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风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068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麦克风耳机,适于接收外部声源所产生的声音信号。麦克风耳机包括外壳、第一麦克风及第二麦克风。外壳具有前侧及后侧。第一麦克风配置于外壳内而邻近前侧。第二麦克风配置于外壳内而邻近后侧,其中第一麦克风与外部声源之间的距离不同于第二麦克风与外部声源之间的距离。因此,使外部声源产生的声音信号(通话声或嘈杂声)传递至两个麦克风的时间点及信号强度有所差别,以做为麦克风耳机辨别通话声及嘈杂声的依据。借此,可提升麦克风耳机辨别通话声及嘈杂声的正确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耳机,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麦克风耳机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子产品无不朝向轻巧迷你化的趋势发展,人们随时 随地都可使用迷你化的电子产品,如收音机或随身听等。此外,由于个人数字产品的日渐普及,例如常见的MP3随身听、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或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等,更是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 的。另外,结合收音机与MP3功能的手机也已经出现。不论是上述何种电子产品,为了让消费者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 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息,耳机已成为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此外,耳机亦提供 了聆听者较佳的声音传输,使聆听者能清楚的听到及了解声音内容,不像在空 气中传输声音会造成不清晰的情况,且特别是在消费者移动期间,例如在运动、 开车、激烈活动或吵杂的环境下亦不会受到影响。在手机的使用方面,具有收话与发话功能的麦克风耳机更能降低电磁波所 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同时让消费者在双手没空的情形下仍能够享受手机带 来的便利性。当使用者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麦克风耳机进行手机通话时,除了 使用者本身的通话声会被麦克风耳机的麦克风接收之外,周遭的嘈杂声亦会被 麦克风接收,因此使用者必须提高音量才能顺利通话。若要改善此种嘈杂声干扰通话的情况,则麦克风耳机必须能够对嘈杂声进 行过滤。然而,在麦克风接收了声音信号之后,往往无法清楚地辨别声音信号 是通话声或嘈杂声,因此无法顺利将嘈杂声过滤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麦克风耳机,可提升辨别通话声及嘈杂声的正确性。本技术提出一种麦克风耳机,适于接收外部声源所产生的声音信号。 麦克风耳机包括外壳、第一麦克风及第二麦克风。外壳具有前侧及后侧。第一 麦克风配置于外壳内而邻近前侧。第二麦克风配置于外壳内而邻近后侧,其中 第一麦克风与外部声源之间的距离不同于第二麦克风与外部声源之间的距离。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麦克风耳机更包括电路板,其中第一 麦克风及第二麦克风分别配置于电路板相对的两侧。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麦克风耳机更包括罩体,配置于电路 板上而覆盖第一麦克风。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罩体具有收音部,朝前侧延伸。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麦克风耳机更包括罩体,配置于电路 板上而覆盖第二麦克风。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罩体具有收音部,朝该后侧延伸。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麦克风耳机更包括扬声部,从外壳的 前侧延伸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麦克风耳机更包括耳挂,连接于扬声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耳挂的一端具有环状结构,套设于扬声部。基于上述,本技术的麦克风耳机具有两个麦克风,且两个麦克风之间 具有距离,而使外部声源产生的声音信号(通话声或嘈杂声)传递至两个麦克 风的时间点及信号强度有所差别,以做为麦克风耳机辨别通话声及嘈杂声的依 据。借此,可提升麦克风耳机辨别通话声及嘈杂声的正确性。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 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麦克风耳机的部分结构后视图。 图2为图1的麦克风耳机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麦克风耳机的爆炸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麦克风耳机110:外壳112:前侧114:后侧120:第一麦克风130:第二麦克风140:电路板150、160:罩体152、 162:收音部170:扬声部180:耳挂182:环状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麦克风耳机的部分结构后视图。图2为图1 的麦克风耳机的部分结构侧视图。图3为图1的麦克风耳机的爆炸图。请参考 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麦克风耳机100适于接收外部声源所产生的声音信号。 麦克风耳机100包括外壳110、第一麦克风120及第二麦克风130。外壳110具有前侧112及后侧114。第一麦克风120配置于外壳110内而 邻近前侧112。第二麦克风130配置于外壳110内而邻近后侧114,其中第一 麦克风120与外部声源之间的距离不同于第二麦克风130与外部声源之间的距 离。换言之,由于第一麦克风120及第二麦克风130是配置于不同位置,故任 何一个外部声源与第一麦克风120之间的距离必定不同于其与第二麦克风130 之间的距离。在此种配置方式之下,由任何一个外部声源处传递至第一麦克风 120及第二麦克风130的声音信号的时间点与信号强度也会有所差异。借此, 可做为过滤声音信号的依据。请参考图2,举例而言,可预先计算出声音信号由第一麦克风120所在之 处传递至第二麦克风130所在之处所需的时间而得到一个特定值(或特定范 围)。当使用者对着第一麦克风120发出声音信号时(此时外部声源为使用者 的口部,例如是位于A处),此声音信号会先传递至第一麦克风120,然后才 会传递至第二麦克风130,且其传递至第一麦克风120及第二麦克风130的时 间差会符合预先计算出的特定值(或特定范围),因此可将此声音信号判定为 使用者发出的通话声。不符合上述特定值(或特定范围)的声音信号可被判定为嘈杂声并加以过滤以提高通话品质。此外,当使用者对着第一麦克风120讲 话时,传递至第一麦克风120的声音信号的强度与传递至第二麦克风130的声 音信号的强度亦会有所不同,可借此进一步提升对通话声及嘈杂声的判定准确 性。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麦克风耳机100更包括电路板140, 其中第一麦克风120及第二麦克风130分别配置于电路板140相对的两侧而分 别邻近外壳110的前侧112与后侧114。此外,麦克风耳机更包括罩体150及 罩体160。罩体150及罩体160配置于电路板140上而分别覆盖第一麦克风120 及第二麦克风130。罩体150及罩体160分别具有收音部152及收音部162, 分别朝外壳110的前侧112及后侧114延伸,以使第一麦克风120及第二麦克 风130能分别透过收音部152及收音部162顺利地接收外界的声音信号。罩体 150及罩体160可避免传递至第一麦克风120及第二麦克风130的声音信号继 续在外壳110内部进行传递而干扰上述对声音信号的判定。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麦克风耳机IOO更包括从外壳110的 前侧112延伸出扬声部170及连接于扬声部170的耳挂180,其中耳挂180的 一端具有环状结构182,用以套设于扬声部170。当配戴麦克风耳机100时, 可把耳挂180挂在使用者的耳部,而使前侧112的第一麦克风120靠近使用者 的口部,并使第二麦克风130朝外。如此一来,使用者可便于对着第一麦克风 120讲话,以利上述声音信号判定的进行。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麦克风耳机具有两个麦克风,且两个麦克风之间 具有距离,而使外部声源产生的声音信号(通话声或嘈杂声)传递至两个麦克 风的时间点及信号强度有所差别,以做为麦克风耳机辨别通话声及嘈杂声的依 据。此外,覆盖麦克风的罩体可避免声音信号在外壳内部传递。借此,可提升 麦克风耳机判定声音信号的正确性。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 型,任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麦克风耳机,适于接收一外部声源所产生的声音信号,其特征在于,该麦克风耳机包括:    一外壳,具有一前侧及一后侧;    一第一麦克风,配置于该外壳内而邻近该前侧;以及    一第二麦克风,配置于该外壳内而邻近该后侧,其中该第一麦克风与该外部声源之间的距离不同于该第二麦克风与该外部声源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麦克风耳机,适于接收一外部声源所产生的声音信号,其特征在于,该麦克风耳机包括一外壳,具有一前侧及一后侧;一第一麦克风,配置于该外壳内而邻近该前侧;以及一第二麦克风,配置于该外壳内而邻近该后侧,其中该第一麦克风与该外部声源之间的距离不同于该第二麦克风与该外部声源之间的距离。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耳机,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电路板,其中 该第一麦克风及该第二麦克风分别配置于该电路板相对的两侧。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耳机,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罩体,配置于 该电路板上而覆盖该第一麦克风。4. 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兆军郑精峰
申请(专利权)人:泰金宝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