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池配电盒和电池包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电池配电盒和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0325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配电盒和电池包,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盒体、配电组件以及导热组件。盒体内开设有容置腔,配电组件位于容置腔内且与盒体连接。导热组件设置于盒体,导热组件的一端位于容置腔内并与配电组件面接触,另一端外露于盒体。其中,配电组件的发热阻值为RΩ,配电组件与导热组件的接触面积为Am<supgt;2</supgt;,满足0.001≤A/R≤100。通过导热组件与配电组件形成面接触进而将热量传递至盒体外,并使得接触面积与发热阻值满足0.001≤A/R≤100,以避免配电组件工作产生的热量在盒体内部累积,能够确保电池配电盒的散热效率良好,延长配电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配电盒和电池包


技术介绍

1、电池包是由多个电池模组组装而成的整体单元,其用于存储和提供电能,同时也是新能源汽车的整车零部件中对安全性要求最高的部件之一。其中,电池包通常包括电池配电盒(bdu,battery disconnect unit),所述电池配电盒为电池包提供电力分配,保障电池包将动力电能传输给整车。

2、电池配电盒中通常包括继电器、熔断器、电流传感器以及铜排等。各部件之间采用线束或铜排进行连接。但是,电池配电盒在工作过程中上述各器件会散发热量,尤其是在密封防水级别很高的情况下,电池配电盒内的工作热量通常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散热,从而导致散热效率低下,影响电池配电盒的相关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电池配电盒和电池包。

2、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配电盒,所述配电盒包括:

3、盒体,所述盒体内开设有容置腔;

4、配电组件,所述配电组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盒体连接;

5、导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盒体,所述导热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配电组件面接触,另一端外露于所述盒体;

6、所述配电组件的发热阻值为rω,所述配电组件与所述导热组件的接触面积为am2,满足0.001≤a/r≤100。

7、可选的,所述电池配电盒满足:0.01≤a/r≤20。

8、可选的,所述电池配电盒满足:0.01≤a≤0.1,和/或,0.005≤r≤1。

9、可选的,所述配电组件包括:

10、电器件,所述电器件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

11、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电器件面接触且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热组件面接触。

12、可选的,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件以及导热胶,所述导热件穿设于所述盒体,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导热胶连接,另一端外露于所述盒体,所述导热胶远离所述导热件的一侧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13、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为平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电器件贴合,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器件电连接;

14、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二面,所述导热件具有第三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第三面均为平面,所述导热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面贴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面贴合。

15、可选的,所述导热件为塑料导热块,所述塑料导热块的导热系数为0.1w/(m·k)-10w/(m·k)。

16、可选的,所述电池配电盒具有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导热件的平均尺寸小于所述盒体的壁厚。

17、可选的,所述导热件为金属导热块,所述金属导热块的导热系数为20w/(m·k)-400w/(m·k)。

18、可选的,所述导热组件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覆盖所述导热件朝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

19、可选的,所述盒体还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贯穿所述盒体的一端并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20、所述导热件穿设于所述散热槽内且与所述散热槽的槽壁密封连接。

21、可选的,所述导热件的平均尺寸为dmm,满足:0.05≤a/(r·d)≤1,其中,1≤d≤20。

22、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热交换组件以及如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配电盒,所述热交换组件位于所述盒体外的一侧,并连接于所述导热组件外露于所述盒体的一端。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包括盒体、配电组件以及导热组件。盒体内开设有容置腔,配电组件位于容置腔内且与盒体连接。导热组件设置于盒体,导热组件的一端位于容置腔内并与配电组件面接触,另一端外露于盒体。其中,配电组件的发热阻值为rω,配电组件与导热组件的接触面积为am2,满足0.001≤a/r≤100。从而通过延伸至盒体内的导热组件与配电组件形成面接触,并使得接触面积满足0.001≤a/r≤100,使得配电组件工作产生的热量不会在盒体内部累积,确保了电池配电盒的散热效率良好,并可以延长配电组件的使用寿命。

24、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盒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配电盒满足:0.01≤A/R≤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配电盒满足:0.01≤A≤0.1,和/或,0.005≤R≤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组件(2)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3)包括导热件(31)以及导热胶(32),所述导热件(31)穿设于所述盒体(1),所述导热件(31)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11)内并与所述导热胶(32)连接,另一端外露于所述盒体(1),所述导热胶(32)远离所述导热件(31)的一侧与所述连接件(2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所述第一连接部(221)具有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为平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电器件(21)贴合,且所述第一连接部(221)与所述电器件(21)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31)为塑料导热块,所述塑料导热块的导热系数为0.1W/(m·K)-10W/(m·K)。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配电盒具有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导热件(31)的平均尺寸小于所述盒体(1)的壁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31)为金属导热块,所述金属导热块的导热系数为20W/(m·K)-400W/(m·K)。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3)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覆盖所述导热件(31)朝向所述连接件(22)的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还设有散热槽(12),所述散热槽(12)贯穿所述盒体(1)的一端并与所述容置腔(11)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导热件(31)的平均尺寸为Dmm,满足:0.05≤A/(R·D)≤1,其中,1≤D≤20。

13.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热交换组件(4)以及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配电盒,所述热交换组件(4)位于所述盒体(1)外的一侧,并连接于所述导热组件(3)外露于所述盒体(1)的一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盒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配电盒满足:0.01≤a/r≤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配电盒满足:0.01≤a≤0.1,和/或,0.005≤r≤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组件(2)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3)包括导热件(31)以及导热胶(32),所述导热件(31)穿设于所述盒体(1),所述导热件(31)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11)内并与所述导热胶(32)连接,另一端外露于所述盒体(1),所述导热胶(32)远离所述导热件(31)的一侧与所述连接件(2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所述第一连接部(221)具有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为平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电器件(21)贴合,且所述第一连接部(221)与所述电器件(21)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31)为塑料导热块,所述塑料导热块的导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伟嘉周清婉罗峥常红磊单珺邓雄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