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行洞交叉口变形塌方处治方法及支撑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412199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车行洞交叉口变形塌方处治方法及支撑结构,包括在正洞内对塌方区进行重新加固,所述塌方区位于正洞与车行洞的交叉口;在正洞内往塌方区回填混凝土;在混凝土与岩层交界处进行补浆以及沿正洞径向往塌方区外侧的岩层补浆;重新开挖塌方的正洞并加固;在正洞与车行洞交叉口设置环梁并沿车行洞轴向设置管棚;从未塌方的正洞往塌方的正洞开挖车行洞。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正洞和车行洞的交叉口处安装环梁,通过环梁对交叉口处的初支钢架进行支撑,代替了现有锚杆固定的结构,环梁能够均匀受力,当交叉口处出现应力集中时,环梁能够将集中的应力均匀分散到整个环形结构上,从而降低了交叉口坍塌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特别涉及一种车行洞交叉口变形塌方处治方法及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1、隧道围岩主要为陡倾的软(泥质页岩或千枚岩)硬(板岩或白云岩)互层的薄层状岩层,掌子面的右侧聚集大量的薄层状软岩(泥质页岩或千枚岩)。其中软岩强度低、自稳性差、流变性能强、遇水易软化,施工时易发生大变形病害,特别是隧道主洞与车行通道的交叉口处。隧道交叉口部位经历了主隧道开挖、初支拆除、车行通道的开挖等工序,这使得交叉口部位的围岩多次重分布,加剧了围岩和支护结构的不稳定趋势。同时,交叉部位主隧道的拱形支撑作用被切割,隧道结构从单一轴向受力转变成部位弯曲受力,交叉口部位出现应力集中,导致隧道发生坍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至少一个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行洞交叉口变形塌方处治方法及支撑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车行洞交叉口变形塌方处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在正洞内对塌方区进行重新加固,所述塌方区位于正洞与车行洞的交叉口;...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行洞交叉口变形塌方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行洞交叉口变形塌方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洞内对塌方区进行重新加固,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行洞交叉口变形塌方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洞内往塌方区回填混凝土,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行洞交叉口变形塌方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与岩层交界处进行补浆以及沿正洞径向往塌方区外侧的岩层补浆,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行洞交叉口变形塌方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注浆过程中,采用潜孔钻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行洞交叉口变形塌方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行洞交叉口变形塌方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洞内对塌方区进行重新加固,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行洞交叉口变形塌方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洞内往塌方区回填混凝土,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行洞交叉口变形塌方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与岩层交界处进行补浆以及沿正洞径向往塌方区外侧的岩层补浆,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行洞交叉口变形塌方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注浆过程中,采用潜孔钻机,孔径不小于60mm,注浆采用水泥净浆,水灰比为0.4—0.5,注浆压力不小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远邓锋欧华王永亮王东亮贺应来谢雨良陈光兴王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