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1793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9
本技术公开了水质调节系统,包括:软化器;软化水存储罐,其进水端与所述软化器的出水端之间连接有软化水排出管;水质调节器,其包括有调节罐,调节罐的上端两侧分别连接有软化水排入管以及原水排入管,所述软化水排入管以及原水排入支管的下方在所述调节罐内部交替设有倾斜的导液板,所述调节罐底部的排入口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水硬度传感器,所述软化器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二原水排入支管。本技术在原有的软化工艺上,增加水质调节系统,并利用水质在线检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把原来的水质调节到适应该系统的水质使用范围,从而减少原软化技术的产水量,能够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和维护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质调节,具体为水质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1、软化水作为工业补水中最常用的一种水质,其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常用的有微滤、超滤、纳滤、ro及钠离子交换技术生产软化水,生产的水质指标固定。

2、申请人发现现有许多工业系统对水质(不同的硬度值)指标要求不一,如果采用单一软化后的水质进行补水,会导致后续工业系统整体的使用成本高,造成浪费,其次软化器长时间工作,也需要经常进行维护操作,影响到整体的补水效果。

3、鉴于此,提出了水质调节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水质调节系统。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水质调节系统,包括:

3、软化器;

4、软化水存储罐,其进水端与所述软化器的出水端之间连接有软化水排出管;

5、水质调节器,其包括有调节罐,调节罐的上端两侧分别连接有软化水排入管以及原水排入管,所述软化水排入管以及原水排入支管的下方在所述调节罐内部交替设有倾斜的导液板,所述调节罐底部的排入口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水硬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混合后水的硬度。

6、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软化器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二原水排入支管,所述第二原水排入支管与所述原水排入支管之间连接有电动三通阀,所述电动三通阀的另一接口端固定连接有原水排入主管。

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软化水排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软化水存储罐相连接,所述软化水存储罐内设有电子液位计。

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软化器的一端设有盐桶,所述盐桶与所述软化器之间连接有补盐管。

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软化水排入管以及原水排入管上均设有电子流量计以及电子针阀。

1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技术中,本方案在原有的钠离子交换技术软化水产水工艺上,通过增加水质调节系统,并利用水质在线检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把原来的水质调节到适应该系统的水质使用范围,从而减少原软化技术的产水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后续软化器的维护频率。

12、2、本技术中,其中水质调节器是依靠自身的重力进行混合,相对于传统的搅拌混合,生产成本和维护频率更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器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二原水排入支管,所述第二原水排入支管与所述原水排入支管之间连接有电动三通阀,所述电动三通阀的另一接口端固定连接有原水排入主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水排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软化水存储罐相连接,所述软化水存储罐内设有电子液位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器的一端设有盐桶,所述盐桶与所述软化器之间连接有补盐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水排入管以及原水排入管上均设有电子流量计以及电子针阀。

【技术特征摘要】

1.水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器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二原水排入支管,所述第二原水排入支管与所述原水排入支管之间连接有电动三通阀,所述电动三通阀的另一接口端固定连接有原水排入主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水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立波唐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沣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