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838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6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预制基础,包括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上设有后浇区域,后浇区域具有侧向开口,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上固定有用于与梁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伸入后浇区域内,后浇区域的侧向开口能够正对梁的侧端面,后浇区域用于在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与梁连接后进行灌浆。本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混凝土现浇基础存在的施工时间长、成本高、环境污染大的问题而现有的预制基础又存在造价高及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具体涉及预制基础


技术介绍

1、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建筑、轨道、桥梁均在理论阶段进行了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但是装配式建筑在实际施工中,更多的是局限于上部结构,比如预制墙体、预制楼梯、预制叠合板等,通过装配式建筑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周期长、环境污染大和材料存在浪费等问题。

2、在现有的实际施工中,对于竖向传力类构件如承台、独立基础往往采用混凝土浇筑的现场施工方式进行,而在专利技术中,有提出了将基础中的竖向传力类构件和连接相邻竖向传力类构件的梁(梁如连系梁、基础梁、地基梁等)采用工厂预制而现场装配方式进行,以将混凝土浇筑的湿作业工作量移至工厂进行或者直接将基础换成钢结构,进而降低甚至避免施工现场因湿作业而带来的施工效率低、环境污染大的问题。比如专利公告号为cn216108593u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预制独立基础,在该专利中,独立基础和连接相邻独立基础的梁均采用钢结构,又比如专利公告号为cn214883804u的一种装配式砼与钢结构预制式独立基础承台。

3、然而上述这些专利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极少使用,现有基础的施工基本还是采用现浇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4、第一,现有专利中提出的梁和竖向传力类构件做成预制结构进行的连接基本采用钢构件,而钢构件的成本远大于混凝土浇筑的成本。

5、第二,梁和竖向传力类构件做成的预制结构在装配时,因需要确保预制梁和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的安装精度才能保证二者连接的紧密性,然而当紧密性提高后,又使得相邻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之间预留的装配误差范围减小,需要将预制梁进行非常精准地放置,且一旦预制梁或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自身存在尺寸误差则会进一步增加精准放置的难度,使得施工的难度大大增加;而如若降低连接的紧密性,又会使得梁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基础的整体性能。

6、第三,梁和竖向传力类构件做成的预制结构是通过钢结构连接件进行连接的,而梁和竖向传力类构件均是需要埋没在土里的,钢结构连接件在长期使用后,会因长期暴露在土壤中而腐蚀,影响了基础的安全性。

7、基于上述三方面的主要原因,使得梁与竖向传力类构件在装配式建筑中难以进行实际推行,影响了装配式建筑在承台/独立基础与梁上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意在提供预制基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混凝土现浇基础存在的施工时间长、成本高、环境污染大的问题而现有的预制基础又存在造价高及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预制基础,包括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上设有后浇区域,后浇区域具有侧向开口,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上固定有用于与梁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伸入后浇区域内,后浇区域的侧向开口能够正对梁的侧端面,后浇区域用于在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与梁连接后进行灌浆。

4、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采用本方案时,先利用连接件将梁和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指预制承台或预制独立基础)在后浇区域内形成连接,然后再对后浇区域进行灌浆,后浇区域灌浆后,连接件被浆料埋没,浆料凝固后,使得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与梁的连接更加可靠,且浆料的存在使得连接件处于与外界空气、土壤等完全隔绝,即便长久地使用,在不发生破坏性危害的情况下,连接件也不会松动和腐蚀,进而确保了连接的稳固性,为预制基础的安全性提供保障;此外,本方案的后浇区域灌浆后,不仅仅加强了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与梁的连接强度,还使得灌入的浆料直接与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的后浇区域侧面、梁侧端面形成固定连接(因侧向开口正对梁侧端面,故而灌浆后,后浇区域的混凝土从侧向开口直接与梁侧端面接触),进一步提高了梁与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5、此外,因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上需要现浇的部分仅仅是为了容纳连接件而设置的后浇区域,故而后浇区域的体积可以设置地较小,以使得现浇的工作量小,进而相比现有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极大缩短了施工时长、降低了施工成本和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而相比现有的钢结构的预制基础,本方案对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及预制梁的加工精度、安装精度均较低,确保了施工的可行性,且相比钢结构的预制基础,本方案的预制基础以混凝土为主,其施工成本远低于钢结构的预制基础,也低于现有的现浇施工的成本。

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后浇区域的侧向开口能够被梁的侧端面封堵。以降低预制基础与梁固定连接后,对后浇区域灌浆前的封堵工作量。

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件同时与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内钢筋骨架上的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固定连接。

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件为板状结构,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内的钢筋骨架还包括贯穿连接件的柱向钢筋,柱向钢筋、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两两互相垂直。

9、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横纵钢筋以及柱向钢筋的设置,使得连接件与钢筋骨架上的横向、纵向和垂向三个方向的钢筋全部形成连接,使得连接件、三维空间构造的钢筋骨架形成一个完整整体,极大提高了该完整整体的强度,同时也使得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与梁连接后,相邻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之间的结构整体性更高。此外,板状结构的连接件也使得连接件与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和柱向钢筋的连接变得简单方便。

1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后浇区域内设置至少两个位于不同高度的连接件。

11、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在后浇区域设置至少两个不同高度的连接件,以提高梁与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的连接强度。

1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上下相邻的所述连接件的在水平面的投影错开,越靠近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底部的连接件端部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中心越远。

13、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将上下相邻的连接件在高度水平投影方向上的错开,既保证了横与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有不止一处的连接,进而提高二者的连接稳固性;又使得梁向下放置到与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连接的过程中,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上方的连接件不会影响梁的下放,确保梁与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连接的简单快速。

1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后浇区域上至少一个侧面为斜面,斜面使得后浇区域沿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高度方向的横截面积越来越大。

15、有益效果:本方案一方面以使得后浇区域灌浆后,上方浆料始终对下方浆料形成压力,确保下方浆料在压力下完全灌满,确保灌浆的密实性;另一方面,通过斜面的设置增大了后浇区域的混凝土构造与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后浇区域混凝土与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的连接强度。除此之外,斜面的设置,还使得梁受力既能通过连接件直接传递到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上,也能通过后浇区域灌注后的混凝土斜面传递到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上,进而提高了梁与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的连接强度。

1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后浇区域的数量有四个,对角的后浇区域之间的连线互相垂直,每个后浇区域内均设有用于与梁连接的连接件。本方案使得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可以与四周的梁均进行连接。

17、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预制基础,包括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上设有后浇区域,后浇区域具有侧向开口,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上固定有用于与梁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伸入后浇区域内,后浇区域的侧向开口能够正对梁的侧端面,后浇区域用于在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与梁连接后进行灌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区域的侧向开口能够被梁的侧端面封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同时与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内钢筋骨架上的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板状结构,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内的钢筋骨架还包括贯穿连接件的柱向钢筋,柱向钢筋、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两两互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区域内设置至少两个位于不同高度的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所述连接件的在水平面的投影错开,越靠近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底部的连接件端部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中心越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区域上至少一个侧面为斜面,斜面使得后浇区域沿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高度方向的横截面积越来越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区域的数量有四个,对角的后浇区域之间的连线互相垂直,每个后浇区域内均设有用于与梁连接的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上设有贯穿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高度方向的灌浆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制梁,预制梁上也设有连接件,预制梁上的连接件用于与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上的连接件连接,预制梁上的连接件与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上的连接件能够接触并且在水平面的投影存在交叠。

...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基础,包括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上设有后浇区域,后浇区域具有侧向开口,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上固定有用于与梁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伸入后浇区域内,后浇区域的侧向开口能够正对梁的侧端面,后浇区域用于在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与梁连接后进行灌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区域的侧向开口能够被梁的侧端面封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同时与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内钢筋骨架上的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板状结构,竖向传力类预制构件内的钢筋骨架还包括贯穿连接件的柱向钢筋,柱向钢筋、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两两互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区域内设置至少两个位于不同高度的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和醨郑君杨秀川滕跃姜凯旋谭惠文邓研陈伯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恒昇大业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