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压缩变形的轴向装配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0164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压缩变形的轴向装配元件,包括基盘,所述基盘的数量为两个,基盘上螺纹通孔数量为三个,且沿轴向两两间隔120°均布,用于螺接底零件或尾柱;所述底零件中部外径大于两端的外径,且其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用于和基盘的螺纹通孔螺接,另一端设置有内孔,用于连接顶零件。本技术通过调整该元件内部弹性体的弹性系数、数量,可实现对机械产品轴向的刚度进行调整,结构简单,安装与拆卸维护简便,较好地解决了机械产品在面临单个零件与两个或多个零件轴向配合时,因加工制造公差导致的轴向过约束或欠约束问题,并且具有对轴向装配的轴向刚度与轴向预紧力具有有效的改变调整效果,适应于不同机械产品的轴向装配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装配,尤其涉及一种可压缩变形的轴向装配元件


技术介绍

1、在机械产品轴向装配过程中,常遇到单个零件同时与两个零件产生轴向配合,在这两个配合中,其中一个配合处用于固定非旋转零件,并进行机械系统内部的密封,另一个配合处进行轴的传动支撑,并进行轴的密封。在单个零件与两个零件发生轴向配合时,往往因为轴向配合尺寸的加工公差问题,在装配过程中会产生以下两种问题:

2、(1)过约束导致装配变形,影响产品的强度和使用性能;

3、(2)欠约束导致装配松弛,使机械产品刚性不足,运动状态下发生抖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机械产品轴向装配过程中,往往因为轴向配合尺寸的加工公差问题,过约束导致装配变形,影响产品的强度和使用性能或欠约束导致装配松弛,使机械产品刚性不足,运动状态下发生抖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压缩变形的轴向装配元件。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变刚度轴向装配调整元件,包括基盘,所述基盘的数量为两个,基盘上螺纹通孔数量为三个,且沿轴向两两间隔120°均布,用于螺接底零件或尾柱;所述底零件中部外径大于两端的外径,且其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用于和基盘的螺纹通孔螺接,另一端设置有内孔,用于连接顶零件;所述顶零件中部外径大于两端的外径,且其一端为连接轴,用于和底零件的内孔插接,且底零件和顶零件之间套接有弹性体,顶零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孔,用于螺接尾柱;所述尾柱中部外径大于两端的外径,且其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外螺纹,分别用于连接内螺纹孔和螺纹通孔;底零件、弹性体、顶零件及尾柱连接后组成立柱,立柱的数量与螺纹通孔的数量一致。

4、优选的,所述弹性体套入底零件设置有内孔一端的外圆柱面上,配合间隙为0.2~2.0mm之间,且其一端面贴合底零件的台阶面,另一端面贴合顶零件的台阶面。

5、优选的,所述底零件的内孔深度大于顶零件的连接轴长度,且连接轴与内孔的配合间隙为0.05~0.5mm之间。

6、优选的,所述立柱中的底零件、顶零件及弹性体的数量为两个,立柱中零部件的串联连接顺序依次为底零件、弹性体、顶零件、底零件、弹性体、顶零件及尾柱,且各个零部件的轴心线同轴,且所述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外径大小一致。

7、优选的,所述底零件与基盘的连接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底零件与顶零件螺接时的连接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尾柱与顶零件及基盘的连接端面均紧密贴合。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调整该元件内部弹性体的弹性系数、数量和布局方式,可实现对机械产品轴向的刚度进行调整,结构简单,安装与拆卸维护简便,较好地解决了机械产品在面临单个零件与两个或多个零件轴向配合时,因加工制造公差导致的轴向过约束或欠约束问题,并且具有对轴向装配的轴向刚度与轴向预紧力具有有效的改变调整效果,适应于不同机械产品的轴向装配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压缩变形的轴向装配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盘,所述基盘的数量为两个,基盘上螺纹通孔数量为三个,且沿轴向两两间隔120°均布,用于螺接底零件或尾柱;所述底零件中部外径大于两端的外径,且其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用于和基盘的螺纹通孔螺接,另一端设置有内孔,用于连接顶零件;所述顶零件中部外径大于两端的外径,且其一端为连接轴,用于和底零件的内孔插接,且底零件和顶零件之间套接有弹性体,顶零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孔,用于螺接尾柱;所述尾柱中部外径大于两端的外径,且其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外螺纹,分别用于连接内螺纹孔和螺纹通孔;底零件、弹性体、顶零件及尾柱连接后组成立柱,立柱的数量与螺纹通孔的数量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压缩变形的轴向装配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套入底零件设置有内孔一端的外圆柱面上,配合间隙为0.2~2.0mm之间,且其一端面贴合底零件的台阶面,另一端面贴合顶零件的台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压缩变形的轴向装配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零件的内孔深度大于顶零件的连接轴长度,且连接轴与内孔的配合间隙为0.05~0.5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可压缩变形的轴向装配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中的底零件、顶零件及弹性体的数量为两个,立柱中零部件的串联连接顺序依次为底零件、弹性体、顶零件、底零件、弹性体、顶零件及尾柱,且各个零部件的轴心线同轴,且所述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外径大小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压缩变形的轴向装配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零件与基盘的连接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底零件与顶零件螺接时的连接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尾柱与顶零件及基盘的连接端面均紧密贴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压缩变形的轴向装配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盘,所述基盘的数量为两个,基盘上螺纹通孔数量为三个,且沿轴向两两间隔120°均布,用于螺接底零件或尾柱;所述底零件中部外径大于两端的外径,且其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用于和基盘的螺纹通孔螺接,另一端设置有内孔,用于连接顶零件;所述顶零件中部外径大于两端的外径,且其一端为连接轴,用于和底零件的内孔插接,且底零件和顶零件之间套接有弹性体,顶零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孔,用于螺接尾柱;所述尾柱中部外径大于两端的外径,且其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外螺纹,分别用于连接内螺纹孔和螺纹通孔;底零件、弹性体、顶零件及尾柱连接后组成立柱,立柱的数量与螺纹通孔的数量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压缩变形的轴向装配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套入底零件设置有内孔一端的外圆柱面上,配合间隙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峰黄德杰熊尚文王峰张升军
申请(专利权)人:宜春万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