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燕专利>正文

一种护理输液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672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护理输液架,包括:底座、支撑柱、控制面板、控制键、警报器、电机、升降柱、支架、传动块、加热座、导热环、内筒、顶座、横杆、挂钩、支撑架、安装框、移动轮;底座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正面固定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的正面固定设置有控制键;本技术通过对一种护理输液架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其与支撑柱相连结构的共同作用,利用其电机带动升降柱进行可自动化的升降调节,以完成其输液架的高度调节,且增加的加热结构,可避免其输液的液体温度过低导致身体的温度下降引起寒冷的感觉,提高其输液效率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输液架,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护理输液架


技术介绍

1、输液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其功能是使药物的液面与病人的心脏水平保持一定的高度差,促进药液进入病人体内,高度差是促进药物流动的动力,但其功能单一,较少考虑使用者的使用感受,因此提出一种护理输液架。

2、但目前其输液架结构固定,不能够对其使用高度进行调节,不能够满足医护人员或病人的使用要求,且输液架的移动较为不便,需要对其进行搬动,较为费力。

3、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护理输液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其与支撑柱相连结构的共同作用,利用其电机带动升降柱进行可自动化的升降调节,以完成其输液架的高度调节,且增加的加热结构,可避免其输液的液体温度过低导致身体的温度下降引起寒冷的感觉,提高其输液效率的优点,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理输液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护理输液架,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3、一种护理输液架,包括:底座、支撑柱、控制面板、控制键、警报器、电机、升降柱、支架、传动块、加热座、导热环、内筒、顶座、横杆、挂钩、支撑架、安装框、移动轮;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正面固定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正面固定设置有控制键;所述控制面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警报器;所述支撑柱内部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顶部与升降柱可拆卸连接,且升降柱的底部与电机顶端的输出轴进行连接;所述升降柱的外壁与支架啮合;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传动块;所述支架的两侧与加热座固定连接;所述加热座的一端与导热环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环的内壁与内筒卡接,且内筒形状呈圆环状;所述支架的顶部与顶座螺纹连接;所述顶座的两侧与横杆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下表面与挂钩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数量为三组;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安装框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框的内壁与移动轮可拆卸连接,且移动轮利用螺栓进行安装。

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护理输液架所述底座形状呈圆盘状,且底座整体为工字状结构。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护理输液架所述支撑柱形状呈圆筒状,且支撑柱的内部直径与支架的直径大小相契合。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护理输液架所述警报器形状呈圆盘状,且警报器为电子结构,利用对其进行按压即可发出警报。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护理输液架所述升降柱形状呈螺纹杆状结构,且升降柱的直径与外壁传动块的内部直径大小相契合。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护理输液架所述导热环形状呈圆环状,且导热环利用三组连接杆对其内筒进行导热。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护理输液架所述横杆形状呈矩形状,且横杆位于顶座的两侧。

1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1、1、本技术一种护理输液架通过警报器形状呈圆盘状,且警报器为电子结构,利用对其进行按压即可发出警报,以便提醒患者或医生及时进行处理。

12、2、本技术一种护理输液架通过导热环形状呈圆环状,且导热环利用三组连接杆对其内筒进行导热,避免液体温度过低导致身体的温度下降的情况引起寒冷的感觉。

13、3、本技术通过对一种护理输液架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其与支撑柱相连结构的共同作用,利用其电机带动升降柱进行可自动化的升降调节,以完成其输液架的高度调节,且增加的加热结构,可避免其输液的液体温度过低导致身体的温度下降引起寒冷的感觉,提高其输液效率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理输液架,包括:底座(1)、支撑柱(2)、控制面板(3)、控制键(4)、警报器(5)、电机(6)、升降柱(7)、支架(8)、传动块(9)、加热座(10)、导热环(11)、内筒(12)、顶座(13)、横杆(14)、挂钩(15)、支撑架(16)、安装框(17)、移动轮(1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正面固定设置有控制面板(3);所述控制面板(3)的正面固定设置有控制键(4);所述控制面板(3)的上方固定设置有警报器(5);所述支撑柱(2)内部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顶部与升降柱(7)可拆卸连接,且升降柱(7)的底部与电机(6)顶端的输出轴进行连接;所述升降柱(7)的外壁与支架(8)啮合;所述支架(8)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传动块(9);所述支架(8)的两侧与加热座(10)固定连接;所述加热座(10)的一端与导热环(11)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环(11)的内壁与内筒(12)卡接,且内筒(12)形状呈圆环状;所述支架(8)的顶部与顶座(13)螺纹连接;所述顶座(13)的两侧与横杆(14)固定连接;所述横杆(14)的下表面与挂钩(15)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撑架(16),且支撑架(16)的数量为三组;所述支撑架(16)的底部与安装框(17)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框(17)的内壁与移动轮(18)可拆卸连接,且移动轮(18)利用螺栓进行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形状呈圆盘状,且底座(1)整体为工字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形状呈圆筒状,且支撑柱(2)的内部直径与支架(8)的直径大小相契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器(5)形状呈圆盘状,且警报器(5)为电子结构,利用对其进行按压即可发出警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柱(7)形状呈螺纹杆状结构,且升降柱(7)的直径与外壁传动块(9)的内部直径大小相契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环(11)形状呈圆环状,且导热环(11)利用三组连接杆对其内筒(12)进行导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4)形状呈矩形状,且横杆(14)位于顶座(13)的两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理输液架,包括:底座(1)、支撑柱(2)、控制面板(3)、控制键(4)、警报器(5)、电机(6)、升降柱(7)、支架(8)、传动块(9)、加热座(10)、导热环(11)、内筒(12)、顶座(13)、横杆(14)、挂钩(15)、支撑架(16)、安装框(17)、移动轮(1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正面固定设置有控制面板(3);所述控制面板(3)的正面固定设置有控制键(4);所述控制面板(3)的上方固定设置有警报器(5);所述支撑柱(2)内部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顶部与升降柱(7)可拆卸连接,且升降柱(7)的底部与电机(6)顶端的输出轴进行连接;所述升降柱(7)的外壁与支架(8)啮合;所述支架(8)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传动块(9);所述支架(8)的两侧与加热座(10)固定连接;所述加热座(10)的一端与导热环(11)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环(11)的内壁与内筒(12)卡接,且内筒(12)形状呈圆环状;所述支架(8)的顶部与顶座(13)螺纹连接;所述顶座(13)的两侧与横杆(14)固定连接;所述横杆(14)的下表面与挂钩(15)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燕
申请(专利权)人:余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