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2301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包括多相流热管系统、风冷氟空调系统、V型换热器以及设备群控系统。所述多相流热管系统包括室内蒸发段、绝热传输段、室外冷却段;室内蒸发段包括微通道换热器、风机组、控制单元;室外冷却段包括一级冷却段和二级冷却段。所述风冷氟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电磁阀、冷凝器、壳管式换热器、膨胀阀。所述V型换热器包括设备主体、顶部风机,设备主体内安装一级冷却段和风冷氟空调系统冷凝器。所述设备群控系统包括嵌入式主机、智能网关以及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多相流热管系统的双冷却段设计,减少了换热级数、降低冷量损失,换热效率大幅提升;数据中心初期上架率较低时,可有效降低建设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中心多相流热管应用领域,具体为一种数据中心双冷却段多相流热管系统。


技术介绍

1、数据中心行业虽直接碳排放水平较低,但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能耗增长迅速。预计2030年数据中心耗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将升至3.7%,将成为未来为数不多能源消耗占社会总用电量比例持续增长的行业,数据中心能效提升已成为行业共识。

2、数据中心耗电量主要由it系统、冷源系统、供配电系统以及其他辅助系统耗电量组成,其中冷源系统耗电量占总耗电量的20%-25%,降低冷源系统能耗是提升数据中心能效的关键。航天领域的多相流高效传热技术逐渐被引入数据中心冷源系统以提升系统热效率,并与热管、背板空调等技术结合,形成了多相流热管背板空调。

3、传统的热管背板空调使用氢氟烃类化学制冷剂,通过两相变将数据中心产生的热量向外传导。数据中心风冷空调应用中,热管制冷剂与空调可以共用,可纳入同一个制冷剂循环系统,在室外环境温度足够低的情况下,可通过氟泵实现室内外热交换,无需开启机械压缩制冷。但多相流热管在制冷剂(工质)选择以及内部结构上都与传统空调系统有很大差异,无法共用制冷剂循环系统。数据中心水冷空调应用中,热管循环系统作为空调冷冻水循环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壳管式换热器实现热交换,在室外环境温度足够低的情况下,可先通过壳管式换热器将热量交换至冷冻水循环系统,再通过板式换热器将热量交换至室外。但这种方式需经过多级换热过程且存在水泵等耗能设备。以上两种技术方案都存在换热效率低、自然冷应用效果差的问题,同时目前的数据中心建设正在向一体化全链路融合演进,现有方案都不具备快速部署、弹性扩容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双冷却段多相流热管系统。针对多相流热管技术独有的运行工质及内部结构,让其形成一个独立的自循环系统;通过双冷却段设计减少换热级数、延长自然冷应用时间;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系统弹性扩容的能力。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减少多相流热管换热级数、延长自然冷应用时间、提升系统弹性扩容的能力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据中心双冷却段多相流热管系统,包括多相流热管系统、风冷氟空调系统、v型换热器以及设备群控系统。

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多相流热管系统包括室内蒸发段、绝热传输段、室外冷却段。所述室内蒸发段包括微通道换热器、风机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模块、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部署在风机组出风口,用于测定风机组出风温度,控制模块根据温度传感器数据控制风机组运行;所述室外冷却段包括一级冷却段和二级冷却段,所述一级冷却段采用微通道换热器,安装在v型换热器内,所述二级冷却段与风冷氟空调系统壳管式换热器连接;所述绝热传输段用于连接室内蒸发段和室外冷却段,包括传输支管、传输干管,传输支管用于连接多个室内蒸发段微通道换热器,传输干管用于汇聚传输支管内工质,绝热段采用热绝缘材料覆盖;所述室外冷却段安装时与室内蒸发段预留1.5米高度差以保证多相流热管内部工质基于重力自循环。

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风冷氟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电磁阀、冷凝器、壳管式换热器、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用于机械补冷,当无法利用自然冷源时,由压缩机机械制冷并通过壳管式换热器与多相流热管系统进行热交换;所述冷凝器采用铜管铝翅片与多相流热管系统一级冷却段共同安装在v型换热器内。

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v型换热器包括设备主体、顶部风机。所述设备主体内安装多相流热管系统一级冷却段和风冷氟空调系统冷凝器,采用v字型布局,设备主体进风口安装度传感器,用于测定室外干(湿)球温度;所述顶部风机可使用轴流式或离心式变频风机。

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设备群控系统包括嵌入式主机、智能网关以及综合管理平台,所述嵌入式主机与智能网关连接,并安装综合管理平台;所述智能网关与v型换热器主体进风口温度传感器、风冷氟空调系统压缩机、v型换热器顶部风机以及多相流热管系统室内蒸发段控制单元连接,连接通过有线传输或配置无线模组(wifi等)通过无线传输;所述综合管理平台根据温度传感器数据控制风冷氟空调系统压缩机、v型换热器顶部风机和多相流热管系统微通道换热器风机组运行。

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风冷氟空调系统、v型换热器、多相流热管系统室外冷却段采用模块化设计共同组成室外单元,所述多相流热管系统室内蒸发段为室内单元,所述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通过多相流热管系统绝热传输段连接。

10、(三)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双冷却段多相流热管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数据中心双冷却段多相流热管系统,多相流热管系统室外冷却段采用双冷却段设计,系统内部最多经过两级换热过程,冷量损失大大减少。

13、(2)该数据中心双冷却段多相流热管系统,室外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实现快速部署、弹性扩容。数据中心初期上架率较低时,可有效降低建设投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相流热管系统、风冷氟空调系统、V型换热器以及设备群控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相流热管系统包括室内蒸发段、绝热传输段、室外冷却段三部分,采用特殊工质和结构设计,相较于两相变系统传热效率更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氟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电磁阀、冷凝器、壳管式换热器、膨胀阀,通过壳管式换热器与多相流热管系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换热器包括设备主体、顶部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群控系统包括嵌入式主机、智能网关以及综合管理平台,嵌入式主机与智能网关连接,并安装综合管理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氟空调系统、V型换热器、多相流热管系统室外冷却段采用模块化设计,共同组成室外单元,可实现快速部署、弹性扩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相流热管系统采用双冷却段设计,当室外干(湿)球温度小于设定值且室内蒸发段风机出口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时,仅启用第一冷却段,无需使用机械补冷;当室外干(湿)球温度大于设定值或室内蒸发段风机出口温度持续上升时,采用机械补冷,同时启用第一冷却段和第二冷却段,系统内部最多经过两级换热过程,冷量损失大大减少。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用于机械补冷,当无法完全利用自然冷源时,通过压缩机机械制冷通过壳管式换热器与多相流热管系统第二冷却段进行热交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设备主体内同时安装多相流热管系统第一冷却段微通道换热器和风冷氟空调系统铜管铝翅片冷凝器,采用V字型布局。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综合管理平台根据温度传感器数据控制风冷氟空调系统压缩机、V型换热器顶部风机和多相流热管系统微通道换热器风机组运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相流热管系统、风冷氟空调系统、v型换热器以及设备群控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相流热管系统包括室内蒸发段、绝热传输段、室外冷却段三部分,采用特殊工质和结构设计,相较于两相变系统传热效率更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氟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电磁阀、冷凝器、壳管式换热器、膨胀阀,通过壳管式换热器与多相流热管系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换热器包括设备主体、顶部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群控系统包括嵌入式主机、智能网关以及综合管理平台,嵌入式主机与智能网关连接,并安装综合管理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多相流双冷却段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氟空调系统、v型换热器、多相流热管系统室外冷却段采用模块化设计,共同组成室外单元,可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峥杨枫
申请(专利权)人:中通服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