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移动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基于移动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0463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包括:电网、用户负荷UP、并网新能源电源GNE、其他供电电源OPS、固定储能系统SE、移动储能系统ME、离网新能源电源MNE、控制系统EMS、控制线路CL、电力线路PL、电网连接柜GC、用户负荷连接柜UPC、并网新能源电源连接柜GNEC、其他电源连接柜MNEC、固定储能系统连接柜SEC、移动储能系统供电连接柜MECS、移动储能系统取电连接柜MECE、无线通信网、离网新能源电源控制系统MEMS,采用移动储能技术,提高了新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增加了新能源的消纳规模,解决新能源及电力的灵活调节,促进了用电户在对绿电供电的应用,同时也提高了电网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和用电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源网荷储一体化供电,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新能源电力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由于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难以满足用电负荷的增加的用电要求,影响了新能源电力的消纳,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技术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解决新能源及电力调节,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的新型电力技术;一方面一些区域用电负荷大,但往往附近新能源发电供电资源条件缺乏,另一方面用电大户及相应园区和区域受到原有电网的架构供电约束,即便附近有新能源发电资源,但是并网条件如果不具备新能源发电供电的,通常不能任意直接通过电网为相应用电负荷区域供电,影响了用电户在相应区域对绿电供电的应用,同时也约束了该区域推进新能源消纳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建设和供电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包括:电网、用户负荷up、并网新能源电源gne、其他供电电源ops、固定储能系统se、移动储能系统me、离网新能源电源mne、控制系统ems、控制线路cl、电力线路pl、电网连接柜gc、用户负荷连接柜upc、并网新能源电源连接柜gnec、其他电源连接柜mnec、固定储能系统连接柜sec、移动储能系统供电连接柜mecs、移动储能系统取电连接柜mece、无线通信网、离网新能源电源控制系统mems;

2、所述电网、用户负荷up、并网新能源电源gne、其他供电电源ops、固定储能系统se、移动储能系统me分别通过电网连接柜gc、用户负荷连接柜upc、并网新能源电源连接柜gnec、其他电源连接柜mnec、固定储能系统连接柜sec、移动储能系统供电连接柜mecs接入电力线路pl,以及移动储能系统me分别通过移动储能系统供电连接柜mecs连接电力线路pl和通过移动储能系统取电连接柜mece连接离网新能源电源mne,构成基于移动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供电路径;

3、控制系统ems通过控制线路cl分别连接电网连接柜gc、用户负荷连接柜upc、并网新能源电源连接柜gnec、其他电源连接柜mnec、固定储能系统连接柜sec、移动储能系统供电连接柜mecs,以及通过无线通信网分别连接移动储能系统me、移动储能系统取电连接柜mece、离网新能源电源控制系统mems,构成基于移动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控制链路。

4、进一步的,一种基于移动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

5、1)测算项目地的铺设输电线路投资成本inl以及运营附加费用lech,所折算的输电供电的度电成本col,即:

6、col=(inl+lech)/up(up为相应负荷用电量);

7、2)测算输电供电采用移动储能系统me输电供电的投资成本ins,以及运营附加费用lecs和新能源供电产生的附加值av,所折算的度电成本cos,即:

8、cos=(ins+lecs-av)/up;

9、3)比较上述两种输电方式折算的度电成本,比较col>cos时,采用移动储能输电供电方式;否则,采用投资铺设输电线路方式输电供电;

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储能系统me的容量配置方法为:移动储能系统me由多个移动储能子系统mei组成;

11、相应所述移动储能子系统mei的数量配置为:根据移动储能子系统mei存储的电量能够为用电负荷持续供电的时间tp,与相应单体移动储能子系统mei充电和输电移动的时间相匹配,并满足如下匹配关系,即:移动储能子系统mei充电时间tc,移动储能子系统mei为用电负荷持续供电的时间tp,移动储能子系统mei由离网新能源电源mne充电地至负荷用电进线柜的运输移动的时间ts;

12、所述移动储能子系统mei配置数量的匹配关系为:(tc+ts)/tp≤n,n取整数,移动储能系统me配置移动储能子系统mei的最少数量为:n=n+1。

13、进一步的,所述基于移动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中固定储能系统se和移动储能系统me的功率配置原则包括并网系统方式和离网系统方式两种方式;并网系统方式时,固定储能系统功率sepp+移动储能系统功率mepp>并网新能源电源功率gnepp+vep调峰功率;离网系统方式时,固定储能系统功率sepp+移动储能系统功率mepp>用户负荷功率upp。

14、进一步的,每个移动储能子系统mei的电能存储容量meci配置为:

15、meci≥移动储能系统功率mepp*tc

16、即:meci为单体移动储能子系统mei的每一次最大实际供电量。

17、进一步的,所述基于移动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供电与调用顺序原则为:并网新能源电源gne优先,其次的先后顺序依次为离网新能源电源mne、移动储能系统me、固定储能系统se、其他供电电源ops。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9、本专利技术采用移动储能技术,将不便于上网的离网新能源电力输送给高耗能区域及企业,提高了新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增加了新能源的消纳规模,通过与固定储能系统协同运行,在相应区域范围解决新能源及电力的灵活调节,基于移动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是大力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的新型电力技术,科学合理的系统配置能够解决不具备新能源上网供电区域用电大户受到原有电网的架构供电约束问题,促进了用电户在对绿电供电的应用,同时也提高了电网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和用电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移动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包括:电网、用户负荷UP、并网新能源电源GNE、其他供电电源OPS、固定储能系统SE、移动储能系统ME、离网新能源电源MNE、控制系统EMS、控制线路CL、电力线路PL、电网连接柜GC、用户负荷连接柜UPC、并网新能源电源连接柜GNEC、其他电源连接柜MNEC、固定储能系统连接柜SEC、移动储能系统供电连接柜MECS、移动储能系统取电连接柜MECE、无线通信网、离网新能源电源控制系统MEMS;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移动储能系统ME的容量配置方法为:移动储能系统ME由多个移动储能子系统MEi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移动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中固定储能系统SE和移动储能系统ME的功率配置原则包括并网系统方式和离网系统方式两种方式;并网系统方式时,固定储能系统功率SEPP+移动储能系统功率MEPP>并网新能源电源功率GNEPP+VEP调峰功率;离网系统方式时,固定储能系统功率SEPP+移动储能系统功率MEPP>用户负荷功率UPP。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移动储能子系统MEi的电能存储容量MECi配置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移动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供电与调用顺序原则为:并网新能源电源GNE优先,其次的先后顺序依次为离网新能源电源MNE、移动储能系统ME、固定储能系统SE、其他供电电源OPS。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移动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包括:电网、用户负荷up、并网新能源电源gne、其他供电电源ops、固定储能系统se、移动储能系统me、离网新能源电源mne、控制系统ems、控制线路cl、电力线路pl、电网连接柜gc、用户负荷连接柜upc、并网新能源电源连接柜gnec、其他电源连接柜mnec、固定储能系统连接柜sec、移动储能系统供电连接柜mecs、移动储能系统取电连接柜mece、无线通信网、离网新能源电源控制系统mems;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移动储能系统me的容量配置方法为:移动储能系统me由多个移动储能子系统mei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锡卫温烨婷杨丰艺胡海嵬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能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