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455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属于建筑减震结构领域,包括减震支座以及阻尼杆;所述建筑主体包括结构梁,设置于所述结构梁上方的多个支墩,垂直于所述结构梁的剪力墙;多个所述减震支座的底端间隔设置于所述支墩顶部,所述减震支座的顶端连接于屋面水箱的底部;所述阻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屋面水箱的箱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剪力墙。本技术公开的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通过在屋面水箱底部设置减震支座以及侧部设置阻尼杆,实现屋面水箱和建筑主体的抗风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减震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


技术介绍

1、在我国位于地震多发的地区,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结构工程师的目标。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4833385u公开的一种抗震效果好的房建框架结构,通过采用包括桩基、承重柱和楼层板,桩基设置有减震支座,减震支座承重柱底端,楼层板均匀间隔安装于承重柱,相邻楼层板之间设置有钢绳,钢绳的端部设置有紧固头,紧固头与楼层板连接的技术方案,具有抗震效果好、结构简单的有益效果。

2、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对楼体本身进行加固或改进,使得楼体具有减震的功能。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楼体顶部会存在质量较重的设施,使得楼体顶部重量增加,在遇到地震灾害时,楼顶的振动幅度加大,使得楼体减震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目的是解决
技术介绍
中设置有屋面水箱的高层建筑楼体抗风抗震能力下降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包括减震支座以及阻尼杆;所述建筑主体包括结构梁,设置于所述结构梁上方的多个支墩,垂直于所述结构梁的剪力墙;多个所述减震支座的底端间隔设置于所述支墩顶部,所述减震支座的顶端连接于屋面水箱的底部;所述阻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屋面水箱的箱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剪力墙。

4、可选地,所述减震支座为铅芯橡胶支座,所述减震支座包括支座主体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主体上方的上连接板和下方的下连接板;所述支座主体包括位于中心的铅芯和位于所述铅芯外围的多层橡胶板与多层钢板,所述橡胶板与所述钢板之间交错叠加,所述支座主体外部通过橡胶保护套包裹。

5、可选地,所述屋面水箱与所述上连接板之间通过多个锚钉固定。

6、可选地,所述上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通过多个螺钉与所述支座主体固定连接。

7、可选地,所述支墩为长方体。

8、可选地,制成所述支墩的材料为混凝土。

9、可选地,所述下连接板两侧设置有销固件;所述销固件穿过所述下连接板固定于所述支墩。

10、可选地,伸入所述支墩的部分所述销固件预埋于所述支墩内。

11、可选地,多根所述结构梁分为横向和纵向分布,多根横向分布的所述结构梁之间相互平行且固定于相邻两根纵向分布的所述结构梁之间。

12、可选地,所述阻尼杆倾斜设置于所述剪力墙与所述屋面水箱一侧箱壁之间。

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4、通过在屋面水箱与楼体之间多个减震支座以及阻尼杆的配合使用,使得屋面水箱成为一个调谐质量阻尼器,减少和消耗在地震过程中输入楼体的地震能量,一方面实现楼体主体减震功能,另一方面利用楼体顶部设施保证对楼体顶部的减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主体与屋面水箱之间的减震消能构造,其特征在于: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秘鸿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