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勘探开发,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流体改变非均质多孔介质润湿性的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1、活性纳米颗粒因其优越的表面活性和独特的体积效应,有利于提高低渗/特低渗油藏的采收率。已有实验表明,纳米流体通过改变壁面润湿性改变壁面流体流的动性。但是,由于多孔介质孔喉结构、壁面矿物组成、壁面粗糙度及原始润湿性等特征分布非均质,导致活性纳米颗粒在岩石壁面上的吸附存在非均质性,从而进一步导致活性纳米颗粒作用后多孔介质壁面润湿性概率密度非均匀分布,且这种非均匀分布难以通过传统实验手段刻画表征。
2、格子玻尔兹曼方法-郎之万运动学纳米颗粒多相流体流固耦合微观模拟方法是目前模拟纳米流体驱替的重要方法,但是,目前针对多孔介质内活性纳米颗粒壁面吸附以及吸附后多孔介质润湿性概率密度分布特征的刻画不清楚,并且缺乏对纳米流体作用后多孔介质润湿性非均匀分布的预测方法和预测手段。
3、因此,亟需提出一种纳米流体改变非均质多孔介质润湿性的预测方法,充分考虑活性纳米颗粒性能、孔喉流体物性和多孔介质壁面特性,实现对纳米流体作用后多孔介质润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流体改变非均质多孔介质润湿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流体改变非均质多孔介质润湿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基于郎之万运动学方法分析流体中纳米颗粒的受力情况,构建纳米颗粒郎之万运动学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流体改变非均质多孔介质润湿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与流体之间的摩擦力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流体改变非均质多孔介质润湿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采用格子玻尔兹曼D2Q9颜色梯度模型构建多孔介质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流体改变非均质多孔介质润湿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流体改变非均质多孔介质润湿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基于郎之万运动学方法分析流体中纳米颗粒的受力情况,构建纳米颗粒郎之万运动学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流体改变非均质多孔介质润湿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与流体之间的摩擦力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流体改变非均质多孔介质润湿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采用格子玻尔兹曼d2q9颜色梯度模型构建多孔介质油水两相格子玻尔兹曼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流体改变非均质多孔介质润湿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纳米颗粒郎之万运动学模型和多孔介质油水两相格子玻尔兹曼模型相耦合,建立多相流体-纳米颗粒流固耦合微观渗流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流体改变非均质多孔介质润湿性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多孔介质孔喉结构图转化为数据结构类型,利用不同数字表示多相流体-纳米颗粒流固耦合微观渗流模型不同位置处的润湿性,其中,流体表示为0,岩石内部表示为-1,岩石壁面根据润湿性选取数字表示,通过初始化多相流体-纳米颗粒流固耦合微观渗流模型内非均匀润湿的多孔介质,得到初始时刻多相流体-纳米颗粒流固耦合微观渗流模型的润湿性分布情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彬,柯灿,张伟,李跃,戴彩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