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箱面罩及音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841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6
本技术涉及音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箱面罩及立体音箱,所述音箱面罩包括外网层,所述外网层包括第一透声部及位于所述第一透声部两侧的两个第二透声部,所述第一透声部和第二透声部上均开设有多个透声通孔,所述第一透声部的穿孔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声部的穿孔率。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在音箱面罩的外网层上设置第一透声部与第二透声部,使位于中间的第一透声部具有较高的穿孔率,从而使其透声效果较好,而位于两侧的第二透声部具有较低的穿孔率,使其防护强度较好,因此使音箱面罩兼具较好的透声效果与防护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音箱,尤其涉及一种音箱面罩及音箱


技术介绍

1、音箱作为音响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常用于把音频电能转换成相应的声能,并把它辐射到空间去。现有的音箱一般都会安装音箱音箱面罩,用于对音箱内的喇叭等器件进行防护。为了透音,音箱面罩上都会开设有密集的透声通孔。但是,如果音箱面罩的穿孔率太高,则音箱面罩的强度会变低,对喇叭等器件的防护效果就变差;如果音箱面罩的穿孔率太低,则会导致透声效果较差,因此成为困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音箱面罩无法同时兼顾防护强度与透声率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透声效果好、防护强度高的音箱面罩及具有这种音箱面罩的音箱。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音箱面罩,包括外网层,所述外网层采用wct(wavefront coupling technology)波阵面耦合技术,包括第一透声部及位于所述第一透声部两侧的两个第二透声部,所述第一透声部和第二透声部上均开设有多个透声通孔,所述第一透声部的穿孔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声部的穿孔率。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声部的穿孔率为85-95%,所述第二透声部的穿孔率为68-80%;或者所述第一透声部的穿孔率为90-93%,所述第二透声部的穿孔率为72-78%。

5、进一步的,所述音箱面罩还包括内网层,所述内网层位于所述外网层的内侧,所述外网层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内网层由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内网层上开设有内层通孔,所述内层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透声通孔的孔径。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声部上的透声通孔为第一透声通孔,所述第二透声部上的透声通孔为第二透声通孔,所述第一透声通孔和第二透声通孔均为六边形且呈蜂窝状分布。

7、进一步的,所述外网层的边缘呈长方形,所述第一透声通孔、第二透声通孔均具有两个平行于所述外网层的长度方向且长度相等的纵向边以及四个与所述外网层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不平行且长度相等的横向边,所述第一透声通孔的横向边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透声通孔的横向边的长度,所述第一透声通孔的纵向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透声通孔的纵向边的长度。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声通孔的纵向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透声通孔的纵向边的长度的比值为2-5。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声部的面积与每个第二透声部的面积的比值为1.2-3。

1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音箱,其包括机体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音箱面罩,所述机体上设置有高音区和位于高音区两侧的两个低音区,所述音箱面罩固定在所述机体的前端面,所述第一透声部与所述高音区位置相对应,所述两个第二透声部分别与所述两个低音区位置相对应。

11、进一步的,高音区包括高音喇叭及与所述高音喇叭连接的号角,号角朝向第一透声部,低音区包括朝向第二透声部发声的低音喇叭;或者采用dpr(double perforationrate)双穿孔率技术设计,使高音区包括高音喇叭及与高音喇叭连接的号角,号角朝向所述第一透声部,低音区包括低音喇叭以及导音孔,导音孔位于低音喇叭与音箱面罩之间,且导音孔的出口朝向第二透声部,导音孔用于将低音喇叭的声音导向第二透声部。

12、进一步的,机体内设置有容纳腔及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支撑支架,所述支撑支架在第一状态时收纳在所述容纳腔中,在第二状态时伸出于所述机体外,以支撑所述机体并调节所述机体的朝向,第二状态为fmm(floor monitor mode)技术监听模式。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在音箱面罩的外网层上设置第一透声部与第二透声部,使位于中间的第一透声部具有较高的穿孔率,从而使其透声效果较好,而位于两侧的第二透声部具有较低的穿孔率,使其防护强度较好,因此使音箱面罩兼具较好的透声效果与防护强度。

14、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音箱面罩,包括外网层(1),所述外网层(1)包括第一透声部(11)及位于所述第一透声部(11)两侧的两个第二透声部(12),所述第一透声部(11)和第二透声部(12)上均开设有多个透声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声部(11)的穿孔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声部(12)的穿孔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声部(11)的穿孔率为85-95%,所述第二透声部(12)的穿孔率为68-80%;或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面罩还包括内网层,所述内网层位于所述外网层(1)的内侧,所述外网层(1)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内网层由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内网层上开设有内层通孔,所述内层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透声通孔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声部(11)上的透声通孔为第一透声通孔(2),所述第二透声部(12)上的透声通孔为第二透声通孔(3),所述第一透声通孔(2)和第二透声通孔(3)均为六边形且呈蜂窝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箱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网层(1)的边缘呈长方形,所述第一透声通孔(2)、第二透声通孔(3)均具有两个平行于所述外网层(1)的长度方向且长度相等的纵向边以及四个与所述外网层(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不平行且长度相等的横向边,所述第一透声通孔(2)的横向边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透声通孔(3)的横向边的长度,所述第一透声通孔(2)的纵向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透声通孔(3)的纵向边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箱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声通孔(2)的纵向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透声通孔(3)的纵向边的长度的比值为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声部(11)和第二透声部(12)的外边缘均呈矩形,所述第一透声部(11)的面积与每个第二透声部(12)的面积的比值为1.2-3。

8.一种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4)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音箱面罩,所述机体(4)上设置有高音区和位于高音区两侧的两个低音区,所述音箱面罩固定在所述机体(4)的前端面,所述第一透声部(11)与所述高音区位置相对应,所述两个第二透声部(12)分别与所述两个低音区位置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音区包括高音喇叭(5)及与所述高音喇叭(5)连接的号角(6),所述号角(6)朝向所述第一透声部(11),所述低音区包括朝向所述第二透声部(12)发声的低音喇叭(7);或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4)内设置有容纳腔及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支撑支架(9),所述支撑支架(9)在第一状态时收纳在所述容纳腔中,在第二状态时伸出于所述机体(4)外,以支撑所述机体(4)并调节所述机体(4)的朝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箱面罩,包括外网层(1),所述外网层(1)包括第一透声部(11)及位于所述第一透声部(11)两侧的两个第二透声部(12),所述第一透声部(11)和第二透声部(12)上均开设有多个透声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声部(11)的穿孔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声部(12)的穿孔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声部(11)的穿孔率为85-95%,所述第二透声部(12)的穿孔率为68-80%;或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面罩还包括内网层,所述内网层位于所述外网层(1)的内侧,所述外网层(1)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内网层由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内网层上开设有内层通孔,所述内层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透声通孔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声部(11)上的透声通孔为第一透声通孔(2),所述第二透声部(12)上的透声通孔为第二透声通孔(3),所述第一透声通孔(2)和第二透声通孔(3)均为六边形且呈蜂窝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箱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网层(1)的边缘呈长方形,所述第一透声通孔(2)、第二透声通孔(3)均具有两个平行于所述外网层(1)的长度方向且长度相等的纵向边以及四个与所述外网层(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不平行且长度相等的横向边,所述第一透声通孔(2)的横向边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透声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谱莱声演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