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517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换向阀,涉及换向阀的技术领域,本申请中的自动换向阀包括阀壳,所述阀壳内开设有阀腔,以及连通阀腔及阀壳外部并供介质流动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阀瓣,所述阀瓣通过介质压力变化滑动在阀腔内,所述阀瓣能够通过滑动关闭所述第一通道并导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或关闭所述第二通道并导通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本申请具有根据介质的压力变化,快速自动切换阀门的通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阀门的,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换向阀


技术介绍

1、换向阀是有两个以上通道且具有两种以上流动形式的方向控制阀。换向阀能够实现介质的流通、切断和换向,以及压力卸载和顺序动作控制。

2、换向阀依靠阀芯与阀体的相对运动实现通道的打开和关闭,从而切换介质的流通方向。换向阀有转阀式和滑阀式两种。按阀芯在阀体内停留的工作位置数分为二位、三位等;按与阀体相连的通道数分为二通、三通、四通和六通等。

3、目前,换向阀主要通过手动、机动、电动、液动、电液联合等驱动方式移动阀芯,实现换向阀各通道的切换,从而改变介质的流向;上述阀门难以快速响应介质的压力变化,并自动完成阀门的通路切换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根据介质的压力变化,快速自动切换阀门的通路,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换向阀。

2、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换向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自动换向阀,包括

4、阀壳,所述阀壳内开设有阀腔,以及连通阀腔及阀壳外部并供介质流动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

5、阀瓣,所述阀瓣通过介质压力变化滑动在阀腔内,所述阀瓣能够通过滑动关闭所述第一通道并导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或关闭所述第二通道并导通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内通入介质,第二通道内的介质,使得阀瓣靠近第二通道的一端受到介质压力,从而远离第二通道,将第一通道关闭,并将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导通,当第二通道内的介质压力消失时,阀瓣在第三通道内的介质压力作用下,向靠近第二通道方向移动,将第一通道打开,使得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导通并将第二通道关闭,从而实现换向阀通路的切换。

7、可选的,所述阀瓣上开设有与第三通道对应的受力槽,所述阀瓣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滑动部;

8、所述第一滑动部上开设有第一介质槽,所述第一介质槽一端位于第一滑动部靠近第一通道的一端端面,另一端与受力槽连通;

9、所述阀瓣能够滑动至覆盖第一通道一端开口以封闭第一介质槽和第一通道的连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道能够通过第一介质槽及受力槽与第三通道连通,同时,阀瓣能够滑动至覆盖第一通道一端开口以封闭第一介质槽和第一通道的连通,从而断开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的连通。

11、可选的,所述阀瓣包括靠近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滑动部;

12、所述第二滑动部上开设有第二介质槽,所述第二介质槽一端位于第二滑动部靠近第二通道的一端端面,另一端与受力槽连通;

13、所述阀瓣能够滑动至覆盖第二通道一端开口以封闭第二介质槽和第二通道的连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通道能够通过第二介质槽及受力槽与第三通道连通,同时,阀瓣能够滑动至覆盖第二通道一端开口以封闭第二介质槽和第二通道的连通,从而断开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的连通。

15、可选的,所述第二滑动部靠近第二通道的一端一体式连接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远离第一通道的一端位于第二通道内,所述延伸段的周壁与第二通道的内壁之间存在供介质流通的空隙。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通道内的介质能够通过延伸段推动阀瓣向第一通道的方向滑动,从而通过关闭第一通道,并使得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导通。

17、可选的,所述第一介质槽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介质槽的截面面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通道内通入的介质压力会使得阀体内介质空间呈扩大趋势,由于第一介质槽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介质槽的截面面积,使得阀瓣受到第三通道内的介质压力推动,朝向第二通道移动,从而关闭第二通道,导通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

19、可选的,所述受力槽靠近所述第二通道的一侧内壁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朝远离第一通道的方向逐渐靠近第三通道。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通道的介质压力能够通过倾斜面推动阀瓣向第二通道方向移动,使得阀瓣更容易滑动至抵紧第二通道。

21、可选的,所述阀壳包括阀盖和阀体,所述阀盖和所述阀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通道开设于阀盖,所述阀腔、所述第二通道及所述第三通道开设于阀体,所述阀腔具有朝向所述阀盖方向的开口。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盖与阀体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阀壳内部构造的加工,同时便于阀瓣的安装。

23、可选的,所述阀盖与螺栓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螺栓部,所述螺栓部内穿设有和阀体螺纹连接的螺栓,所述螺栓部与所述螺栓的螺帽之间设置有双耳止动垫片。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能够便于换向阀的安装,双耳止动垫片能够在螺栓将阀盖与阀体固定后,通过双耳锁定螺栓与螺栓部之间的转动,减少螺栓松动,保证换向阀的密闭性,使得换向阀不易发生泄漏。

25、可选的,阀盖包括朝远离阀体方向凸起的第一连接部,第一通道开设于第一连接部;阀体包括朝远离阀体方向凸起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二通道开设于第二连接部,第三通道开设于第三连接部;

26、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远离阀瓣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向阀上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通过螺纹与管道进行连接,使得换向阀与管道的连接更加牢固,且更加方便。

28、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9、1.换向阀内的阀瓣能够响应介质压力的变化,快速切换换向阀的通路;

30、2.换向阀结构紧凑,体积小,适用范围大;

31、3.双耳止动垫片使得换向阀结构稳定,不易松动,不易发生泄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瓣(2)上开设有与第三通道(123)对应的受力槽(23),所述阀瓣(2)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通道(111)的第一滑动部(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瓣(2)包括靠近所述第二通道(122)的第二滑动部(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部(22)靠近第二通道(122)的一端一体式连接有延伸段(222),所述延伸段(222)远离第一通道(111)的一端位于第二通道(122)内,所述延伸段(222)的周壁与第二通道(122)的内壁之间存在供介质流通的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槽(211)沿垂直于介质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介质槽(221)沿垂直于介质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槽(23)靠近所述第二通道(122)的一侧内壁为倾斜面(231),所述倾斜面(231)朝远离第一通道(111)的方向逐渐靠近第三通道(1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1)包括阀盖(11)和阀体(12),所述阀盖(11)和所述阀体(1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通道(111)开设于阀盖(11),所述阀腔(121)、所述第二通道(122)及所述第三通道(123)开设于阀体(12),所述阀腔(121)具有朝向所述阀盖(11)方向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11)远离阀体(12)的一面设置有螺栓部(112),所述螺栓部(112)内穿设有和阀体(12)螺纹连接的螺栓(113),所述螺栓部(112)与所述螺栓(113)的螺帽之间设置有双耳止动垫片(1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阀盖(11)包括朝远离阀体(12)方向凸起的第一连接部(115),第一通道(111)开设于第一连接部(115);阀体(12)包括朝远离阀体(12)方向凸起的第二连接部(124)和第三连接部(125),第二通道(122)开设于第二连接部(124),第三通道(123)开设于第三连接部(12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瓣(2)上开设有与第三通道(123)对应的受力槽(23),所述阀瓣(2)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通道(111)的第一滑动部(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瓣(2)包括靠近所述第二通道(122)的第二滑动部(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部(22)靠近第二通道(122)的一端一体式连接有延伸段(222),所述延伸段(222)远离第一通道(111)的一端位于第二通道(122)内,所述延伸段(222)的周壁与第二通道(122)的内壁之间存在供介质流通的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槽(211)沿垂直于介质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介质槽(221)沿垂直于介质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槽(23)靠近所述第二通道(122)的一侧内壁为倾斜面(231),所述倾斜面(231)朝远离第一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林蒋晓红粟凯赵亮顾朝党肖文龙周辰许晨德田峰雒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阀门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