隔热顶板、隔热侧板和隔热底板。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6、本技术的复合型蓄热熔铝炉的炉体内设置有多孔连通座,多孔连通座内设有加热通道和蓄放热通道,实现了燃烧加热组件与燃烧室之间以及燃烧室与蓄热结构之间的相互连通,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炉体和蓄热结构分体式设置的方式,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蓄热结构利用燃烧室烟气中的热量进行蓄热,并能够重新放热至燃烧室内,有效地起到节能的效果,大大降低能耗,达到低氮排放标准,其中加热通道包括燃料腔道,蓄放热通道包括排烟蓄热腔道、助燃腔道以及预热腔道,多组助燃腔道围绕燃料腔道设置,在蓄热结构放热过程中,经助燃腔道输出的温度较高的空气能够对燃料腔道输出的燃料起到混合扰动、助燃的作用,同时预热腔道与燃料腔道连通并用于对燃料腔道进行预热,能够提高燃料腔道内燃料的温度,提高燃烧效率和热利用率,工作稳定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包括炉体(1)、燃烧加热组件(2)、坩埚(3)、蓄热结构(4)以及蓄放热转换机构(5),所述炉体(1)内设有燃烧室(101),所述坩埚(3)设置于所述燃烧室(101)内,所述燃烧加热组件(2)与所述燃烧室(101)连通并用于加热所述坩埚(3),所述蓄热结构(4)与所述燃烧室(101)连通并进行蓄热,所述蓄放热转换机构(5)与所述蓄热结构(4)连通并用于驱使所述蓄热结构(4)在蓄热状态与放热状态之间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多孔连通座(6),所述多孔连通座(6)内设有加热通道(7)和蓄放热通道(8),所述燃烧加热组件(2)通过所述加热通道(7)与所述燃烧室(101)连通,所述蓄热结构(4)通过所述蓄放热通道(8)与所述燃烧室(10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通道(7)和所述蓄放热通道(8)的组数均设置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多孔连通座(6)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连通座(6)上对应所述排烟蓄热腔道(801)向上延伸设置有导向壁(804),所述排烟蓄热腔道(801)的内壁上设有台阶部(8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结构(4)包括设置于所述炉体(1)上的蓄热基座(401),所述蓄热基座(401)内设有蓄热腔(402),所述蓄热腔(402)的一端与所述蓄放热通道(8)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蓄放热转换机构(5)连通,所述蓄热腔(402)内设置有蓄热组件(4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组件(403)包括第一蓄热单元(4031)和第二蓄热单元(4032),所述第一蓄热单元(4031)设置于所述排烟蓄热腔道(801)内并与所述台阶部(805)抵接接触,所述第二蓄热单元(4032)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蓄热单元(40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热单元(4031)上设置有多组第一过流通孔(9),所述第二蓄热单元(4032)上设置有多组第二过流通孔(10),所述第一过流通孔(9)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流通孔(10)的孔径,且所述第二过流通孔(10)的组数多于所述第一过流通孔(9)的组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放热转换机构(5)包括与所述蓄热腔(402)连通的气道管路(501)、切换阀(502)、第一风机(503)以及第二风机(504),所述第一风机(503)用于产生负压,所述第二风机(504)用于产生正压,所述气道管路(501)通过所述切换阀(502)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机(503)和所述第二风机(504)连接,所述切换阀(502)能够使所述气道管路(501)在与所述第一风机(503)连通并对所述蓄热腔(402)吸风的蓄热状态或与所述第二风机(504)连通并对所述蓄热腔(402)吹风的放热状态之间转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加热组件(2)包括燃料喷管(201)、燃料计量器(202)、空气输送泵(203)、燃料输送管路、空气输送管路以及混合输送器,所述燃料计量器(202)用于计量加热所需的燃料,所述燃料计量器(202)、所述燃料输送管路与所述混合输送器依次连接,将燃料输送至所述混合输送器,所述空气输送泵(203)、所述空气输送管路与所述混合输送器依次连通,将空气输送至所述混合输送器,所述燃料喷管(201)设置于所述混合输送器的输出端并穿设于所述燃料腔道(70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上设有装配箱(11),所述燃料输送管路、所述空气输送管路和所述混合输送器均设置于所述装配箱(1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包括外壳(102)和设置于所述外壳(102)内的隔热结构(103),所述燃烧室(101)设置于所述隔热结构(103)内,所述隔热结构(103)包括隔热顶板(1031)、隔热侧板(1032)和隔热底板(103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包括炉体(1)、燃烧加热组件(2)、坩埚(3)、蓄热结构(4)以及蓄放热转换机构(5),所述炉体(1)内设有燃烧室(101),所述坩埚(3)设置于所述燃烧室(101)内,所述燃烧加热组件(2)与所述燃烧室(101)连通并用于加热所述坩埚(3),所述蓄热结构(4)与所述燃烧室(101)连通并进行蓄热,所述蓄放热转换机构(5)与所述蓄热结构(4)连通并用于驱使所述蓄热结构(4)在蓄热状态与放热状态之间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多孔连通座(6),所述多孔连通座(6)内设有加热通道(7)和蓄放热通道(8),所述燃烧加热组件(2)通过所述加热通道(7)与所述燃烧室(101)连通,所述蓄热结构(4)通过所述蓄放热通道(8)与所述燃烧室(10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通道(7)和所述蓄放热通道(8)的组数均设置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多孔连通座(6)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连通座(6)上对应所述排烟蓄热腔道(801)向上延伸设置有导向壁(804),所述排烟蓄热腔道(801)的内壁上设有台阶部(8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结构(4)包括设置于所述炉体(1)上的蓄热基座(401),所述蓄热基座(401)内设有蓄热腔(402),所述蓄热腔(402)的一端与所述蓄放热通道(8)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蓄放热转换机构(5)连通,所述蓄热腔(402)内设置有蓄热组件(4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组件(403)包括第一蓄热单元(4031)和第二蓄热单元(4032),所述第一蓄热单元(4031)设置于所述排烟蓄热腔道(801)内并与所述台阶部(805)抵接接触,所述第二蓄热单元(4032)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蓄热单元(40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型蓄热熔铝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热单元(4031)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海森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