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扇及具有该换气扇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969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换气扇及具有该换气扇的车辆。该换气扇包括壳体组件、扇叶、第一驱动装置、盖板组件、导风筒以及控制器,壳体组件内具有第一容置空间,且壳体组件上开设有通风口;扇叶安装于第一容置空间内;第一驱动装置安装于第一容置空间内且用于驱动扇叶绕扇叶的回转轴线转动;盖板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的一侧;导风筒设于盖板组件与壳体组件之间,导风筒可相对于壳体组件升降以打开或关闭通风口,导风筒与盖板组件之间围合出第二容置空间;第一驱动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换气扇,通过将导风筒升降相对于壳体组件升降,可以打开或关闭通风口,导风筒对通风口的通风量影响较小,使得换气扇的排风效率较高,排风性能优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气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气扇及具有该换气扇的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换气扇需要排气时,通常是将上盖板翻转一定角度以使通风口暴露,这种方案由于上盖板的打开角度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导致通风口处的通风量较小,从而导致换气扇的排风效率低下、排风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换气扇,在通风口打开时,通风口处的通风量较大。

2、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换气扇的车辆。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气扇包括:壳体组件、扇叶、第一驱动装置、盖板组件、导风筒以及控制器,所述壳体组件内具有第一容置空间,且所述壳体组件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扇叶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且用于驱动所述扇叶绕所述扇叶的回转轴线转动;所述盖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的一侧;所述导风筒设置在所述盖板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之间,所述导风筒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升降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通风口,所述导风筒与所述盖板组件之间围合出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气扇,通过将导风筒升降相对于壳体组件升降,可以打开或关闭通风口,这种通风口的打开方式对通风口的通风量影响较小,使得换气扇的排风效率较高,排风性能优越。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气扇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导风筒升降,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升降电机和丝杆,所述导风筒上固定设有螺母,所述升降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且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螺母与所述丝杆螺接,以在所述丝杆转动时带动所述螺母沿所述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筒的靠近所述通风口的一端为导风壁,所述导风壁构造为弧形扇面结构,所述弧形扇面结构向所述盖板组件所在方向凹陷,且所述导风壁的中心比边缘更向所述通风口内凸出。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本体、面板和防护筒,所述壳体本体上开设有本体通风口,所述面板上开设有面板通口,所述防护筒位于所述壳体本体的背离所述盖板组件的一侧,所述防护筒与所述壳体本体穿过所述面板通口且连接固定,所述防护筒上开设有防护通风口,所述本体通风口和所述防护通风口贯通以形成所述通风口,所述导风筒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本体通风口。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本体包括相连的壳体本体部和本体连接筒,所述防护筒包括相连的防护本体部和防护连接筒,所述本体连接筒与所述防护连接筒嵌套设置且螺纹连接,所述面板套设在所述本体连接筒与所述防护连接筒外,且所述面板位于所述壳体本体部与所述防护本体部之间。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本体部的朝向所述面板的表面包括第一安装面,所述面板的朝向所述壳体本体部的表面包括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分离开。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透气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安装于所述防护筒且封盖所述防护通风口。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面板上设有控制钮、照明灯、用于控制所述照明灯打开和关闭的照明开关,所述控制钮至少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换气扇还包括电气插接件,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照明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照明开关之间均连接有电线,所述电线与所述电气插接件插接相连。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面板上设有反弹限位器,所述防护筒的外周壁上设有齿牙,所述反弹限位器具有与所述齿牙配合以限制所述防护筒转动的锁止状态以及与所述齿牙分离开的解锁状态。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气扇还包括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且与所述壳体本体连接固定,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辅助支架上。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本体上固定设有导向柱,所述导风筒上设有直线轴承,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直线轴承,所述辅助支架上设有支架固定孔,所述换气扇还包括支架螺柱,所述支架螺柱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架固定孔后与所述导向柱螺接,所述支架螺柱的另一端用于固定所述盖板组件。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气扇还包括第一限位开关、第二限位开关、限位拉杆和回位弹簧,所述第一限位开关和所述第二限位开关均安装于所述辅助支架上且均与所述控制器、用于驱动所述导风筒升降的升降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开关的触点朝向所述导风筒且用于检测所述导风筒的远离所述通风口的最远位置形成风道打开状态,所述第二限位开关的触点背离所述导风筒,所述回位弹簧用于给所述限位拉杆施加使其恢复初始位置的弹力,所述导风筒靠近所述通风口至与所述限位拉杆接触并进一步带动所述限位拉杆移动,以使所述限位拉杆触发所述第二限位开关的触点以检测所述导风筒的靠近所述通风口的最近位置形成风道关闭状态。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气扇还包括雨水感应器,所述雨水感应器安装在所述壳体本体上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雨水感应器用于检测雨水,所述控制器构造为在所述雨水感应器检测到雨水时控制所述导风筒下降以关闭所述通风口。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和光伏板,所述光伏板安装在所述盖板本体的背离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形成在所述盖板本体与所述导风筒之间,所述光伏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气扇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光伏板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面板上设有外接电源接口,所述外接电源接口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扇叶绕其回转轴线沿第一方向转动时,驱动所述通风口内的气流从所述盖板组件所在方向向所述壳体组件所在方向流动;所述扇叶绕其回转轴线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时,驱动所述通风口内的气流从所述壳体组件所在方向向所述盖板组件所在方向流动。

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通风口的朝向所述导风筒的一端设有密封圈。

23、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换气扇,所述换气扇安装于所述车辆的车顶,且所述盖板组件位于所述车顶的外侧。

2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其换气扇通过将导风筒升降相对于壳体组件升降,可以打开或关闭通风口,这种通风口的打开方式对通风口的通风量影响较小,使得换气扇的排风效率较高,排风性能优越,进而更好地实现车辆内部与外部的气体交换。

2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气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扇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7),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用于驱动所述导风筒(5)升降,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与所述控制器(6)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包括升降电机(71)和丝杆(72),所述导风筒(5)上固定设有螺母(52),所述升降电机(71)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且用于驱动所述丝杆(72)转动,所述螺母(52)与所述丝杆(72)螺接,以在所述丝杆(72)转动时带动所述螺母(52)沿所述丝杆(72)的延伸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筒(5)的靠近所述通风口的一端为导风壁(51),所述导风壁(51)构造为弧形扇面结构,所述弧形扇面结构向所述盖板组件(4)所在方向凹陷,且所述导风壁(51)的中心比边缘更向所述通风口内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11)包括相连的壳体本体部(112)和本体连接筒(113),所述防护筒(13)包括相连的防护本体部(132)和防护连接筒(133),所述本体连接筒(113)与所述防护连接筒(133)嵌套设置且螺纹连接,所述面板(12)套设在所述本体连接筒(113)与所述防护连接筒(133)外,且所述面板(12)位于所述壳体本体部(112)与所述防护本体部(13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部(112)的朝向所述面板(12)的表面包括第一安装面(114),所述面板(12)的朝向所述壳体本体部(112)的表面包括第二安装面(122),所述第一安装面(114)与所述第二安装面(122)分离开。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透气的防护网(14),所述防护网(14)安装于所述防护筒(13)且封盖所述防护通风口(131)。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2)上设有控制钮(123)、照明灯(125)、用于控制所述照明灯(125)打开和关闭的照明开关(126),所述控制钮(123)至少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所述换气扇还包括电气插接件(95),所述控制器(6)与所述控制钮(123)、所述控制器(6)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所述控制器(6)与所述照明灯(125)、所述控制器(6)与所述照明开关(126)之间均连接有电线,所述电线与所述电气插接件(95)插接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2)上设有反弹限位器(127),所述防护筒(13)的外周壁上设有齿牙(134),所述反弹限位器(127)具有与所述齿牙(134)配合以限制所述防护筒(13)转动的锁止状态以及与所述齿牙(134)分离开的解锁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扇还包括辅助支架(81),所述辅助支架(81)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且与所述壳体本体(11)连接固定,所述控制器(6)安装在所述辅助支架(8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11)上固定设有导向柱(115),所述导风筒(5)上设有直线轴承(54),所述导向柱(115)穿过所述直线轴承(54),所述辅助支架(81)上设有支架固定孔,所述换气扇还包括支架螺柱(82),所述支架螺柱(82)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架固定孔后与所述导向柱(115)螺接,所述支架螺柱(82)的另一端用于固定所述盖板组件(4)。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扇还包括第一限位开关(83)、第二限位开关(84)、限位拉杆(85)和回位弹簧(86),所述第一限位开关(83)和所述第二限位开关(84)均安装于所述辅助支架(81)上且均与所述控制器(6)、用于驱动所述导风筒(5)升降的升降电机(71)电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开关(83)的触点朝向所述导风筒(5)且用于检测所述导风筒(5)的远离所述通风口的最远位置形成风道打开状态,所述第二限位开关(84)的触点背离所述导风筒(5),所述回位弹簧(86)用于给所述限位拉杆(85)施加使其恢复初始位置的弹力,所述导风筒(5)靠近所述通风口至与所述限位拉杆(85)接触并进一步带动所述限位拉杆(85)移动,以使所述限位拉杆(85)触发所述第二限位开关(84)的触点以检测所述导风筒(5)的靠近所述通风口的最近位置形成风道关闭状态。

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气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扇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7),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用于驱动所述导风筒(5)升降,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与所述控制器(6)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包括升降电机(71)和丝杆(72),所述导风筒(5)上固定设有螺母(52),所述升降电机(71)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且用于驱动所述丝杆(72)转动,所述螺母(52)与所述丝杆(72)螺接,以在所述丝杆(72)转动时带动所述螺母(52)沿所述丝杆(72)的延伸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筒(5)的靠近所述通风口的一端为导风壁(51),所述导风壁(51)构造为弧形扇面结构,所述弧形扇面结构向所述盖板组件(4)所在方向凹陷,且所述导风壁(51)的中心比边缘更向所述通风口内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11)包括相连的壳体本体部(112)和本体连接筒(113),所述防护筒(13)包括相连的防护本体部(132)和防护连接筒(133),所述本体连接筒(113)与所述防护连接筒(133)嵌套设置且螺纹连接,所述面板(12)套设在所述本体连接筒(113)与所述防护连接筒(133)外,且所述面板(12)位于所述壳体本体部(112)与所述防护本体部(13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部(112)的朝向所述面板(12)的表面包括第一安装面(114),所述面板(12)的朝向所述壳体本体部(112)的表面包括第二安装面(122),所述第一安装面(114)与所述第二安装面(122)分离开。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透气的防护网(14),所述防护网(14)安装于所述防护筒(13)且封盖所述防护通风口(131)。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2)上设有控制钮(123)、照明灯(125)、用于控制所述照明灯(125)打开和关闭的照明开关(126),所述控制钮(123)至少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所述换气扇还包括电气插接件(95),所述控制器(6)与所述控制钮(123)、所述控制器(6)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所述控制器(6)与所述照明灯(125)、所述控制器(6)与所述照明开关(126)之间均连接有电线,所述电线与所述电气插接件(95)插接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2)上设有反弹限位器(127),所述防护筒(13)的外周壁上设有齿牙(134),所述反弹限位器(127)具有与所述齿牙(134)配合以限制所述防护筒(13)转动的锁止状态以及与所述齿牙(134)分离开的解锁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扇还包括辅助支架(81),所述辅助支架(81)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且与所述壳体本体(11)连接固定,所述控制器(6)安装在所述辅助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皓洪浩军魏景山陈伟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笃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