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303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涉及变电站噪声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配套设置有主机本体,所述外壳的后侧设置有后盖机构。该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通过设置拉杆起到带动滑块上下移动的作用,并通过设置弹簧起到将拉杆向上推动的效果,当拉杆进入到第一纵滑槽内部时,起到带动矩形卡块缩入后盖板内部并被固定的作用,起到将后盖板固定在外壳后侧的作用,当拉杆进入到第二纵滑槽内部时,起到带动矩形卡块外端从后盖板内部滑出并插入到矩形插槽内部的作用,达到将后盖板从外壳后侧拆除的作用,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省事,大大方便了检查维护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噪声控制,具体为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


技术介绍

1、源消声是一种减小或消除声音源产生的噪音的技术,随着用电负荷不断增加,部分新建变电站紧邻住宅区,另外,城市扩张导致偏僻地区的变电站旁边新建住宅区,位于住宅小区附近的变电站,由于变电站中的设备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并且数量庞大,从而使居民受到变电站噪声污染。

2、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218333112u中,公开了一种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声屏障,包括变电站、围合于变电站外部的围墙和安装于围墙上方的声屏障,所述声屏障包括隔声架、框架、控制柜和消声模组,本技术涉及变电站降噪
该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声屏障,通过设置有由上下分布的框架和隔声架组成的声屏障,隔声架主要针对变电站的中高频噪声有良好的降噪效果,框架和安装于其上的若干个消声模组配合控制柜针对于变电站的低频噪声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两部分组成的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声屏障,对低频噪声和高频噪声均有良好的降噪效果,同时,声屏障安装在变电站外围围墙的上方,不影响工作人员巡查及变压器的维护。

3、虽然上述专利中的声屏障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但是,用于对变电站进行降噪所示的消声模组需要通过主机设备进行控制,而主机常设置在户外,内部常常会积累大量的灰尘,线路板、接头等位置为了避免发生接触不良导致主机损坏,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但是现有的消声模组控制设备通常体积较大,检查维护时需要拆卸大量的螺丝,将后盖板拆下后漏出线路板和接头接线,操作费时费力,导致检查维护不方便。

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消声模组控制设备通常体积较大,检查维护时需要拆卸大量的螺丝,将后盖板拆下后漏出线路板和接头接线,操作费时费力,导致检查维护不方便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配套设置有主机本体,所述外壳的后侧设置有后盖机构,所述外壳的两侧外表面靠近后侧的位置对称开设有矩形插槽,所述外壳的前表面设置有护盖组件,所述后盖机构包括后盖板,所述后盖板的后表面靠近四个拐角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一纵滑槽、横滑槽和第二纵滑槽,所述第一纵滑槽、横滑槽和第二纵滑槽的位置相配合,所述后盖板的内部靠近四个拐角的位置均滑动设置有矩形卡块,所述矩形卡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嵌槽,所述矩形卡块的后表面靠近第一内嵌槽的位置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一内嵌槽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一内嵌槽的内部靠近顶部的位置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矩形卡块和矩形插槽呈插合连接。

3、优选的,所述拉杆的外表面和滑动槽的内表壁相贴合,所述弹簧的顶端和滑块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拉杆和第一纵滑槽、横滑槽与第二纵滑槽相配合。

4、优选的,所述后盖板的后表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预留孔,所述后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插块,所述外壳的内底部靠近后侧的位置开设有矩形孔,矩形插块与矩形孔呈插合设置。

5、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散热槽,所述外壳的前表面靠近左侧的位置设置有显示屏。

6、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前表面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有操控按键,所述外壳的前表面靠近右侧的位置设置有操控旋钮。

7、优选的,所述护盖组件包括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两侧外表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条,两个所述连接条的相对侧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外壳的两侧外表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对称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和安装柱呈插合设置。

8、优选的,所述后盖板的前表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对称开设有第二内嵌槽,所述第二内嵌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磁性插柱。

9、优选的,所述第二内嵌槽的内表壁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磁性插柱的外表面靠近后侧的位置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限位槽相配合。

10、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前表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对称开设有插孔,所述外壳的内部对称开设有圆形内槽,所述圆形内槽和插孔相连通,所述圆形内槽的内部设置有磁性引导柱,所述插孔和第二内嵌槽位置相对应。

11、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部靠近边缘处对称设置有螺帽,所述螺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滑动贯穿外壳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圆形内槽的内部,所述连接柱的底端和磁性引导柱的顶部相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拉杆起到带动滑块上下移动的作用,并通过设置弹簧起到将拉杆向上推动的效果,当拉杆进入到第一纵滑槽内部时,起到带动矩形卡块缩入后盖板内部并被固定的作用,起到将后盖板固定在外壳后侧的作用,当拉杆进入到第二纵滑槽内部时,起到带动矩形卡块外端从后盖板内部滑出并插入到矩形插槽内部的作用,达到将后盖板从外壳后侧拆除的作用,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省事,大大方便了检查维护作业。

14、2、通过矩形卡块和矩形插槽相配合完成对后盖板的固定后,通过转动螺帽,此时螺帽带动连接柱转动,从而带动圆形内槽内部的磁性引导柱同步转动,磁性引导柱转动后,与第二内嵌槽内部的磁性插柱相对端磁极相反,在异性相吸的作用下,磁性引导柱吸引将磁性插柱并使其端面插入到插孔内部,起到固定后盖板的作用,提高了装置牢固性,反之,通过螺帽带动磁性引导柱再次转动后使其与磁性插柱形成同性相拆状态即可解除对后盖板的固定,操作简单,拆装效率较高。

15、3、在安装柱和安装孔的配合下,起到将防护盖转动安装到外壳前表面的作用,防护盖向上转动时漏出显示屏、操控按键和操控旋钮,方便对主机本体进行操作,防护盖放下后,起到对主机本体前面板进行防护的效果,提高了主机本体的防护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配套设置有主机本体(17),所述外壳(1)的后侧设置有后盖机构(3),所述外壳(1)的两侧外表面靠近后侧的位置对称开设有矩形插槽(16),所述外壳(1)的前表面设置有护盖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5)的外表面和滑动槽(42)的内表壁相贴合,所述弹簧(43)的顶端和滑块(44)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拉杆(45)和第一纵滑槽(304)、横滑槽(305)与第二纵滑槽(306)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301)的后表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预留孔(303),所述后盖板(3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插块(302),所述外壳(1)的内底部靠近后侧的位置开设有矩形孔,矩形插块(302)与矩形孔呈插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散热槽(11),所述外壳(1)的前表面靠近左侧的位置设置有显示屏(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前表面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有操控按键(13),所述外壳(1)的前表面靠近右侧的位置设置有操控旋钮(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盖组件(2)包括防护盖(201),所述防护盖(201)的两侧外表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条(202),两个所述连接条(202)的相对侧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柱(203),所述外壳(1)的两侧外表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对称开设有安装孔(15),所述安装孔(15)和安装柱(203)呈插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301)的前表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对称开设有第二内嵌槽(5),所述第二内嵌槽(5)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磁性插柱(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嵌槽(5)的内表壁对称开设有限位槽(51),所述磁性插柱(52)的外表面靠近后侧的位置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3),所述限位块(53)和限位槽(51)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前表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对称开设有插孔(64),所述外壳(1)的内部对称开设有圆形内槽(6),所述圆形内槽(6)和插孔(64)相连通,所述圆形内槽(6)的内部设置有磁性引导柱(63),所述插孔(64)和第二内嵌槽(5)位置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靠近边缘处对称设置有螺帽(61),所述螺帽(6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62),所述连接柱(62)的外表面滑动贯穿外壳(1)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圆形内槽(6)的内部,所述连接柱(62)的底端和磁性引导柱(63)的顶部相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配套设置有主机本体(17),所述外壳(1)的后侧设置有后盖机构(3),所述外壳(1)的两侧外表面靠近后侧的位置对称开设有矩形插槽(16),所述外壳(1)的前表面设置有护盖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5)的外表面和滑动槽(42)的内表壁相贴合,所述弹簧(43)的顶端和滑块(44)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拉杆(45)和第一纵滑槽(304)、横滑槽(305)与第二纵滑槽(306)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301)的后表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预留孔(303),所述后盖板(3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插块(302),所述外壳(1)的内底部靠近后侧的位置开设有矩形孔,矩形插块(302)与矩形孔呈插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散热槽(11),所述外壳(1)的前表面靠近左侧的位置设置有显示屏(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前表面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有操控按键(13),所述外壳(1)的前表面靠近右侧的位置设置有操控旋钮(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消声原理的变电站噪声控制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盖组件(2)包括防护盖(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华雪莹姚为方张宏完赵吴鹏张勇丁进华成刘冬李晓黑周文庆孙庆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桐城市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