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1901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9
本技术公开一种除湿装置,除湿装置包括:底座、接水组件以及引水室。底座包括第一凹槽,接水组件包括互相连接的接水部和支撑部,支撑部远离接水部的一端设置多个第一卡扣,接水部远离支撑部的一端设置第二卡扣,多个第一卡扣能够沿纵向伸入第一凹槽内使得接水组件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引水室装配方向与第一卡扣延伸方向相同,引水室包括与第二卡扣对应设置的第二凹槽,第二卡扣能够伸入第二凹槽内使得引水室与接水部可拆卸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内部各组件之间通过卡扣而不是紧固件连接,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卡扣连接便于拆装,有利于售后维修拆卸和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除湿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市面上的除湿装置为增加内部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定可靠性,现有技术中会通过大量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将内部各部件固定连接,导致生产效率降低,也不利于产品售后维修时的拆卸和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除湿装置,能够通过卡扣而不是紧固件连接除湿装置内部各部件,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卡扣连接便于拆装,有利于售后维修拆卸和组装。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除湿装置,除湿装置包括:底座、接水组件以及引水室。底座包括第一凹槽。接水组件包括互相连接的接水部和支撑部,支撑部远离接水部的一端设置多个第一卡扣,接水部远离支撑部的一端设置第二卡扣,多个第一卡扣能够沿纵向伸入第一凹槽内使得接水组件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引水室装配方向与第一卡扣延伸方向相同,引水室包括与第二卡扣对应设置的第二凹槽,第二卡扣能够伸入第二凹槽内使得引水室与接水部可拆卸连接。

3、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卡扣连接的形式而不是紧固件连接将底座、接水组件以及引水室依次沿纵向装配,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在除湿装置内部各组件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时,卡扣连接的形式便于在维修时拆卸各组件,维修完成后便于将各部件组装到一起,有利于售后维修拆卸和组装。

4、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除湿装置还包括:驱动件安装座。驱动件安装座装配方向与引水室装配方向相同,驱动件安装座包括朝向引水室的安装面,沿安装面边缘设置多个第三连接部,引水室朝向驱动件安装座的一端包括多个与第三连接部对应设置的第三凹槽,第三连接部能够在对应的第三凹槽内滑动使得驱动件安装座与引水室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三连接部以及对应的第三凹槽,便于将驱动件安装座与引水室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售后维修拆卸和组装。

5、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第三连接部包括:第一部分以及与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具有夹角,第一部分能够伸入第三凹槽,沿与驱动件安装座装配方向垂直的方向转动驱动件安装座,能够使得第二部分与第三凹槽的一侧壁抵接。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转动驱动件安装座使得第二部分与第三凹槽的一侧壁抵接,使得驱动件安装座与引水室装配并限位于引水室上,防止驱动件安装座从引水室上掉落,提高驱动件安装座的稳定性。

6、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底座还包括: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位于底座朝向接水组件的一侧,第一凹槽位于第一导向槽内。支撑部还包括:多个第一凸出部。多个第一凸出部能够伸入第一导向槽内,第一凸出部与第一导向槽的形状适配。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凸出部,多个第一凸出部能够伸入第一导向槽内,在将接水组件安装于底座的过程中为接水组件提供导向,有利于将接水组件快速准确安装于底座,同时有利于提高底座与支撑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接水组件从底座上掉落。

7、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第一导向槽的排列轨迹与支撑部靠近底座一端的形状适配,第一导向槽包括弧形段以及对称设置于弧形段两侧的折线段,每个折线段呈l型。

8、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每个第一凸出部设置第一限位部,第一导向槽内设置多个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朝向接水组件凸出,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能够配合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每个第一凸出部设置第一限位部,并在第一导向槽内设置多个与第一限位部配合连接的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形状适配能够互相连接,有利于提高底座与支撑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9、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引水室靠近接水组件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凸出部,接水部靠近引水室一侧设置多个与第二凸出部对应的第三限位部,第二凸出部能够伸入第三限位部内。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凸出部以及与多个与第二凸出部对应的第三限位部,第二凸出部与第三限位部形状适配能够互相连接,有利于提高引水室与接水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引水室从接水组件上掉落。

10、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除湿装置还包括:配电箱体。配电箱体位于引水室一侧,配电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设置强电线进线口,第二侧设置弱电线进线口,强电线位于第一侧,弱电线位于第二侧,强电线与弱电线互相避位分区设置。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合理规划走线,通过将强电线与弱电线互相避位分区设置,有利于解决强弱电互相干扰的问题,严重影响电控测试合格率有利于极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11、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底座还包括电源线进线口。除湿装置还包括:压缩机以及显示模块。压缩机设置于底座。显示模块包括显示板和传感器,传感器位于接水组件上远离电源线进线口一侧。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合理规划走线,将电源线走线和传感器走线避位设置,以将强电线与弱电线互相避位分区设置,有利于解决强弱电互相干扰的问题,有利于提升电控测试合格率,有利于极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12、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强电线和弱电线通过多个固定件限位于除湿装置内。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本通过固定件将电线固定,有利于解决跑线问题,有利于提升产品美观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排列轨迹与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底座一端的形状适配,所述第一导向槽包括弧形段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弧形段两侧的折线段,每个所述折线段呈L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凸出部设置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设置多个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朝向所述接水组件凸出,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能够配合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室靠近所述接水组件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凸出部,所述接水部靠近所述引水室一侧设置多个与所述第二凸出部对应的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二凸出部能够伸入所述第三限位部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p>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电源线进线口,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强电线和弱电线通过多个固定件限位于所述除湿装置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排列轨迹与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底座一端的形状适配,所述第一导向槽包括弧形段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弧形段两侧的折线段,每个所述折线段呈l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凸出部设置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设置多个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东金龙陈翼黄鉴良赵荣华陈远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三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