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日光控制膜制造技术_技高网

日光控制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383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6
本申请涉及一种日光控制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膜,所述复合膜可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电介质层和至少两个红外线反射叠堆。所述电介质层可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红外线反射叠堆之间,并且所述红外线反射叠堆中的每一个可包括两个钛阻挡层和一个功能层。每个红外线反射叠堆中的所述功能层可包含银,并且可位于所述两个阻挡层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发射极区域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复合膜可以用作建筑物或车辆窗户上的覆盖物,用于通过透射、反射和吸收控制日光照射的通过。对于某些复合膜,可见光透射率和反射率必须为低,并且太阳能总隔绝率必须为高。特征的这种组合对于特定系统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具有达到期望水平的优异的相结合的可见光透射率、可见光反射率和太阳能总隔绝率的复合膜。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复合膜可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电介质层和至少两个红外线反射叠堆。所述电介质层可位于至少两个红外线反射叠堆之间,并且红外线反射叠堆中的每一个可包括两个钛阻挡层和一个功能层。每个红外线反射叠堆中的功能层可包含银并且可位于两个阻挡层之间。

2、根据再一方面,一种复合膜可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一电介质层,所述第一电介质层邻近第一透明基板层定位;第一钛金属阻挡层,所述第一钛金属阻挡层可邻近第一电介质层定位;第一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可包含银并且可邻近第一钛阻挡层定位;第二钛阻挡层,所述第二钛阻挡层邻近第一功能层定位;第二电介质层,所述第二电介质层可邻近第二钛阻挡层定位;第三钛阻挡层,所述第三钛阻挡层邻近第二电介质层定位;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二功能层可包含银并且可邻近第三钛阻挡层定位;第四钛阻挡层,所述第四钛阻挡层邻近第二功能层定位;第三电介质层,所述第三电介质层可邻近第四钛阻挡层定位;以及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覆盖第三电介质层。

3、根据再一方面,一种形成复合膜的方法可包括:提供第一透明基板;形成邻近第一电介质层定位的第一钛阻挡层;形成可包含银并且可邻近第一钛阻挡层定位的第一功能层;形成邻近第一功能层定位的第二钛阻挡层;形成可邻近第二钛阻挡层定位的第二电介质层;形成邻近第二电介质层定位的第三钛阻挡层;形成可包含银并且可邻近第三钛阻挡层定位的第二功能层;形成邻近第二功能层定位的第四钛阻挡层;形成可邻近第四钛金属阻挡层定位的第三电介质层;以及形成覆盖第三电介质层的第二透明基板。

4、根据又一个方面,一种被构造用于应用在天窗内的复合膜可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电介质层和至少两个红外线反射叠堆。所述电介质层可位于至少两个红外线反射叠堆之间,并且红外线反射叠堆中的每一个可包括两个钛阻挡层和一个功能层。每个红外线反射叠堆中的钛阻挡层可各自具有至少约0.2nm且不大于约5nm的厚度。每个红外线反射叠堆中的功能层可包含银并且可定位于两个钛阻挡层之间。

5、根据再一方面,一种被构造用于应用在天窗内的复合膜可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一电介质层,所述第一电介质层邻近第一透明基板层定位;第一钛阻挡层,所述第一钛阻挡层邻近第一电介质层定位;第一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可包含银并且可邻近第一钛阻挡层定位;第二钛阻挡层,所述第二钛阻挡层邻近第一功能层定位;第二电介质层,所述第二电介质层可邻近第二钛阻挡层定位;第三钛阻挡层,所述第三钛阻挡层邻近第二电介质层定位;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二功能层可包含银并且可邻近第三钛阻挡层定位;第四钛阻挡层,所述第四钛金属阻挡层邻近第二功能层定位;第三电介质层,所述第三电介质层可邻近第四钛阻挡层定位;以及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覆盖第三电介质层。钛阻挡层可各自具有至少约0.2nm且不大于约5nm的厚度。

6、根据再一方面,一种形成被构造用于应用在天窗内的复合膜的方法可包括:提供第一透明基板;形成邻近第一电介质层定位的第一钛阻挡层;形成可包含银并且可邻近第一钛阻挡层定位的第一功能层;形成邻近第一功能层定位的第二钛阻挡层;形成可邻近第二钛阻挡层定位的第二电介质层;形成邻近第二电介质层定位的第三钛阻挡层;形成可包含银并且可邻近第三钛阻挡层定位的第二功能层;形成邻近第二功能层定位的第四钛阻挡层;形成可邻近第四钛阻挡层定位的第三电介质层;以及形成覆盖第三电介质层的第二透明基板。钛阻挡层可各自具有至少约0.2nm且不大于约5nm的厚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膜,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基板层包含PET或PV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复合膜包含不大于95%的VL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复合膜包含至少65%且不大于95%的TSER。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功能层基本上由银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钛金属阻挡层、所述第二钛金属阻挡层、所述第三钛金属阻挡层和所述第四钛金属阻挡层基本上由钛金属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层具有至少5纳米且不大于25纳米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二功能层具有至少5纳米且不大于25纳米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复合膜进一步包含至少0.01且不大于0.5的厚度比THBL1/THFL,其中THBL1为所述复合膜中的所述第一钛金属阻挡层、所述第二钛金属阻挡层、所述第三钛金属阻挡层和所述第四钛金属阻挡层的平均厚度,且THFL为所述复合膜中的所述第一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功能的平均厚度。

10.一种形成复合膜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基板层包含PET或PVB。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复合膜包含不大于95%的VLT。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复合膜包含至少65%且不大于95%的TSER。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功能层基本上由银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钛金属阻挡层、所述第二钛金属阻挡层、所述第三钛金属阻挡层和所述第四钛金属阻挡层基本上由钛金属组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膜,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基板层包含pet或pv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复合膜包含不大于95%的vl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复合膜包含至少65%且不大于95%的tser。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功能层基本上由银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钛金属阻挡层、所述第二钛金属阻挡层、所述第三钛金属阻挡层和所述第四钛金属阻挡层基本上由钛金属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层具有至少5纳米且不大于25纳米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二功能层具有至少5纳米且不大于25纳米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中所述复合膜进一步包含至少0.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迪盖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圣戈班性能塑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