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及液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498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及液压机,所述主机框架结构为一体成形铸钢件,其外轮廓的轴向投影呈椭圆形,其内轮廓的轴向投影呈切去两端的椭圆形;所述外轮廓的上弧部与内轮廓的上弧部之间形成上立柱,所述外轮廓的下弧部与内轮廓的下弧部之间形成下立柱;所述外轮廓的左弧部与内轮廓的左端部之间形成左侧梁,所述外轮廓的右弧部与内轮廓的右端部之间形成右侧梁;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的内部设有立柱型腔,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内部设有侧梁型腔;所述外轮廓的表面在轴向上设有多排防滑槽,各排所述防滑槽在周向上以间断形式分布。该结构可以实现主机框架的轻量化设计,并提高钢丝带缠绕预紧机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机,尤其涉及液压机的主机框架结构。本技术还涉及设有所述主机框架机构的液压机。


技术介绍

1、传统的重型液压机设备主框架根据预紧机制的不同,可分为拉杆锁母预紧框架和钢丝带缠绕预紧框架,两种结构形式均采用梁、立柱分体制造,通过拉杆锁母或者多层钢丝带捆绑预紧,立式液压机的梁为上、下大梁,卧式液压机的梁为左、右侧大梁,立柱为连接液压机上、下(或左、右)侧大梁的柱状结构。

2、为了保证主机框架在工作时不会发生结构失效,在进行液压机总装前,会对梁柱分离的框架进行预紧处理,预紧力通常会是液压机公称力的1.2倍以上,此时钢丝带缠绕预紧机制会受到较大的拉应力,梁与立柱会产生压应力,立柱处于受压状态。

3、当液压机满载稳定工作时候,钢丝带缠绕预紧机制会进一步被拉伸,确切的说其应力值基本接近钢丝带的临界状态,而框架的立柱则仍然会处于受压状态。

4、在超高的预紧力以及满载工况条件作用下,钢丝带缠绕预紧机制产生的拉应力极高,不利于延长其寿命,而立柱在整个过程中完全扮演的是一个“缠线板”的角色,无法充分发使用挥材料的抗拉特性,整个液压机会存在体积大、重量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以实现主机框架的轻量化设计,并提高钢丝带缠绕预紧机制的使用寿命。

2、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所述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的液压机。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为一体成形铸钢件,其外轮廓的轴向投影呈椭圆形,其内轮廓的轴向投影呈切去两端的椭圆形;所述外轮廓的上弧部与内轮廓的上弧部之间形成上立柱,所述外轮廓的下弧部与内轮廓的下弧部之间形成下立柱;所述外轮廓的左弧部与内轮廓的左端部之间形成左侧梁,所述外轮廓的右弧部与内轮廓的右端部之间形成右侧梁;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的内部设有从中间向左右两端对称分布的立柱型腔,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内部设有从中间向上下两端对称分布的侧梁型腔。

4、可选地,所述外轮廓的表面在轴向上设有多排防滑槽,各排所述防滑槽在周向上以间断形式分布。

5、可选地,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的内部设有用于形成所述立柱型腔的腹板和竖板,所述腹板大体沿径向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竖板垂直于所述腹板;位于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两端的所述立柱型腔的竖板数量多于位于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中间的所述立柱型腔的竖板数量。

6、可选地,所述腹板上设有用于将相邻的型腔相互连通的通孔。

7、可选地,在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上,所述侧梁型腔的截面积从中间向上下两端逐渐递减。

8、可选地,所述侧梁型腔包括第一侧梁型腔、两个第二侧梁型腔和两个第三侧梁型腔;所述第一侧梁型腔位于中间,其垂向截面呈矩形;两个所述第二侧梁型腔分别邻接所述第一侧梁型腔,其垂向截面分别呈宽度向上和向下逐渐变小的多边形;两个所述第三侧梁型腔分别邻接对应的第二侧梁型腔,其垂向截面分别呈宽度向上和向下逐渐变小的三角形。

9、可选地,所述上立柱的内表面具有相互平行的主油缸上安装座,所述主油缸上安装座的两端超出所述上立柱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下立柱的内表面具有相互平行的主油缸下安装座,所述主油缸下安装座的两端超出所述下立柱的前端面和后端面。

10、可选地,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别设有位于所述主油缸上安装座外侧的导向装置安装面,所述导向装置安装面的外侧设有导向装置定位块,所述导向装置定位块设有导向装置定位面。

11、可选地,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侧面设有位于中间的顶杆孔,所述顶杆孔横向贯穿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内部的桶状柱台。

12、可选地,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的周向外表面设有若干与立柱型腔相连通的第一工艺漏沙孔,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前部和后部设有第二工艺漏沙孔和凸台,所述第二工艺漏沙孔位于中间并与侧梁型腔相连通,所述凸台位于所述第二工艺漏沙孔的上方和下方。

13、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机,包括主缸、工作台和主机框架,所述主机框架具有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所述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的防滑槽内缠绕有钢丝绳或钢丝带。

14、本技术所提供的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采用梁柱一体的整体框架和大体呈椭圆形的外形设计,保证了设备在工作状态下,钢丝绳或钢丝带缠绕预紧机制和其立柱端一同承受拉力,通过合理的分配两者的刚性,保证机身承受主要拉力,钢丝绳或钢丝带缠绕预紧机制承受部分拉力,采用铸造工艺替代焊接工艺,可以充分规避因焊接钢板外形尺寸造成设计中的材料浪费,在保证结构强度与刚度的同时,充分发挥材料的力学特性,实现主机框架的轻量化设计,极大地减小主机框架的体积空间,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液压机主机框架体积大、重量重等问题,且提高了钢丝绳或钢丝带缠绕预紧机制的寿命,具有结构紧凑、安全可靠等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为一体成形铸钢件,其外轮廓的轴向投影呈椭圆形,其内轮廓的轴向投影呈切去两端的椭圆形;所述外轮廓的上弧部与内轮廓的上弧部之间形成上立柱,所述外轮廓的下弧部与内轮廓的下弧部之间形成下立柱;所述外轮廓的左弧部与内轮廓的左端部之间形成左侧梁,所述外轮廓的右弧部与内轮廓的右端部之间形成右侧梁;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的内部设有从中间向左右两端对称分布的立柱型腔,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内部设有从中间向上下两端对称分布的侧梁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廓的表面在轴向上设有多排防滑槽,各排所述防滑槽在周向上以间断形式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的内部设有用于形成所述立柱型腔的腹板和竖板,所述腹板大体沿径向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竖板垂直于所述腹板;位于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两端的所述立柱型腔的竖板数量多于位于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中间的所述立柱型腔的竖板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上设有用于将相邻的型腔相互连通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上,所述侧梁型腔的截面积从中间向上下两端逐渐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型腔包括第一侧梁型腔、两个第二侧梁型腔和两个第三侧梁型腔;所述第一侧梁型腔位于中间,其垂向截面呈矩形;两个所述第二侧梁型腔分别邻接所述第一侧梁型腔,其垂向截面分别呈宽度向上和向下逐渐变小的多边形;两个所述第三侧梁型腔分别邻接对应的第二侧梁型腔,其垂向截面分别呈宽度向上和向下逐渐变小的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柱的内表面具有相互平行的主油缸上安装座,所述主油缸上安装座的两端超出所述上立柱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下立柱的内表面具有相互平行的主油缸下安装座,所述主油缸下安装座的两端超出所述下立柱的前端面和后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别设有位于所述主油缸上安装座外侧的导向装置安装面,所述导向装置安装面的外侧设有导向装置定位块,所述导向装置定位块设有导向装置定位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侧面设有位于中间的顶杆孔,所述顶杆孔横向贯穿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内部的桶状柱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的周向外表面设有若干与立柱型腔相连通的第一工艺漏沙孔,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前部和后部设有第二工艺漏沙孔和凸台,所述第二工艺漏沙孔位于中间并与侧梁型腔相连通,所述凸台位于所述第二工艺漏沙孔的上方和下方。

11.一种液压机,包括主缸、工作台和主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框架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所述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的防滑槽内缠绕有钢丝绳或钢丝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为一体成形铸钢件,其外轮廓的轴向投影呈椭圆形,其内轮廓的轴向投影呈切去两端的椭圆形;所述外轮廓的上弧部与内轮廓的上弧部之间形成上立柱,所述外轮廓的下弧部与内轮廓的下弧部之间形成下立柱;所述外轮廓的左弧部与内轮廓的左端部之间形成左侧梁,所述外轮廓的右弧部与内轮廓的右端部之间形成右侧梁;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的内部设有从中间向左右两端对称分布的立柱型腔,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内部设有从中间向上下两端对称分布的侧梁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廓的表面在轴向上设有多排防滑槽,各排所述防滑槽在周向上以间断形式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的内部设有用于形成所述立柱型腔的腹板和竖板,所述腹板大体沿径向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竖板垂直于所述腹板;位于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两端的所述立柱型腔的竖板数量多于位于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中间的所述立柱型腔的竖板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上设有用于将相邻的型腔相互连通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上,所述侧梁型腔的截面积从中间向上下两端逐渐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机主机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型腔包括第一侧梁型腔、两个第二侧梁型腔和两个第三侧梁型腔;所述第一侧梁型腔位于中间,其垂向截面呈矩形;两个所述第二侧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龙张文宠黄进郑跃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德玛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