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1786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涉及模块化湿地技术领域,通过第一抗堵塞腔室中开孔斜板上方腔室填充的填料,污水驱动填料上下浮动和碰撞,将污染物沉降,避免出现堵塞情况,并且沿着中部隔断和后部隔断的污水经过水平及垂直方向折流组合,有效提高脱氮除磷效率,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模块化湿地存在堵塞问题,且单一的推流或者折流导致脱氮除磷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块化湿地,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1、现有人工湿地技术主要存在占地面积大、冬季处理效果差(植物、微生物受到温度影响,效率变低)、易于堵塞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显著等问题;特别是堵塞问题,导致了出水不达标,水力负荷下降以及后续运维管理更换填料会导致成本大大增加等,有待于根据不同水质和目标要求进行技术创新;各式各样的湿地模块化构造方式可能是一种有效解决堵塞的途径。

2、现有模块化湿地缺陷主要有:没有实质上解决堵塞问题,堵塞后还是需要更换填料,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单一的推流或者折流导致脱氮除磷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模块化湿地存在堵塞问题,且单一的推流或者折流导致脱氮除磷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包括:总湿地主体;

3、所述总湿地主体内分割形成有依次连通的前部隔断、中部隔断和后部隔断;

4、所述前部隔断内形成有第一抗堵塞腔室,所述第一抗堵塞腔室内设置有开孔斜板,所述开孔斜板的上方腔室填充有填料,所述第一抗堵塞腔室内由下至上流动的污水穿过所述开孔斜板驱动填料上下浮动和碰撞,以使污水中的污染物沉降;

5、所述中部隔断内设置有中部垂直折流通道,所述前部隔断内的污水沿着水平方向流动进入到所述中部垂直折流通道的入口,污水经所述中部垂直折流通道折流后,从所述中部垂直折流通道的出口流出,沿着水平方向流入到所述后部隔断内;

6、所述后部隔断内设置有后部垂直折流通道,所述后部垂直折流通道的入口与所述中部垂直折流通道的出口连通,污水经所述后部垂直折流通道折流后,从所述后部垂直折流通道的出口排出。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8、所述总湿地主体内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且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均垂直布置;

9、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总湿地主体的一端侧壁之间围设形成所述前部隔断;

10、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之间围设形成所述中部隔断,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中部隔断内;

11、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总湿地主体的另一端侧壁之间围设形成所述后部隔断,所述第四隔板位于所述后部隔断内。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13、所述前部隔断内水平设置有前隔断上开孔板,所述前部隔断上开孔板的上方形成有所述第二抗堵塞腔室,所述第二抗堵塞腔室内设置有填料,并在填料上种植水生植物;

14、所述前隔断上开孔板的下方设置有竖直隔板,所述竖直隔板用于将所述前隔断上开孔板的下方空间分割成第一抗堵塞腔室和第三抗堵塞腔室;

15、位于所述前隔断上开孔板上方的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与所述第二抗堵塞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抗堵塞腔室内的污水通过所述过水孔进入到所述中部隔断中。

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17、所述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还包括进排水主管、总进水管和多个布水打孔管;

18、所述进排水主管与所述总进水管连通,所述总进水管分别与多个所述布水打孔管连通,所述布水打孔管贯穿所述第一抗堵塞腔室和所述第三抗堵塞腔室底部,所述布水打孔管用于向所述第一抗堵塞腔室和所述第三抗堵塞腔室输送污水。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20、所述中部隔断内水平设置有中隔断上开孔板,所述中隔断上开孔板贯穿所述第二隔板;

21、所述过水孔位于所述中隔断上开孔板的上方;

22、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中隔断上开孔板的顶面围设形成第一中部折流腔;

23、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中隔断上开孔板的底面围设形成第二中部折流腔;

24、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中隔断上开孔板的底面围设形成第三中部折流腔;

25、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中隔断上开孔板的顶面围设形成第四中部折流腔;

26、所述第一中部折流腔、所述第二中部折流腔、所述第三中部折流腔和所述第四中部折流腔依次连通形成所述中部垂直折流通道。

2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28、所述第一中部折流腔、所述第二中部折流腔、所述第三中部折流腔和所述第四中部折流腔内均设置有填料;

29、所述第一中部折流腔内的填料为沸石、砾石、火山岩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30、所述第二中部折流腔内的填料为生物质炭、沸石、砾石、火山岩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3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32、所述后部隔断内水平设置有后隔断上开孔板,所述后隔断上开孔板贯穿所述第四隔板;

33、所述第三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后隔断上开孔板的顶面围设形成第一后部折流腔,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后隔断上开孔板和所述中隔断上开孔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一后部折流腔与所述第四中部折流腔通过所述第三连通孔连通;

34、所述第三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后隔断上开孔板的底面围设形成第二后部折流腔;

35、所述第四隔板、所述总湿地主体的端面与所述后隔断上开孔板的底面围设形成第三后部折流腔;

36、所述第四隔板、所述总湿地主体的端面与所述后隔断上开孔板的顶面围设形成第四后部折流腔,所述第四后部折流腔内的污水通过总出水管排出;

37、所述第一后部折流腔、所述第二后部折流腔、所述第三后部折流腔和所述第四后部折流腔依次连通形成所述后部垂直折流通道。

3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39、所述后部隔断内水平设置有后隔断下开孔板,所述后隔断下开孔板位于所述后隔断上开孔板的下方,且所述后隔断下开孔板贯穿所述第四隔板;

40、所述第四隔板位于所述后隔断下开孔板的下方设置有第四连通孔,所述第二后部折流腔和所述第三后部折流腔通过所述第四连通孔连通。

4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42、所述第一后部折流腔、所述第二后部折流腔位于所述后隔断下开孔板的上方、所述第三后部折流腔位于所述后隔断下开孔板的上方和所述第四后部折流腔内均设置有填料;

43、所述第一后部折流腔和所述第四后部折流腔内均种植有水生植物。

4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45、所述进排水主管对应所述前部隔断、所述中部隔断和所述后部隔断分别通过第一排水电磁阀、第而排水电磁阀和第三排水电磁阀连接;

46、所述进排水主管设置有第一排空管和所述第二排空管,所述第一排空管与所述中部隔断连通,所述第二排空管与所述后部隔断连通;

47、所述总湿地主体上设置有设备支撑台,所述设备支撑台安装有水质传感器、数据处理分析及传输装置和电磁阀智控装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湿地主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湿地主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垂直耦合折流式模块化抗堵塞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为魏俊施文卿李凌成水平黄森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