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及电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1967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0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及电池,其中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包括排放管和快速接头,排放管用于排出电池热失控所产生的可燃气体,快速接头与电池连接,排放管与快速接头卡扣连接,排放管具有第一侧面,快速接头具有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抵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两者中一个设置有凸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两者中另一个设置有插槽,凸台与插槽插接。本技术的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通过利用快速接头与排放管卡扣连接,以使排放管与电池进行快速连接,拆装便利,省时省力,作业效率高,无需利用焊接设备或其他锁紧工具的使用,节约成本;通过凸台与插槽配合,便于排放管与快速接头连接时进行导向,提升连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及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电池储能领域的逐步发展,电池的安全使用也越发受到关注。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过热、过充、过放会导致电池内部集热,大量热量堆积导致电池内部温度上升,当温度上升至电池所能承受的极限时会出现热失控,当电池热失控时会产生大量可燃混合气,例如:h2、co、ch4等,这些可燃混合气在电池内部积聚使电池内部压力上升,当电池内部压力达到一定界限后,电池会自身泄爆将可燃混合气释放到电池仓内,而可燃混合气与氧气接触容易引发火灾。目前,通常采用排气管与电池内部连通的结构来排放电池热失控所产生的可燃气体,而排气管常为在电池安装在设定位置后再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缺陷:排气管与电池焊接的方式需要利用额外的焊接设备,成本投入较高,焊接工艺复杂,费时费力,作业效率低,且不可拆卸,后期排气管泄漏或电池损坏后只能进行整体更换,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其结构简单,且拆装便利。

2、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其结构简单,且安全性和实用性好。

3、为达此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包括排放管和快速接头,所述排放管用于排出电池热失控所产生的可燃气体,所述快速接头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排放管与所述快速接头卡扣连接,所述排放管具有第一侧面,所述快速接头具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抵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两者中一个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两者中另一个设置有插槽,所述凸台与所述插槽插接。

5、作为一种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放管和所述快速接头两者中一个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排放管和所述快速接头两者中另一个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凸台沿所述第一通道的外周环绕设置,所述插槽沿所述第二通道的外周环绕设置。

6、作为一种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凸台与所述插槽的槽壁抵接;和/或,

7、所述凸台与所述插槽的槽底抵接。

8、作为一种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夹设有所述第一密封垫。

9、作为一种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面的外周环形设置一圈围壁,所述快速接头插接于所述围壁内,所述围壁的内侧面和所述快速接头的外周面两者中一个至少设置两个卡扣,所述围壁的内侧面和所述快速接头的外周面两者中另一个设置有供所述卡扣卡接的卡槽;或,

10、所述第二侧面的外周环形设置一圈围壁,所述排放管插接于所述围壁内,所述围壁的内侧面和所述排放管的外周面两者中一个至少设置两个卡扣,所述围壁的内侧面和所述排放管的外周面两者中另一个设置有供所述卡扣卡接的卡槽。

11、作为一种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面的外周环形设置一圈所述围壁,所述围壁的内侧面开设有所述卡槽,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沿垂直于所述排放管长度方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围壁的端面,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呈夹角设置,所述卡扣沿所述第一凹槽滑入至所述第二凹槽,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12、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上述的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泄压口,所述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与所述泄压口连通。

13、作为一种电池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池还包括安全阀;

14、所述安全阀设置在所述泄压口处;或,

15、所述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的快速接头设置有连通所述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的排放管和所述泄压口的通道,所述安全阀设置在所述通道内。

16、作为一种电池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的快速接头的外周面朝向远离自身中心轴线方向凸出设置有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快速接头远离所述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的排放管的一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17、作为一种电池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密封垫,所述快速接头与所述壳体之间夹设有所述第二密封垫。

18、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利用快速接头与排放管卡扣连接,以使排放管与电池进行快速连接,拆装便利,省时省力,作业效率高,无需利用焊接设备或其他锁紧工具的使用,节约成本,且后续排放管损坏或电池损坏后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换,降低维护成本;通过凸台与插槽配合,便于排放管与快速接头连接时进行导向,提升连接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包括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用于排出电池热失控所产生的可燃气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快速接头,所述快速接头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排放管与所述快速接头卡扣连接,所述排放管具有第一侧面,所述快速接头具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抵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两者中一个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两者中另一个设置有插槽,所述凸台与所述插槽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和所述快速接头两者中一个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排放管和所述快速接头两者中另一个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凸台沿所述第一通道的外周环绕设置,所述插槽沿所述第二通道的外周环绕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与所述插槽的槽壁抵接;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夹设有所述第一密封垫。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的外周环形设置一圈围壁,所述快速接头插接于所述围壁内,所述围壁的内侧面和所述快速接头的外周面两者中一个至少设置两个卡扣,所述围壁的内侧面和所述快速接头的外周面两者中另一个设置有供所述卡扣卡接的卡槽;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的外周环形设置一圈所述围壁,所述围壁的内侧面开设有所述卡槽,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沿垂直于所述排放管长度方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围壁的端面,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呈夹角设置,所述卡扣沿所述第一凹槽滑入至所述第二凹槽,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7.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泄压口,所述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与所述泄压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安全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的快速接头的外周面朝向远离自身中心轴线方向凸出设置有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快速接头远离所述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的排放管的一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密封垫,所述快速接头与所述壳体之间夹设有所述第二密封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包括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用于排出电池热失控所产生的可燃气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快速接头,所述快速接头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排放管与所述快速接头卡扣连接,所述排放管具有第一侧面,所述快速接头具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抵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两者中一个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两者中另一个设置有插槽,所述凸台与所述插槽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和所述快速接头两者中一个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排放管和所述快速接头两者中另一个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凸台沿所述第一通道的外周环绕设置,所述插槽沿所述第二通道的外周环绕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与所述插槽的槽壁抵接;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夹设有所述第一密封垫。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失控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的外周环形设置一圈围壁,所述快速接头插接于所述围壁内,所述围壁的内侧面和所述快速接头的外周面两者中一个至少设置两个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国源蒙玉宝熊永聪张华康曹波左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亿纬储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