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943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0
本技术属于服务器机箱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扇支架组件,其包括支架本体和挡风板,支架本体包括沿第一方向插接于服务器机箱上的第一板,第一板的中部开设有多个风孔,第一板的上端对应于每个风孔均开设有固定槽,挡风板可拆卸设置于第一板,挡风板设置有与固定槽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头;当挡风板安装至第一板上时,第一固定头能够固定插接至与其中一个风孔相对应的固定槽内,并遮挡该风孔。本技术提供的风扇支架组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服务器内散热方案的调整与切换,且便于服务器整体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服务器机箱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


技术介绍

1、随着服务器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风扇在服务器的散热系统中起到很大的作用。风扇支架上开设有多个风孔,每个风孔均能够对应安装一个风扇,风扇通过风扇支架可靠固定于服务器内,风扇工作时,空气能经风孔于服务器内外流通。

2、目前,为适应不同应用环境,同一款服务器会具备不同配置,具体为服务器的壳架相同,但其内部配置有所不同。对于较高配置服务器而言,会配备双cpu或多cpu,而配置交底时仅配备单cpu。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配置对应安装不同数量的cpu,相应地也会调整散热方案。当目标配置较低时,使用单cpu会发出相对少的热量,产热少时就会对应减少风扇的数量来节约功耗和成本。在风扇减少时,原风扇支架上就会有风孔预留出来,对应于一些单cpu的散热方案,这些预留出来的风孔处是不允许有风通过的,这就需要对这些风孔进行遮挡。

3、现有技术中普遍是通过设计与原风扇外形尺寸相似的泡棉,以胶粘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风扇支架上并遮挡风孔,而泡棉体积较大,单价较高,不具备量产优势,并且采用胶粘等方式,在拆卸泡棉时易将其撕裂毁坏,使泡棉不可重复使用,且粘胶及部分泡棉粘连在风扇支架上不易清理,影响服务器的后期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结构简单,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扇支架的风孔在需要进行遮挡时,泡棉等遮挡件牢固性差,拆装易撕裂,维护不便的问题。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包括:

4、支架本体,包括沿第一方向插接于服务器机箱上的第一板,所述第一板的中部开设有多个风孔,所述第一板的上端对应于每个所述风孔均开设有固定槽;

5、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一板,所述挡风板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槽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头;

6、当所述挡风板安装至所述第一板上时,所述第一固定头能够固定插接至与其中一个所述风孔相对应的所述固定槽内,并遮挡该所述风孔。

7、作为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上端的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开设有穿设槽,所述固定槽与所述穿设槽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的连接处连通;

8、所述第一固定头远离所述挡风板的一端凸出设置有夹抵头,沿第三方向上,所述夹抵头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头的长度;

9、所述第一固定头穿设所述穿设槽插入至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夹抵头位于所述第一板远离所述挡风板的一侧并紧贴所述第一板;

10、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正交设置。

11、作为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下端的第三板,所述挡风板还包括第二固定头,所述第二固定头包括第一卡抵部和第二卡抵部,所述第一卡抵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凸设于所述挡风板,所述第二卡抵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抵部的端部;

12、所述第三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有卡抵头;

13、当所述挡风板相对所述第一板安装到位时,所述第一卡抵部位于所述卡抵头上方,所述第二卡抵部位于所述第一板远离所述挡风板的一侧并紧抵所述第三板与所述卡抵头。

14、作为优选地,所述固定槽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宽度朝远离所述穿设槽的方向逐渐减小。

15、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三板一体成型设置。

16、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板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定位凸头,当所述挡风板相对所述第一板安装到位时,所述挡风板位于两个所述定位凸头之间,且每个所述定位凸头均与所述挡风板的对应侧相抵接。

17、作为优选地,所述挡风板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服务器机箱的上端面相抵接的定位抵接头。

18、作为优选地,对应于每个所述风孔,所述固定槽的数量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头与所述固定槽一一对应设置;和/或;

19、对应于每个所述风孔,所述卡抵头的数量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头与所述卡抵头一一对应设置。

20、作为优选地,所述挡风板背向所述第一固定头的一侧外缘凸出设置有外缘凸起,所述外缘凸起与所述挡风板共同形成手提槽。

21、作为优选地,所述挡风板的材质设置为塑料。

22、有益效果:

23、本技术提供的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包括支架本体与挡风板,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板,第一板上开设有多个风孔,每个风孔均对应于一个风扇,在安装风扇时第一板与风扇相对应,且风孔正对风扇设置,当进行组装时,将风扇安装至支架本体上,通过支架本体将风扇安装至服务器机箱内。挡风板上端设有第一固定头,第一板的上端对应于每个风孔均开设有固定槽。当需要遮挡某一个风孔时,将第一固定头固定插接至与该风孔相对应的固定槽内,以将挡风板安装至第一板上,同时并遮挡该风孔;当需要将挡风板从支架本体上取下时,仅需将第一固定头从固定槽中取出,即可实现挡风板与第一板的可靠分离。第一固定头与固定槽的对应设置,能够可靠有效地实现挡风板与第一板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服务器内散热方案的调整与切换,且便于服务器整体维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一板(11)上端的第二板(12),所述第二板(12)开设有穿设槽(121),所述固定槽(111)与所述穿设槽(121)于所述第一板(11)与所述第二板(12)的连接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一板(11)下端的第三板(13),所述挡风板(2)还包括第二固定头(22),所述第二固定头(22)包括第一卡抵部(221)和第二卡抵部(222),所述第一卡抵部(221)沿所述第二方向凸设于所述挡风板(2),所述第二卡抵部(22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抵部(221)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11)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宽度朝远离所述穿设槽(121)的方向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11)、所述第二板(12)和所述第三板(13)一体成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11)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定位凸头(14),当所述挡风板(2)相对所述第一板(11)安装到位时,所述挡风板(2)位于两个所述定位凸头(14)之间,且每个所述定位凸头(14)均与所述挡风板(2)的对应侧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2)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服务器机箱(3)的上端面相抵接的定位抵接头(2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每个所述风孔(101),所述固定槽(111)的数量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头(21)与所述固定槽(111)一一对应设置;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2)背向所述第一固定头(21)的一侧外缘凸出设置有外缘凸起(24),所述外缘凸起(24)与所述挡风板(2)共同形成手提槽(24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2)的材质设置为塑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一板(11)上端的第二板(12),所述第二板(12)开设有穿设槽(121),所述固定槽(111)与所述穿设槽(121)于所述第一板(11)与所述第二板(12)的连接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一板(11)下端的第三板(13),所述挡风板(2)还包括第二固定头(22),所述第二固定头(22)包括第一卡抵部(221)和第二卡抵部(222),所述第一卡抵部(221)沿所述第二方向凸设于所述挡风板(2),所述第二卡抵部(22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抵部(221)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11)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宽度朝远离所述穿设槽(121)的方向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器风扇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11)、所述第二板(12)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学红李海洋程斌胡远明秦晓宁
申请(专利权)人:宁畅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