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无金属外壳的电容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无金属外壳的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338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金属外壳的电容器,包括绝缘外壳、两端面分别喷有喷金层的至少一个电容器元件、与该电容器元件的一端面上的喷金层相连接的第一导电体、与该电容器元件的另一端面上的喷金层相连接的第二导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包括有相互间隔分布而在二者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的第一绝缘外壳和第二绝缘外壳,其中第一绝缘外壳能覆盖住第一导电体和电容器元件的一端部,第二绝缘外壳能覆盖住第二导电体和电容器元件的另一端部,电容器元件的中间部分露于所述散热通道中,且在该电容器元件的中间部分上缠绕有绝缘保护膜。采用上述结构后,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容器既具有现有无金属外壳的电容器的特点,又具有重量轻、温升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的,具体指一种无金属外壳的电容器


技术介绍

1、目前的直流输变电线路中,往往需要高电压、大电流的电容器为输变电网络中的换流阀等核心设备提供直流支撑,现有该类电容器通常将电容器芯子放置在封闭的金属外壳内,然后再往金属外壳内浇注绝缘胶体,制成的电容器具有电压高、体积大、重量重的特点,并且这种配置有金属外壳的电容器散热条件较差。这对于电容器的中心部位(即处于金属外壳的中心部位的电容器芯子),其产生的热量全靠材料之间的热传导散热,因此极易导致电容器高温而失效;同时这种结构的电容器还存在电容器芯子与金属外壳之间的局部放电问题,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而且当电容器失效、瞬时释放能量、金属外壳的耐爆能量不足以覆盖电容器内部储存的能量时,还可能发生电容器爆炸的现象。

2、为此,人们设计出无金属外壳的电容器来,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9980984u的《无壳电容器》和cn212434472u的《无外壳电容器》,这些电容器由于不再配置金属外壳,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带金属外壳的电容器的缺陷。

3、但综观现有的无金属外壳的电容器,虽然去掉了金属外壳,但通常在整个电容芯子外包裹绝缘层,即配置了绝缘外壳,如此,电容器中心部位的热量仍然被绝缘外壳所包裹着,也就是,仍然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热量散发,因此这类电容器的散热条件还不是非常理想,故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散热性能好的无金属外壳的电容器。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金属外壳的电容器包括绝缘外壳、两端面分别喷有喷金层的至少一个电容器元件、与该电容器元件的一端面上的喷金层相连接的第一导电体、与该电容器元件的另一端面上的喷金层相连接的第二导电体以及与第一导电体相连接的第一引出端子和与第二导电体相连接的第二引出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包括有相互间隔分布而在二者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的第一绝缘外壳和第二绝缘外壳,其中第一绝缘外壳能覆盖住所述第一导电体和电容器元件的一端部,所述第二绝缘外壳能覆盖住所述第二导电体和电容器元件的另一端部,所述电容器元件的中间部分露于所述散热通道中,且在该电容器元件的中间部分上缠绕有绝缘保护膜。

3、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内填充有能浸没所述第一导电体、电容器元件的一端部的绝缘胶而形成第一绝缘胶壳,且所述绝缘胶还与相邻近的所述绝缘保护膜的一边沿相接触而使得所述第一绝缘胶壳与所述的绝缘保护膜相衔接;同样,所述第二绝缘外壳内填充有能浸没所述第二导电体、电容器元件的另一端部的绝缘胶而形成第二绝缘胶壳,且所述绝缘胶也与相邻近的所述绝缘保护膜的另一边沿相接触而使得所述第二绝缘胶壳与所述绝缘保护膜相衔接。利用第一绝缘胶壳、第二绝缘胶壳,可以提高电容器的绝缘性能,并能方便地实现第一绝缘外壳、第二绝缘外壳与电容器元件和第一、第二导电体之间的连接。

4、在上述各方案中,为了确保电容器元件定位可靠,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电容器元件的中心配置有绝缘芯棒,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上均设置有与该绝缘芯棒的对应端插配连接的定位部。利用绝缘芯棒与定位部之间的插配连接,使各电容器元件稳定地处于各自的位置上,从而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挤压,同时也有利于热量的散发。

5、在上述改进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绝缘芯棒的至少两端部设计成中空结构,所述定位部为突设于对应导电体表面的定位凸起,该定位凸起上设计有贯穿对应导电体厚度的通孔;或者,所述绝缘芯棒的至少两端部设计成中空结构,所述定位部为供绝缘芯棒的对应端插入的定位孔。采用定位凸起或定位孔,可以方便加工,而将绝缘芯棒设计成中空结构,有利于绝缘胶进入到绝缘芯棒内,以进一步提高整体连接的可靠性和牢固性。尤其是当绝缘芯棒整体设计成中空结构后,使得凝固后的绝缘胶形成连接柱,可以起到连接第一、第二绝缘胶壳的目的,更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强度和绝缘的可靠性。

6、较好的是,所述的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上均设有围绕各定位部布置的至少一个焊接孔,所述焊接孔的内边沿延伸出与对应电容器元件的对应端面上的喷金层相焊接的焊接片。借助于焊接孔,可以让焊接片处设计成镂孔结构,以减小焊接面积,使得焊接时的热量散发慢,可确保焊接质量,同时也为自动化焊接创造条件。

7、更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和第二绝缘外壳的内表面上均设有与电容器元件数量相匹配的凹槽,各凹槽对应各所述的焊接孔,以供对应焊接孔中的焊接片坐落,这样即便焊接后的焊接点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也可以借用各自的凹槽坐落于对应的绝缘外壳中,以避免因高低不平的焊接点影响组装和组装后的整体尺寸的一致性。

8、较好的是,所述的焊接片位于对应焊接孔的中间区域而该焊接孔对称地分隔成两部分,以方便加工。

9、再进一步地,处于第一绝缘外壳、第二绝缘外壳上的多个凹槽中,相邻凹槽之间又通过沉槽相互贯通。如此,当注胶时,可以利用沉槽,让注胶时的气体快速逸出,也有利于绝缘胶的快速流通。

10、在上述各方案中,第一、第二绝缘外壳的侧面上均埋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分布的螺母,绝缘条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对应的螺母上而使得所述第一、第二绝缘外壳通过多个该绝缘条相连接,利用绝缘条,使得第一、第二绝缘外壳与电容器元件和第一、第二导电体之间连接更加牢固、稳定。

11、为了方便使用时的电容器并联,较好的是,所述第一、第二导电体均设计成板状体,所述第一引出端子为与所述第一导电体相固定的第一条状体,所述第二引出端子也为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相固定的第二条状体,且所述第一、第二条状体间隔相对地位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同一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巧妙地将原绝缘外壳设计成两个绝缘外壳(即第一、第二绝缘外壳),并使该第一、第二绝缘外壳相互间隔分布,而使得二者之间形成敞开结构,如此,让原本完全包覆住电容器元件的绝缘外壳具有对应于电容器的中间部位有较大面积的散热通道,以使原本不易散发热量的电容器元件的中间部分完全外露于散热通道中,此时,电容器元件的中间部分上虽缠绕了绝缘保护膜,但由于绝缘保护膜自身较轻又极薄,散热性能优于绝缘外壳,因此在确保绝缘性能的同时,本专利技术能真正实现电容器内部的元件通过极薄的绝缘保护膜与空气接触、冷却,散热效果能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还可以使电容器整体减重。故本专利技术既具有现有无金属外壳的电容器的特点,同时又具有重量轻、温升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使得在同等体积下,可以提高使用场强,在同等使用场强下,可以减小产品体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金属外壳的电容器,包括绝缘外壳(1)、两端面分别喷有喷金层(5)的至少一个电容器元件(2)、与该电容器元件(2)的一端面上的喷金层(5)相连接的第一导电体(3a)、与该电容器元件(2)的另一端面上的喷金层(5)相连接的第二导电体(3b)以及与第一导电体(3a)相连接的第一引出端子(4a)和与第二导电体(3b)相连接的第二引出端子(4b),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1)包括有相互间隔分布而在二者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10)的第一绝缘外壳和第二绝缘外壳,其中第一绝缘外壳能覆盖住所述第一导电体(3a)和电容器元件(2)的一端部,所述第二绝缘外壳能覆盖住所述第二导电体(3b)和电容器元件(2)的另一端部,所述电容器元件(2)的中间部分露于所述散热通道(10)中,且在该电容器元件(2)的中间部分上缠绕有绝缘保护膜(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内填充有能浸没所述第一导电体(3a)、电容器元件(2)的一端部的绝缘胶而形成第一绝缘胶壳(7a),且所述绝缘胶还与相邻近的所述绝缘保护膜(6)的一边沿相接触而使得所述第一绝缘胶壳(7a)与所述的绝缘保护膜(6)相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元件(2)的中心配置有绝缘芯棒(8),所述的第一导电体(3a)和第二导电体(3b)上均设置有与该绝缘芯棒(8)的对应端插配连接的定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芯棒(8)的至少两端部设计成中空结构,所述定位部为突设于对应导电体表面的定位凸起(33),该定位凸起(33)上设计有贯穿对应导电体厚度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体(3a)和第二导电体(3b)上均设有围绕各定位部布置的至少一个焊接孔(31),所述焊接孔(31)的内边沿延伸出与对应电容器元件(2)的对应端面上的喷金层(5)相焊接的焊接片(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和第二绝缘外壳的内表面上均设有与电容器元件(2)数量相匹配的凹槽,各凹槽对应各所述的焊接孔(31),以供对应焊接孔(31)中的焊接片(32)坐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处于第一绝缘外壳、第二绝缘外壳上的多个凹槽中,相邻凹槽之间又通过沉槽相互贯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接片(32)位于对应焊接孔(31)的中间区域而该焊接孔(31)对称地分隔成两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绝缘外壳的侧面上均埋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分布的螺母,绝缘条(9)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对应的螺母上而使得所述第一、第二绝缘外壳通过多个该绝缘条(9)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导电体(3b)均设计成板状体,所述第一引出端子(4a)为与所述第一导电体(3a)相固定的第一条状体,所述第二引出端子(4b)也为与所述第二导电体(3b)相固定的第二条状体,且所述第一、第二条状体间隔相对地位于所述电容器元件(2)的同一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金属外壳的电容器,包括绝缘外壳(1)、两端面分别喷有喷金层(5)的至少一个电容器元件(2)、与该电容器元件(2)的一端面上的喷金层(5)相连接的第一导电体(3a)、与该电容器元件(2)的另一端面上的喷金层(5)相连接的第二导电体(3b)以及与第一导电体(3a)相连接的第一引出端子(4a)和与第二导电体(3b)相连接的第二引出端子(4b),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1)包括有相互间隔分布而在二者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10)的第一绝缘外壳和第二绝缘外壳,其中第一绝缘外壳能覆盖住所述第一导电体(3a)和电容器元件(2)的一端部,所述第二绝缘外壳能覆盖住所述第二导电体(3b)和电容器元件(2)的另一端部,所述电容器元件(2)的中间部分露于所述散热通道(10)中,且在该电容器元件(2)的中间部分上缠绕有绝缘保护膜(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内填充有能浸没所述第一导电体(3a)、电容器元件(2)的一端部的绝缘胶而形成第一绝缘胶壳(7a),且所述绝缘胶还与相邻近的所述绝缘保护膜(6)的一边沿相接触而使得所述第一绝缘胶壳(7a)与所述的绝缘保护膜(6)相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元件(2)的中心配置有绝缘芯棒(8),所述的第一导电体(3a)和第二导电体(3b)上均设置有与该绝缘芯棒(8)的对应端插配连接的定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芯棒(8)的至少两端部设计成中空结构,所述定位部为突设于对应导电体表面的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智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融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