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强与进针深度实时监测的眼科球后麻醉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012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医疗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压强与进针深度实时监测的眼科球后麻醉装置,包括:注射器,用于容纳药物;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注药结构相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监测手施加于所述注药结构的压力,并输出压力值;距离监测结构,与所述注药结构相连接,所述距离监测结构测量距离监测结构到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还公开了基于压强与进针深度实时监测的眼科球后麻醉方法。实时监测并呈现注射器针头进入患者眼部的深度、针头进入过程中受到的压强、针头的倾斜角度、当前压强值与上一时刻压强值的压强差,实现注射可视化,降低球后麻醉注射对医生经验的依赖,减少误伤眼球、视神经、麻醉效果不佳等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医疗,具体涉及为基于压强与进针深度实时监测的眼科球后麻醉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球后麻醉是一种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球后靠近眶尖前10mm的肌锥空间内,以阻滞第iii、iv及第vi脑神经及睫状神经节,从而达到快速镇痛与抑制眼球运动的局部麻醉方法。常用于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等手术时的阻滞麻醉。睫状神经节位于视神经孔外侧约10mm处,是临床上球后麻醉的神经阻滞点。目前球后麻醉操作缺乏统一量化标准,操作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操作者的个人经验与习惯,多从眶下缘中外1/3交点进针,先垂直进针10mm-15mm,然后向内上倾斜30°— 45°,再进针约30mm-35mm,推入麻醉药物。

2、由于球后麻醉是在非直视下进行,注射针头刺入40余毫米,眼眶内组织结构密集、狭小,密布血管、神经。操作者尤其初学者可能由于操作不当使麻药未能准确在睫状神经节附近弥散,导致麻醉效果不佳,影响术中各项操作,严重者甚至损伤眼球、血管及视神经,可产生皮下淤血、眶内出血(发生率为1%~3%)、眼球穿孔、一过性黑矇(发生率为1.9%)、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压强与进针深度实时监测的眼科球后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强与进针深度实时监测的眼科球后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包括注射筒,所述注射筒的外壁具有凹槽,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压强与进针深度实时监测的眼科球后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筒包括靠近操作者端的尾端和靠近患者端的头端,所述头端与尾端之间具有平分所述注射筒的中线,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中线与所述尾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强与进针深度实时监测的眼科球后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角度测量器,用于监测...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压强与进针深度实时监测的眼科球后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强与进针深度实时监测的眼科球后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包括注射筒,所述注射筒的外壁具有凹槽,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压强与进针深度实时监测的眼科球后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筒包括靠近操作者端的尾端和靠近患者端的头端,所述头端与尾端之间具有平分所述注射筒的中线,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中线与所述尾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强与进针深度实时监测的眼科球后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角度测量器,用于监测注射器的倾斜角度,角度测量器与所述注射器固定连接,在注射器垂直于地面的状态下,角度测量器测量注射器的倾斜角度为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强与进针深度实时监测的眼科球后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器,处理器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值,处理器基于所述压力值和针头的横截面积计算当前压强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晓璐李朝辉侯豹可叶子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