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764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5
本技术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设有换热外筒和换热内筒,所述的换热外筒上分别设有热源进口、热源出口、冷源进口和冷源出口,换热内筒设在换热外筒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内筒包括至少1个截面呈多边形的单元筒体,相邻的单元筒体的侧边之间经支撑柱呈间隙连接,相邻的单元筒体之间、单元筒体与换热外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为换热间隙,换热间隙分别与冷源进口和冷源出口连通,单元筒体的两端分别与热源进口和热源出口连通连接,具有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换热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换热效果好的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


技术介绍

1、众所周知,在锅炉中的烟气中携带有大量的热量,锅炉排烟耗能大约在15%,若不将烟气中的热量回收再利用,这些热量会随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将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而对烟气余热的回收最重要的设备就是换热器,现有的换热器一般都是采用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都是通过环形翅片增大换热面积,但是由于环形翅片的存在,会存在积灰现象,存在换热效率低、换热效果不好的问题,而且现有的烟气换热一般都是将换热的液体进行加热,而并不能将换热的液体直接换热成水蒸气,而且对于气气换热的空气预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现有的结构换热效率低、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换热效果好的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设有换热外筒和换热内筒,所述的换热外筒上分别设有热源进口、热源出口、冷源进口和冷源出口,换热内筒设在换热外筒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内筒包括至少1个截面呈多边形的单元筒体,相邻的单元筒体的侧边之间经支撑柱呈间隙连接,相邻的单元筒体之间、单元筒体与换热外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为换热间隙,换热间隙分别与冷源进口和冷源出口连通,单元筒体的两端分别与热源进口和热源出口连通连接。

4、本技术所述的单元筒体内设有支撑筋,支撑筋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筋与单元筒体之间相互连接,通过支撑筋增大单元筒体抗压强度。

5、本技术所述的单元筒体为截面呈六边形,六边形的单元筒体的侧边上分别经支撑柱与相邻的六边形的单元筒体的侧边相连。

6、本技术所述的六边形的单元筒体内设有六个支撑筋,六个支撑筋的内端相互连接,六个支撑筋的外端分别与六边形的单元筒体的外端夹角处连接,通过支撑筋对单元筒体进行加固。

7、本技术所述的气液、气汽的换热结构中单元筒体之间的间隙为2-10mm,单元筒体之间的间隙小可以增大换热效率。

8、本技术所述的热源进口和热源出口设在换热外筒的两端,热源进口上连接热源总进管,热源总进管分别与单元筒体的内腔连通,热源出口上连接热源总出管,热源总出管分别与单元筒体的内腔连通。

9、本技术所述的冷源进口设在热源出口一侧,冷源出口设在热源进口一侧,通过逆流换热,增大了换热效果。

10、本技术所述的气气的换热结构中单元筒体之间的间隙为单元筒体的中心点至单元筒体的筒壁之间距离的1.5-2.5倍。

11、本技术所述的单元筒体内设有扰流件,扰流件与单元筒体相连接。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技术所述的单元筒体为直筒体,气体进入单元筒体内形成强直流动,直接吹扫单元筒体的内壁,不会形成积灰。

14、2、相邻的单元筒体之间经支撑柱呈间隙连接,该间隙为换热间隙,换热间隙小,热量充分被该换热间隙内的气体或液体吸收,换热面积增大,换热效果好。

15、3、本技术的结构能实现换热系数达到60-600w/(m2,℃),而现有的气液换热系数为20-60w/(m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设有换热外筒和换热内筒,所述的换热外筒上分别设有热源进口、热源出口、冷源进口和冷源出口,换热内筒设在换热外筒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内筒包括至少1个截面呈多边形的单元筒体,相邻的单元筒体的侧边之间经支撑柱呈间隙连接,相邻的单元筒体之间、单元筒体与换热外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为换热间隙,换热间隙分别与冷源进口和冷源出口连通,单元筒体的两端分别与热源进口和热源出口连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元筒体内设有支撑筋,支撑筋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筋与单元筒体之间相互连接,通过支撑筋增大单元筒体抗压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元筒体为截面呈六边形,六边形的单元筒体的侧边上分别经支撑柱与相邻的六边形的单元筒体的侧边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六边形的单元筒体内设有六个支撑筋,六个支撑筋的内端相互连接,六个支撑筋的外端分别与六边形的单元筒体的外端夹角处连接,通过支撑筋对单元筒体进行加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气汽的换热结构中单元筒体之间的间隙为2-10mm,单元筒体之间的间隙小可以增大换热效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源进口和热源出口设在换热外筒的两端,热源进口上连接热源总进管,热源总进管分别与单元筒体的内腔连通,热源出口上连接热源总出管,热源总出管分别与单元筒体的内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源进口设在热源出口一侧,冷源出口设在热源进口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气的换热结构中单元筒体之间的间隙为单元筒体的中心点至单元筒体的筒壁之间距离的1.5-2.5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元筒体内设有扰流件,扰流件与单元筒体相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设有换热外筒和换热内筒,所述的换热外筒上分别设有热源进口、热源出口、冷源进口和冷源出口,换热内筒设在换热外筒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内筒包括至少1个截面呈多边形的单元筒体,相邻的单元筒体的侧边之间经支撑柱呈间隙连接,相邻的单元筒体之间、单元筒体与换热外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为换热间隙,换热间隙分别与冷源进口和冷源出口连通,单元筒体的两端分别与热源进口和热源出口连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元筒体内设有支撑筋,支撑筋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筋与单元筒体之间相互连接,通过支撑筋增大单元筒体抗压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元筒体为截面呈六边形,六边形的单元筒体的侧边上分别经支撑柱与相邻的六边形的单元筒体的侧边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液、气汽、气气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六边形的单元筒体内设有六个支撑筋,六个支撑筋的内端相互连接,六个支撑筋的外端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申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青缇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