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及冰箱技术方案_技高网

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及冰箱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0430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9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及冰箱,系统包括第一主控制器、第二主控制器、显示板通信电路、控制板通信电路、第一负载、第二负载和连接有第一供电模块、第二供电模块的电源单元。第一供电模块连接第一主控制器、第一负载和显示板通信电路,第二供电模块连接第二主控制器、第二负载和控制板通信电路。显示板通信电路包括第一微处理器、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控制板通信电路包括第二微处理器、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并通过自定义协议进行通信。通过微处理器的普通IO口实现板间的单线通信,并根据通信程序设置0、1脉宽差异,增加容错次数,提升信息交换的稳定性,解决通信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冰箱通信,尤其涉及一种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及冰箱。


技术介绍

1、冰箱在工作时,为了实现显示板与控制板间的信息传递,冰箱的控制板与显示板之间需要通信。在一些冰箱产品中,控制板与显示板之间的通信采用双向串口(universalasynchronous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uart)通信的方式,这种通信方式需要在显示板与控制板之间连接四条线路,即用于控制板给显示板供电的两条供电线路,和用于控制板与显示板之间通信的两条通信线路。这种通信方式需要占用mcu控制器上特定的串口资源,并且由于控制板与显示板之间需要连接四条通信线路,线束制作复杂,成本相对较高。而由于控制板与显示板之间需要四线连接,线路较多,导致控制板与显示板通信的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差,使得控制板与显示板之间的通信运行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及冰箱,以解决板间通信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主控制器、第二主控制器、显示板通信电路、控制板通信电路、第一负载、第二负载和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连接有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主控制器和所述第一负载,所述第二供电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主控制器和所述第二负载;

3、所述显示板通信电路包括第一微处理器、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供电模块;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显示板通信电路的输出接线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点;所述输出接线端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主控制器;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电模块,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接地端接地;

4、所述控制板通信电路包括第二微处理器、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供电模块;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基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控制板通信电路的输入接线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点;所述输入接线端通信连接所述第二主控制器;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模块,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接地端接地;

5、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输出端均为普通io口;所述输出接线端与所述输入接线端连接,所述显示板通信电路与所述控制板通信电路通过自定义协议进行通信。

6、可选的,所述显示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设置在所述显示板通信电路的输出接线端和所述第一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二电阻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三电阻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之间。

7、可选的,所述显示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供电模块;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8、可选的,所述显示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一复位子电路,所述第一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一上拉电阻;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电模块,且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电源端连接于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复位端,且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于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接地端。

9、可选的,所述控制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四电阻设置在所述控制板通信电路的输出接线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五电阻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六电阻设置在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之间。

10、可选的,所述控制板通信电路还包括保护子电路,所述保护子电路包括钳位二极管和第三电容;所述钳位二极管的两个二极管之间设置物理引脚,所述物理引脚连接所述输入接线端,所述钳位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供电模块,所述钳位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入接线端。

11、可选的,所述控制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供电模块;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12、可选的,所述控制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二复位子电路,所述第二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二电容和第二上拉电阻;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模块,且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电源端连接于第五连接点;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复位端,且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于第六连接点,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接地端。

13、可选的,所述显示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一滤波电容,所述控制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二滤波电容;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电源端,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接地端;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电源端,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接地端。

1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箱体、门体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所述箱体与所述门体铰接,所述系统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面。

15、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及冰箱,所述系统包括:第一主控制器、第二主控制器、显示板通信电路、控制板通信电路、第一负载、第二负载和电源单元。电源单元连接有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第一供电模块连接第一主控制器、第一负载和显示板通信电路,第二供电模块连接第二主控制器第二负载和控制板通信电路。显示板通信电路包括第一微处理器、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控制板通信电路包括第二微处理器、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显示板通信电路与控制板通信电路通过自定义协议进行通信。

16、通过显示板与控制板间的单线通信,使连接线束减为三线,可提升信息交换的稳定性;通过使用微处理器的普通io端口实现显示板与控制板间的通信,可降低对微处理器的资源要求;通过自定义通信规则,采用软硬件相结合方式可提升信息交换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述系统的通信电路简单,软件容错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控制器、第二主控制器、显示板通信电路、控制板通信电路、第一负载、第二负载和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连接有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主控制器和所述第一负载,所述第二供电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主控制器和所述第二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设置在所述显示板通信电路的输出接线端和所述第一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二电阻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三电阻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供电模块;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一复位子电路,所述第一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一上拉电阻;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电模块,且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电源端连接于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复位端,且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于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接地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四电阻设置在所述控制板通信电路的输出接线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五电阻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六电阻设置在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通信电路还包括保护子电路,所述保护子电路包括钳位二极管和第三电容;所述钳位二极管的两个二极管之间设置物理引脚,所述物理引脚连接所述输入接线端,所述钳位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供电模块,所述钳位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入接线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供电模块;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二复位子电路,所述第二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二电容和第二上拉电阻;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模块,且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电源端连接于第五连接点;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复位端,且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于第六连接点,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接地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一滤波电容,所述控制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二滤波电容;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电源端,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接地端;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电源端,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接地端。

1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门体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所述箱体与所述门体铰接,所述系统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控制器、第二主控制器、显示板通信电路、控制板通信电路、第一负载、第二负载和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连接有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主控制器和所述第一负载,所述第二供电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主控制器和所述第二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设置在所述显示板通信电路的输出接线端和所述第一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二电阻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三电阻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供电模块;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一复位子电路,所述第一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一上拉电阻;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电模块,且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电源端连接于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复位端,且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于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接地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o口的板间单线异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通信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四电阻设置在所述控制板通信电路的输出接线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五电阻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六电阻设置在所述第三开关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成全罗廷顺杨凯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美菱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