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涛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质负碳转化利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9153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负碳转化利用方法,包括将农业废弃物、木材残余物等生物质通过分布式炭化工厂就近转化,转化过程包括但不限于热解炭化处理,通过热解装置设计及生产参数优化集中生产少数主力产品(生物炭与高浓度二氧化碳),处理后的产物运输到集中化的生物炭和二氧化碳工厂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的一种生物质负碳转化利用方法,可以克服现有生物质转化工业化和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的技术难题,就近解决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处理问题,高效利用生物质炭化产物,提供可验证的负碳指标。本发明专利技术过程兼具经济效益和负碳过程,有利于我国乡村振兴及双碳目标的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转化,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质负碳转化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1、我国秸秆资源每年高达9亿吨。因为秸秆体积大,存贮运输成本高,所以有效利用率很低。通常方圆20公里的粮食产区秸秆可达到50万吨。一个年处理2-10万吨/年标准规模的秸秆存储和炭化厂可以满足附近粮食产区的需求,解决秸秆运输和存储的问题。本专利可实施在粮食产区建设分布式秸秆炭化厂,规模设计在年处理2-10万吨范围。由于这些厂建设在农村地区,其设计需要简便、环保且安全。集中化的生物炭和二氧化碳厂则建设在城镇的化工区,便于进行改性和加工利用,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2、目前我国生物炭市场的需求量约为2亿吨,而实际产能仅有1000多万吨,存在巨大的缺口。大部分的炭化装置都是小型装置,产品仅为单一的生物炭。这类小型装置的缺点是能耗高、污染大。产量一直无法提高的原因,主要是盈利空间太小。在生物质利用的过程中增加捕集二氧化碳的环节也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是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主要原因是昂贵的碳捕集的成本进一步侵蚀了生物质转化的经济效益。本专利采用全新的工业设计来实现生物质的炭化,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负碳转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负碳转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生物质资源热解炭化是利用尾气废热、焦油富氧燃烧供热,以及利用绿电来补充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质负碳转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利用的绿电不仅用于热解炭化的补充能量,还用于电解水以产生氧气及氢气,氧气将用于焦油的富氧燃烧以生产高浓度二氧化碳,而氢气将与高浓度二氧化碳合成生物天然气及生物甲醇化工利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负碳转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炭化厂年处理标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负碳转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负碳转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生物质资源热解炭化是利用尾气废热、焦油富氧燃烧供热,以及利用绿电来补充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质负碳转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利用的绿电不仅用于热解炭化的补充能量,还用于电解水以产生氧气及氢气,氧气将用于焦油的富氧燃烧以生产高浓度二氧化碳,而氢气将与高浓度二氧化碳合成生物天然气及生物甲醇化工利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负碳转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炭化厂年处理标准规模秸秆、木材废弃物、稻壳废弃物2-10万吨/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质负碳转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电由可再生能源发电产生的电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物质负碳转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在能能源发电包括风能、太阳能发电。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质负碳转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常杰芮振华刘月亮姜弘志徐春明卢春喜刘梦溪
申请(专利权)人:杨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