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0473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塑料膜技术领域,所述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包括聚丙烯‑聚酰胺接枝共聚物,且所述聚丙烯‑聚酰胺接枝共聚物由重量份比为100:(50~300):(5~30)的异氰酸酯接枝聚丙烯、己内酰胺以及己内酰胺钠盐制备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优化成分以及成分配比,成分的相互作用,能明显提高聚丙烯的表面极性,毋需进行二次涂布处理,能直接使用水性油墨印刷,附着力强,且整体结构简单,不需要引入连接层或粘结层,可通过常规流延设备生产,具有易于加工、可批量化制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膜,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聚丙烯(pp)装饰膜是一种新型的家装建材,相比于传统聚氯乙烯(pvc)装饰膜,pp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热性、耐水性、耐老化性、耐化学溶剂性能以及较好的力学性能,不含氯元素,无重金属,废弃物可回收利用,是新一代环保装饰膜的理想原料。但pp属于非极性材料,其惰性表面和市场常用的水性油墨相容性差,导致水性油墨在其表面附着力差,难以印刷。

2、常规技术方案是通过对pp进行二次印刷来解决,即先在pp装饰膜上涂覆表面处理剂来改变其表面极性,固化后再进行水性印刷。该方案存在生产效率低、表面处理剂固化过程产生voc污染等缺点。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溶剂挥发,现有技术也通过多层共挤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如专利cn201710392581.1公开了一种改性pp装饰膜,通过共挤方法在pp基膜表面覆盖一层马来酸酐接枝pp,从而改善其表面极性。但马来酸酐接枝pp的接枝率通常很低(<3 wt.%),其表面极性改善程度有限,对水性油墨的附着力提升并不明显。专利cn201210362145.7公开了一种在pp上覆盖聚酰胺树脂的方法,得到具有高印刷附着力的pp薄膜产品。但由于pp和聚酰胺表面极性差异较大,不能直接共挤复合,需要额外引入粘合层,使产品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偏高。

3、因此,提供一种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及其制备方法,在保证极性pp装饰膜性能的前提下,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极性聚丙烯装饰膜生产率低,表面固化容易产生污染,对水性油墨附着力差以及需要引入复杂的粘合层或连接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极性聚丙烯装饰膜生产率低,表面固化容易产生污染,对水性油墨附着力差以及需要引入复杂的粘合层或连接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极性聚丙烯装饰膜,所述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聚丙烯-聚酰胺接枝共聚物 100份、弹性体0~15份、填料0~10份以及功能添加剂0~5份;其中,所述聚丙烯-聚酰胺接枝共聚物由重量份比为100:(50~300):(5~30)的异氰酸酯接枝聚丙烯、己内酰胺以及己内酰胺钠盐制备得到。

3、进一步地,所述异氰酸酯接枝聚丙烯由重量份比为100:(20~60):(1~12):(5~60)的聚丙烯树脂、双键异氰酸酯、引发剂以及反应助剂制备得到。

4、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树脂的熔融指数在230℃,2.16kg下为1g/10min~20g/10min。

5、进一步地,所述双键异氰酸酯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2-异氰酸基-2-甲基丙烷-1,3-二基二丙烯酸酯、2-[(3,5-二甲基-1-h-吡唑基)羧氨基]乙基丙烯酸酯以及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6、进一步地,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二氯代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酸叔丁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叔丁基异丙苯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以及过氧化乙酸叔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7、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助剂为包含一个或以上反应性碳碳双键的化合物。

8、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助剂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甲基苯乙烯、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三聚氰酸三烯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烯丙酸酯、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以及双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9、进一步地,所述异氰酸酯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比,将聚丙烯树脂、双键异氰酸酯、引发剂和反应助剂添加至高速混料机中混合,于800r/min~2000r/min的转速下混料0.5min~5min,然后于双螺杆挤出机中且加工温度为160℃~250℃的条件下,熔融挤出,风冷切粒后得到异氰酸酯接枝聚丙烯。

10、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聚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比,将异氰酸酯接枝聚丙烯、己内酰胺和己内酰胺钠盐添加至高速混料机中混合,于800r/min~2000r/min的转速下混料0.5min~5min,然后于双螺杆挤出机中且加工温度为220℃~280℃的条件下,熔融挤出,风冷切粒后得到聚丙烯-聚酰胺接枝共聚物。

11、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极性聚丙烯装饰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按重量份比,将制备极性聚丙烯装饰膜的原料添加至热塑加工设备中,于200℃~250℃的加工温度条件下熔融流延成膜,然后冷却、电晕、分切以及收卷,得到极性聚丙烯装饰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包括:

14、1.本申请通过接枝在聚丙烯分子链上的异氰酸酯官能团作为活性引发点,原位诱导己内酰胺开环聚合而成聚酰胺,由此得到聚丙烯-聚酰胺接枝共聚物。聚丙烯和聚酰胺分子通过化学键作用相连,克服了二者相容性差、易分层的缺点,聚酰胺大分子刷的引入可明显提高聚丙烯的表面极性。

15、2.本专利技术毋需进行二次涂布处理,能直接使用水性油墨印刷,附着力强。成膜后若通过电晕处理可进一步提高薄膜表面极性以及对水性油墨的润湿性。

16、3.相比现有技术的聚丙烯-尼龙多层复合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需要引入连接层或粘结层,可通过常规流延设备生产,具有易于加工、可批量化制备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聚丙烯-聚酰胺接枝共聚物 100份、弹性体0~15份、填料0~10份以及功能添加剂0~5份;其中,所述聚丙烯-聚酰胺接枝共聚物由重量份比为100:(50~300):(5~30)的异氰酸酯接枝聚丙烯、己内酰胺以及己内酰胺钠盐制备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接枝聚丙烯由重量份比为100:(20~60):(1~12):(5~60)的聚丙烯树脂、双键异氰酸酯、引发剂以及反应助剂制备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树脂的熔融指数在230℃,2.16kg下为1g/10min~20g/10m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键异氰酸酯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2-异氰酸基-2-甲基丙烷-1,3-二基二丙烯酸酯、2-[(3,5-二甲基-1-H-吡唑基)羧氨基]乙基丙烯酸酯以及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二氯代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酸叔丁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叔丁基异丙苯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以及过氧化乙酸叔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助剂为包含一个或以上反应性碳碳双键的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助剂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甲基苯乙烯、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三聚氰酸三烯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烯丙酸酯、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以及双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比,将聚丙烯树脂、双键异氰酸酯、引发剂和反应助剂添加至高速混料机中混合,于800r/min~2000r/min的转速下混料0.5min~5min,然后于双螺杆挤出机中且加工温度为160℃~250℃的条件下,熔融挤出,风冷切粒后得到异氰酸酯接枝聚丙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聚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比,将异氰酸酯接枝聚丙烯、己内酰胺和己内酰胺钠盐添加至高速混料机中混合,于800r/min~2000r/min的转速下混料0.5min~5min,然后于双螺杆挤出机中且加工温度为220℃~280℃的条件下,熔融挤出,风冷切粒后得到聚丙烯-聚酰胺接枝共聚物。

10.一种极性聚丙烯装饰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极性聚丙烯装饰膜,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聚丙烯-聚酰胺接枝共聚物 100份、弹性体0~15份、填料0~10份以及功能添加剂0~5份;其中,所述聚丙烯-聚酰胺接枝共聚物由重量份比为100:(50~300):(5~30)的异氰酸酯接枝聚丙烯、己内酰胺以及己内酰胺钠盐制备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接枝聚丙烯由重量份比为100:(20~60):(1~12):(5~60)的聚丙烯树脂、双键异氰酸酯、引发剂以及反应助剂制备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树脂的熔融指数在230℃,2.16kg下为1g/10min~20g/10m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键异氰酸酯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2-异氰酸基-2-甲基丙烷-1,3-二基二丙烯酸酯、2-[(3,5-二甲基-1-h-吡唑基)羧氨基]乙基丙烯酸酯以及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性聚丙烯装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二氯代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酸叔丁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叔丁基异丙苯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以及过氧化乙酸叔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性聚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嘉贤樊小军刘耀春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