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9007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在工厂预制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钢构件:将腹板竖直焊接于下翼缘的中央;将箍筋的底部焊接于下翼缘;将纵筋绑扎或焊接于箍筋上;将连接片焊接于腹板和箍筋上;最后将钢板网挂于连接片上,形成所述钢构件;2),将钢构件吊装和运输至施工现场,并支楼板模板;3),现场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浇筑于钢板网内侧,并以钢板网为模板;同时一同浇筑楼板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节约成本,方便运输,组合梁和楼板一同浇筑等诸多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属于建筑工程。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具体结构可参见《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tcecs 719-2020,其揭示了该组合梁主要由开口截面主钢件及外轮廓范围内浇筑的混凝土组成,混凝土内可设纵筋、箍筋、抗剪件、连杆等钢配件

2、然而,现有技术的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是在工厂预制后再进行运输、吊装,当梁跨度较大或截面较大时,无法运输或吊装困难;2),吊装过程中预制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3),主钢件通常采用h型截面,次梁通常采用梁端铰接的受力模式,导致梁上翼缘钢板利用率低;4),住宅中建筑隔墙内需走电气管线,导致隔墙上方的梁比较窄,梁两侧需另外挂网抹灰,施工繁琐。

3、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节约成本,方便运输,组合梁和楼板一同浇筑的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所述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中的钢构件包括t形钢、箍筋、纵筋、连接片以及钢板网;其中,所述t形钢包括下翼缘和腹板;所述下翼缘位于组合梁的底部;所述腹板插入箍筋中;所述纵筋和箍筋垂直连接;所述连接片分别与腹板、箍筋垂直焊接;所述钢板网安装于连接片上,其位于箍筋的外侧和下翼缘的底部;

3、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4、1),在工厂预制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钢构件:将腹板竖直焊接于下翼缘的中央;将箍筋的底部焊接于下翼缘;将纵筋绑扎或焊接于箍筋上;将连接片焊接于腹板和箍筋上;最后将钢板网挂于连接片上,形成所述钢构件;

5、2),将钢构件吊装和运输至施工现场,并支楼板模板;

6、3),现场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浇筑于钢板网内侧,并以钢板网为模板;同时一同浇筑楼板混凝土。

7、本专利技术的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进一步为:所述腹板的两侧垂直焊接有若干栓钉,所述栓钉埋设于混凝土内。

8、本专利技术的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进一步为:所述连接片上设有一对卡勾,所述钢板网卡持于卡勾上。

9、本专利技术的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进一步为:所述箍筋高于腹板的部分上连接有梁顶架立筋,所述梁顶架立筋和纵筋相平行。

10、本专利技术的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进一步为:所述t形钢、箍筋、纵筋和连接片浇筑于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混凝土内;所述梁顶架立筋和部分箍筋浇筑于楼板混凝土内,使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和楼板结合牢固。

11、本专利技术的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还可为:所述纵筋的直径为8mm,梁顶架立筋的直径为10mm。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中的混凝土通过在施工现场和楼板一起浇筑,解决了预制组合梁太重或太长时运输和吊装问题,也避免了吊装时组合梁两侧预制混凝土易开裂的问题;且组合梁和楼板混凝土同时浇筑,整体性更好,结合牢固。

14、2.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两侧自带钢板网,浇筑时钢板网可做为模板,无需另外支木模;节省了另外挂网的人力成本,同时有易于抹灰,防止粉刷层的开裂脱落;而组合梁下翼缘的钢板网增强了涂层与钢板网之间的粘结力,防止涂层剥落、起泡等情况,也增强了耐火性能。

15、3.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中采用t形钢作为主骨架,相比h型钢经济性更好,且制作也较为简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中的钢构件包括T形钢、箍筋、纵筋、连接片以及钢板网;其中,所述T形钢包括下翼缘和腹板;所述下翼缘位于组合梁的底部;所述腹板插入箍筋中;所述纵筋和箍筋垂直连接;所述连接片分别与腹板、箍筋垂直焊接;所述钢板网安装于连接片上,其位于箍筋的外侧和下翼缘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的两侧垂直焊接有若干栓钉,所述栓钉埋设于混凝土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上设有一对卡勾,所述钢板网卡持于卡勾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高于腹板的部分上连接有梁顶架立筋,所述梁顶架立筋和纵筋相平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钢、箍筋、纵筋和连接片浇筑于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混凝土内;所述梁顶架立筋和部分箍筋浇筑于楼板混凝土内,使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和楼板结合牢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筋的直径为8mm,梁顶架立筋的直径为10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中的钢构件包括t形钢、箍筋、纵筋、连接片以及钢板网;其中,所述t形钢包括下翼缘和腹板;所述下翼缘位于组合梁的底部;所述腹板插入箍筋中;所述纵筋和箍筋垂直连接;所述连接片分别与腹板、箍筋垂直焊接;所述钢板网安装于连接片上,其位于箍筋的外侧和下翼缘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的两侧垂直焊接有若干栓钉,所述栓钉埋设于混凝土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支模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倒t形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冬华王抒弦孙炎云常康辉陈卓沙正蔡荣陈雪英都瑶李心红
申请(专利权)人:绿筑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