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21028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底泥再利用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以重量份计,原料包括:40‑80份的清淤脱水底泥、1‑5份的粉碎螺蛳壳、8‑35份的固化剂、5‑15份的骨料、0‑40份的砂子。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1‑5份的粉碎螺蛳壳的添加,从而使清淤脱水底泥添加量在40‑80份的条件下,最后制备得到的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且具有较好的抗冻融强度损失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底泥再利用建筑,具体涉及一种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河道清淤可以保障河道过流能力,增强河道行洪排涝能力,且能去除其中携带的内源污染物,可营造良好的水环境,随着清淤工程的大量实施,清淤产生大量的底泥处理处置问题成为制约清淤工程开展的瓶颈之一。河道底泥具有高压缩性,类比建筑材料;同时又具有低渗透性,类比黏土,是一种错位的资源,具有很好的资源化方向。但是,底泥又具有含水率高、含有污染物等特点,按照传统的将底泥作为垃圾渣土消纳、填埋或堆放等方式已不适用于体积庞大的底泥,不仅会占据大量的场地,还会造成二次污染,给周边环境带来较大隐患。

2、将错位的底泥进行资源化利用是大的方向。现阶段底泥资源化利用较广的方向主要有土地利用、作为建筑材料和填方材料,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还能快速消纳大量底泥。随着建筑材料的日益紧缺以及国家对天然材料采集的引导,底泥免烧砖成为底泥制作建筑材料的重要途径。免烧砖在制作过程中具有能耗低、制作条件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强度低、稳定性差、外添加辅料多以及产品无法量产影响后续市场化等问题。如有的免烧砖通过额外添加了大量辅料,导致底泥消纳量低,额外购置并掺入的辅料导致底泥整体增量较大,不利于后期消纳和利用。有的免烧砖制作工艺过于复杂,制作周期较长,成本投入较大,难以切实应用。同时,在实际清淤时,河道中的底泥通过带水清淤措施后会添加大量的絮凝剂、促凝剂和调理剂等物质,导致清淤脱水底泥的理化性质较河道内的底泥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清淤脱水底泥黏粒含量更高、塑性指数更大、有机质含量升高、颗粒级配发生较大变化,对制备达标强度的免烧砖更难。类似的专利技术专利里,也鲜少以清淤脱水底泥为原材料制备免烧砖,导致现有清淤后产生的清淤脱水底泥难以按照相关专利技术专利内容直接生产免烧砖,从而使清淤脱水底泥难以直接资源化利用。

3、因此,如何以清淤脱水底泥为主要原料(掺加量超过40%以上),同时消纳清淤产生的其他垃圾以制备高性能免烧砖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清淤脱水底泥难以作为主要原料、同时消纳清淤产生的其他垃圾以制备高性能免烧砖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以重量份计,原料包括:40-80份的清淤脱水底泥、1-5份的破碎螺蛳壳、8-35份的固化剂、5-15份的骨料、0-40份的砂子。

3、在本专利技术中,清淤脱水底泥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将清淤底泥通过带水清淤方式经过泥浆输送、加药沉淀、脱水、晾晒、粉碎、过筛后即形成清淤脱水底泥,其中,清淤脱水底泥中含有絮凝剂、促凝剂和调理剂等高分子有机物。

4、在本专利技术中,砂子为河沙。

5、在本专利技术中,螺蛳壳为清淤过程中振动筛筛出物。

6、可选的,清淤脱水底泥、螺蛳壳、骨料由北京市河道清淤过程中产生。

7、可选的,所述清淤脱水底泥的含水率不大于15%。

8、优选的,所述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的厚度为1-10cm。

9、优选的,所述清淤脱水底泥的粒径不大于2mm;

10、所述粉碎螺蛳壳的粒径为0.01-1mm。

11、优选的,所述固化剂选自水泥、消石灰、粉煤灰、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12、其中,硬化剂选自聚羧酸酯类硬化剂;

13、优选的,所述骨料选自建筑废弃物;所述建筑废弃物包括砖块、碎石、瓷砖、混凝土块中的至少一种;

14、优选的,所述骨料的粒径为3-10mm;

15、优选的,所述砂子的粒径为0.05-0.35mm。

16、可选的,所述水泥选自p·i 42.5基准水泥。

17、优选的,所述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为鱼巢砖、植草砖、步道砖或护坡砖。

18、可选的,所述骨料选自清淤后筛分建筑废弃物或清淤工程周边建筑废弃物。

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重量份数计,将40-80份的清淤脱水底泥、1-5份的粉碎螺蛳壳、8-35份的固化剂;5-15份的骨料;0-40份的砂子与1-25份水混合,之后入模、震动、静压、脱模、养护,即得到所述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

20、优选的,所述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的厚度为1-10cm。

21、优选的,静压压力为5-30mpa,时间为2-10min。

22、优选的,所述养护过程为在20-30℃下养护7-28天。

23、优选的,所述清淤脱水底泥的粒径不大于2mm;

24、所述粉碎螺蛳壳的粒径为0.01-1mm。

25、优选的,所述固化剂选自水泥、消石灰、粉煤灰、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26、其中,硬化剂选自聚羧酸酯类硬化剂;

27、优选的,所述骨料选自建筑废弃物;所述建筑废弃物包括砖块、碎石、瓷砖、混凝土块中的至少一种;

28、优选的,所述骨料的粒径为3-10mm;

29、优选的,所述砂子的粒径为0.05-0.35mm。

30、可选的,固化剂包括水泥和硬化剂,水泥和硬化剂的质量比为29:1-10:1。

31、优选的,所述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为鱼巢砖、植草砖、步道砖或护坡砖。

3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原位资源利用的方法,在清淤工程现场获得清淤脱水底泥、粉碎螺蛳壳、骨料,并与固化剂、砂子按照上述所述的原料配比或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中的重量份配比制备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之后将所述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用于道路恢复、绿化恢复、岸线恢复或清淤河段水生态生境构建。

3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3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以重量份计,原料包括:40-80份的清淤脱水底泥、1-5份的粉碎螺蛳壳、8-35份的固化剂、5-15份的骨料、0-40份的砂子。在本专利技术中1-5份的粉碎螺蛳壳的添加,因其特有的组成和结构,粉碎后一方面可以显著提高ph值营造砖体内碱性环境,从而促进胶凝物质形成,另一方面粉碎后的螺蛳壳粉活性和固化效果加强,可与固化剂一起更大力激发火山灰反应,生成胶凝产物增强砖体的固化效果,从而使清淤脱水底泥添加量在40-80份的条件下,最后制备得到的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且具有较好的抗冻融强度损失率。

35、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原位资源利用的方法,在清淤工程现场获得清淤脱水底泥、粉碎螺蛳壳、骨料,并与固化剂、砂子按照上述所述的原料配比或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中的重量份配比制备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之后将所述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用于道路恢复、绿化恢复、岸线恢复或清淤河段水生态生境构建。充分利用清淤工程现场获得的清淤脱水底泥、粉碎螺蛳壳、骨料,仅添加简单的固化剂和砂子,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成分安全简单,方法低碳、经济又环保;同时,以原位资源利用需求为导向,可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原料包括:40-80份的清淤脱水底泥、1-5份的粉碎螺蛳壳、8-35份的固化剂、5-15份的骨料、0-40份的砂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的厚度为1-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脱水底泥的粒径不大于2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为鱼巢砖、植草砖、步道砖或护坡砖。

5.一种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以重量份数计,将40-80份的清淤脱水底泥、1-5份的粉碎螺蛳壳、8-35份的固化剂、5-15份的骨料、0-40份的砂子与1-25份的水混合,之后入模、震动、静压、脱模、养护,即得到所述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砖体厚度为1-10cm。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静压压力为5-30MPa,时间为2-10min;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脱水底泥的粒径不大于2mm;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为鱼巢砖、植草砖、步道砖或护坡砖。

10.一种原位资源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清淤工程现场获得清淤脱水底泥、粉碎螺蛳壳、骨料,并与固化剂、砂子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原料配比或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中的重量份配比制备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之后将所述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用于道路恢复、绿化恢复、岸线恢复或清淤河段水生态生境构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原料包括:40-80份的清淤脱水底泥、1-5份的粉碎螺蛳壳、8-35份的固化剂、5-15份的骨料、0-40份的砂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的厚度为1-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脱水底泥的粒径不大于2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为鱼巢砖、植草砖、步道砖或护坡砖。

5.一种清淤脱水底泥免烧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以重量份数计,将40-80份的清淤脱水底泥、1-5份的粉碎螺蛳壳、8-35份的固化剂、5-15份的骨料、0-40份的砂子与1-25份的水混合,之后入模、震动、静压、脱模、养护,即得到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兰琴时晓宁李鹏程张蕾严玉林孟庆义李其军刘晓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