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844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6
本申请提出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多颗有导向螺母;PCB移动板,所述PCB移动板上设有多根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用于固定PCB板;所述导向螺母上固定安装有胶圈,所述PCB移动板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PCB移动板通过胶圈和导向槽与固定板滑动连接。本申请通过导向螺母、胶圈及导向槽相互配合,解决PCB板在移动连接装配中配合精度差,操作难度大良率低的问题,使产品组装更便利,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及可靠性,胶圈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吸收装配过程中的尺寸链公差,使得装配更为顺畅不易卡住,操作更为简单,同时也会降低该配合尺寸链上的其他结构件的制造精度要求,提高零件制造良率,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pcb板连接结构设计,尤其涉及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呼吸机等设备中,考虑到使用场景,其体积不能过大,且呼吸机中的气泵等核心部件外占据了较大的空间区域,使得留给pcb板的安装空间较小,只能将电子元器件设置在多块pcb板之后,在通过排针排母的方式连接,以保证pcb板之间的电性连接。留给pcb板的安装空间狭小,也导致了装配困难的问题,为了使pcb板上的排针排母顺利对接,pcb板之间的硬连接一般为在滑动槽中通过限制pcb板自由度,然后推动需移动的pcb板到连接位置,该方案的限位因装配公差及可操作性需保留较大的配合间隙,导致装配精度低接口易损坏且组装效率低。其次,因为装配公差导致排针排母需要给pcb板时间较大推力才能使排针排母插接,且推力直接作用在pcb板上,容易导致pcb板弯曲形变,影响电子元器件的稳定性,因此需要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解决传统pcb板限位结构限位效果不好,影响装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通过将pcb板安装在pcb移动板上同时且pcb移动板上设置有导向槽,可对pcb移动板进行限位,使其只能直线滑动,以便于pcb板之间对接和固定。

2、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申请提出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包括:

4、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多颗有导向螺母;

5、pcb移动板,所述pcb移动板上设有多根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用于固定pcb板;

6、所述导向螺母上固定安装有胶圈,所述pcb移动板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pcb移动板通过胶圈和导向槽与固定板滑动连接,且导向槽与pcb板上排针或排母的插入方向平行。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上端面等高,pcb板通过固定螺丝安装在连接柱上,且pcb板与所述pcb移动板平行。

8、进一步地,所述胶圈中部开设有凹槽,胶圈通过凹槽与导向槽滑动连接,且凹槽位置的外径与导向槽位置的宽度相同。

9、进一步地,所述pcb移动板一端设置有推手部,另一端设置连接板,所述推手部和所述连接板均垂直于所述pcb移动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用于在pcb移动板移动到位后锁紧pcb移动板。

10、进一步地,所述pcb移动板上设有多根定位柱,定位柱的外径及位置与pcb板上定位孔的内径和位置相对应。

11、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螺母和连接柱分别通过铆接垂直固定在固定板和pcb移动板上。

12、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螺母共有三根,且pcb移动板上对应三根导向螺母设有三条导向槽,且三条导向槽相互平行。

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与pcb移动板之间设有3mm至10mm的间隙。

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与所需对接的pcb板硬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胶圈为橡胶、硅胶或tpu。

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通过导向螺母、胶圈及导向槽相互配合,解决pcb板在移动连接装配中配合精度差,操作难度大良率低的问题,使产品组装更便利,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及可靠性,胶圈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吸收装配过程中的尺寸链公差,使得装配更为顺畅不易卡住,操作更为简单,同时也会降低该配合尺寸链上的其他结构件的制造精度要求,提高零件制造良率,降低制造成本,因硅胶圈将pcb板与其他金属件形成绝缘隔离,也提高了pcb板电气绝缘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201)的上端面等高,PCB板通过固定螺丝安装在连接柱(201)上,且PCB板与所述PCB移动板(2)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圈(102)中部开设有凹槽(103),胶圈(102)通过凹槽(103)与导向槽(202)滑动连接,且凹槽(103)位置的外径与导向槽(202)位置的宽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移动板(2)一端设置有推手部(203),另一端设置连接板(204),所述推手部(203)和所述连接板(204)均垂直于所述PCB移动板(2),所述连接板(204)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用于在PCB移动板(2)移动到位后锁紧PCB移动板(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移动板(2)上设有多根定位柱(205),定位柱(205)的外径及位置与PCB板上定位孔的内径和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螺母(101)和连接柱(201)分别通过铆接垂直固定在固定板(1)和PCB移动板(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螺母(101)共有三根,且PCB移动板(2)上对应三根导向螺母(101)设有三条导向槽(202),且三条导向槽(202)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与PCB移动板(2)之间设有3mm至10mm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与所需对接的PCB板硬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圈(102)为橡胶、硅胶或TPU。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201)的上端面等高,pcb板通过固定螺丝安装在连接柱(201)上,且pcb板与所述pcb移动板(2)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圈(102)中部开设有凹槽(103),胶圈(102)通过凹槽(103)与导向槽(202)滑动连接,且凹槽(103)位置的外径与导向槽(202)位置的宽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移动板(2)一端设置有推手部(203),另一端设置连接板(204),所述推手部(203)和所述连接板(204)均垂直于所述pcb移动板(2),所述连接板(204)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用于在pcb移动板(2)移动到位后锁紧pcb移动板(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的可移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融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