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对桥梁盖梁的抗倾覆加固工法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对桥梁盖梁的抗倾覆加固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150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1
一种对桥梁盖梁的抗倾覆加固工法,属于建筑加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粘钢加固修复盖梁的钢板性能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先在盖梁的两侧面和两端面上设置若干化学锚栓,在盖梁的两端设置加劲肋板,在两个加劲肋板的外侧设置第二钢板,在盖梁的前后两侧设置第一钢板,两个第二钢板和两个第一钢板依次首尾相连形成围护板框,盖梁两端面上的每个化学锚栓均与一个张紧螺母螺纹连接,反向旋拧若干张紧螺母,使张紧螺母对同侧的第二钢板施加压力,进而使第二钢板对第一钢板施加张拉力,最终在第一钢板与盖梁之间压注环氧树脂胶,形成整体结构受力。盖梁前后两侧受力的第一钢板由于产生了预应力,可大大提升第一钢板的使用效率,节约材料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加固,尤其涉及一种对桥梁盖梁的抗倾覆加固工法


技术介绍

1、盖梁指的是为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在排架桩墩顶部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横梁。主要作用是支撑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全部荷载传到下部结构。

2、粘钢加固是将钢板采用高性能的环氧类粘结剂粘结于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使钢板与混凝土形成统一的整体,利用钢板良好的抗拉强度达到增强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及刚度的施工方法。将该工法用于对既有桥梁盖梁的抗倾覆加固,是目前主流的一种有效加固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快捷,不增加盖梁结构自重;缺点是对盖梁的加固属于被动加固,粘结的钢板性能无法充分发挥,一般情况下,钢板的有效承载力只能发挥其设计承载力的20%以内,对于加固后承载力提升需求较大的盖梁结构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桥梁盖梁的抗倾覆加固工法,以解决粘钢加固修复盖梁的钢板性能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对桥梁盖梁的抗倾覆加固工法,设定盖梁左右设置,包括如下步骤:

3、步骤一、修复盖梁的既有裂缝;

4、步骤二、对盖梁前、后侧面及左、右端面的待粘结区域进行凿毛处理,使盖梁的骨料外露,用铁刷或压缩空气将盖梁的表面浮尘清除干净;

5、步骤三、植筋:探测盖梁的主筋,在盖梁前、后侧面及左、右端面的待粘结区域上分别避开主筋钻出若干种筋孔,先向每个种筋孔内注入植筋胶,再将若干化学锚栓一一对应插入若干种筋孔内,等待植筋胶凝固,使化学锚栓与盖梁粘结为一体;

6、步骤四、制作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加劲肋板、张紧螺母和加固半围框,并进行表面除锈、去污处理,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和加劲肋板均为矩形钢板,加劲肋板的长度依据盖梁的宽度设置,第一钢板的长度等于盖梁的长度与两个加劲肋板的宽度之和,第二钢板的长度等于盖梁的宽度与两个第一钢板的厚度之和,设定第一钢板的截面积为s,单位为m2,s通过下式确定:

7、

8、式中:

9、f为需要对盖梁端面施加的压应力,单位为n;

10、l为第一钢板的长度,单位为m;

11、δl为两个第一钢板叠加组合后,两端均受到的拉应力为f时,第一钢板的伸长弹性形变量,单位为m;

12、δl通过下式确定:

13、δl=(σ/e)×l=[(f/s)/e]×l

14、式中:

15、σ为第一钢板的许用拉应力,单位为mpa;

16、e为第一钢板的弹性模量,单位为mpa;

17、步骤五、两个加劲肋板分别水平设置在盖梁的左右两端,加劲肋板上设置有若干渗漏口,加劲肋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盖梁的前后侧面对应对齐,加劲肋板的内侧边与盖梁对应端面的待粘结区域抵靠,加劲肋板位于对应所述待粘结区域竖向的中部,两个第一钢板分别平行设置在盖梁的前后两侧,第一钢板的内端面与盖梁对应侧面的待粘结区域抵靠,第一钢板上开设有若干可供盖梁对应侧面上若干化学锚栓穿过的若干长圆孔,长圆孔左右设置,第一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加劲肋板的外侧边对应对齐,两个第二钢板平行设置在两个加劲肋板的外侧,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上下侧边对应对齐,第二钢板的内端面与同侧加劲肋板的外侧边相连,第二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钢板的外端面对应对齐,张紧螺母包括内丝扣段,内丝扣段的一端设有垫板,盖梁左右端面上的每个化学锚栓均与一个张紧螺母和一个背母螺纹配合,若干张紧螺母分别通过垫板抵靠在同侧第二钢板的内端面上,两个第一钢板和两个第二钢板依次首尾相连,形成围护板框,加固半围框呈“匚”字形,两个加固半围框分别包在两个第二钢板的外侧,加固半围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钢板相连;

18、步骤六、依据对盖梁端面施加的压应力f对千斤顶进行选型,使f=f*n,式中,f为千斤顶输出的工作力,n为千斤顶的数量;

19、步骤七、在盖梁的端面与同侧的第二钢板之间设置n个千斤顶,千斤顶顶在对应第二钢板的内侧端面与盖梁之间时,两个第二钢板分别对两个第一钢板向左右两侧施加张拉力,在两个第一钢板的外端面上分别水平间隔粘贴若干应变计,并依据先中间后两侧的顺序依次压出每端n个千斤顶的活塞杆,依据若干应变计输出数据,使每个千斤顶均对第一钢板提供40%f的张拉力,再次依据先中间后两侧的顺序依次压出每端n个千斤顶的活塞杆,依据若干应变计输出数据,使每个千斤顶均对第一钢板提供的张拉力为f,反向旋拧若干张紧螺母,使若干张紧螺母再次通过垫板抵靠在同侧第二钢板的内端面上;

20、步骤八、完成对两个第一钢板的张拉后,在第一钢板和盖梁侧面对应的待粘结区域上各涂抹≥2mm厚的环氧树脂胶,并采用压力注胶使第一钢板和盖梁粘结;

21、步骤九、所述环氧树脂胶凝固前,在盖梁前后两侧面的若干化学锚栓上分别设置紧固螺母,拧紧若干紧固螺母,将两个第一钢板固定在盖梁前后两侧面的若干化学锚栓上,反向旋拧若干背母,使背母与对应的张紧螺母抵靠背紧;

22、步骤十、及时刮去从第一钢板边缘挤出的多余环氧树脂胶;

23、步骤十一、待环氧树脂胶液凝固后,在第二钢板的下沿和盖梁之间安装底模,向第二钢板与盖梁之间的空腔灌注浆料填实,使浆料包裹住加劲肋板;

24、步骤十二、灌注的浆料凝固后,拆除底模,并对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和加固半围框的外露表面进行防腐涂装。

25、进一步的,第一钢板为q355钢板。

26、进一步的,第一钢板高400mm。

27、进一步的,第二钢板为q355钢板。

28、进一步的,加劲肋板为q355钢板。

29、进一步的,两个第一钢板和两个第二钢板依次首尾熔透焊接相连。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31、本专利技术通过千斤顶对粘钢加固的围护板框施加顶紧力,从而通过两个第二钢板对盖梁前后两侧受力的第一钢板受张拉力,最终在第一钢板与盖梁之间压注环氧树脂胶,形成整体结构受力。盖梁前后两侧受力的第一钢板由于产生了预应力,可大大提升第一钢板的使用效率,节约材料用量。同时,由于盖梁受到来自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预压力,对原有结构裂缝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大大提升粘钢加固效果。通过本工法对桥墩盖梁粘钢加固成为一种主动加固方法,粘贴的钢板有效承载能力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桥梁盖梁的抗倾覆加固工法,设定盖梁(1)左右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桥梁盖梁的抗倾覆加固工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钢板(2)为Q355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桥梁盖梁的抗倾覆加固工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钢板(2)高4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桥梁盖梁的抗倾覆加固工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钢板(3)为Q355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桥梁盖梁的抗倾覆加固工法,其特征在于:加劲肋板(4)为Q355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对桥梁盖梁的抗倾覆加固工法,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钢板(2)和两个第二钢板(3)依次首尾熔透焊接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桥梁盖梁的抗倾覆加固工法,设定盖梁(1)左右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桥梁盖梁的抗倾覆加固工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钢板(2)为q355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桥梁盖梁的抗倾覆加固工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钢板(2)高4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坚李季陆勇伍鹏飞丁嘉毛觊一张忻文延锋王双其张健胡立林李祖成李达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市政开发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