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4215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工厂预制PEC柱,预制时,将槽钢一半尺寸在工厂预埋于PEC柱的混凝土内,外漏另一半待与楼板现场浇筑;2),PEC柱运至施工现场安装后,将水平向钢板现场弯折150°与PEC柱的钢板面及槽钢底部在同一标高面焊接,竖直向钢板现场切割,并与水平向钢板、PEC柱的钢板面焊接牢固;3),现场浇筑混凝土楼板及翻边,振捣密实;4),进行楼板找平层,防水层,结合层,面层等施工,最终完成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连接整体性好,防渗漏,且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防水的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工程。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构件(包括混凝土柱、梁、钢柱、钢梁等)在施工现场大量使用,然而,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的连接构造及防水做法仍存在很大问题。

2、目前,在卫生间、阳台等有水房间的现浇楼板与竖向pc柱交界处,现有的防水措施主要有:止水钢板、橡胶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制品,增加防水层等,上述措施用于现浇结构体系中技术成熟,效果较好,但使用在装配式结构中还有很大弊端。施工现场止水钢板与pc柱内的混凝土不能很好结合,施工难度大,橡胶制品的耐久性不能保证,且与预制构件的接触连接较弱,紧固性差等缺陷。

3、而卫生间、阳台等有水房间的现浇楼板与竖向pec柱或钢柱交界处的渗漏问题也随处可见,对居住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原因在于:pec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施工时很难紧密结合,整体性较差,接触面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虽然建筑面层内设计防水层、防水涂料等,但其寿命较短,柔性防水老化后,pec预制构件四周的渗漏很难解决,这也是装配式建筑防水的弊端之一。

4、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连接整体性好,使用寿命长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所述防水连接构造包括pec柱、槽钢、防水钢板以及现浇楼板;其中,所述pec柱呈竖直设置,其包括h型钢以及填充于h型钢内的混凝土;所述槽钢部分预埋于混凝土内,使其和pec柱结合;所述防水钢板焊接于h型钢上,包括水平向钢板和竖直向钢板;所述现浇楼板呈水平浇筑,部分槽钢和防水钢板浇筑于现浇楼板内;

3、所述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4、1),工厂预制pec柱,预制时,将槽钢一半尺寸在工厂预埋于pec柱的混凝土内,外漏另一半待与楼板现场浇筑;

5、2),pec柱运至施工现场安装后,将水平向钢板现场弯折150°与pec柱的钢板面及槽钢底部在同一标高面焊接,竖直向钢板现场切割,并与水平向钢板、pec柱的钢板面焊接牢固;

6、3),现场浇筑混凝土楼板及翻边,振捣密实;

7、4),进行楼板找平层,防水层,结合层,面层等施工,最终完成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

8、本专利技术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进一步为:所述h型钢包括上翼缘、下翼缘和腹板;所述上翼缘、下翼缘的中部分别垂直焊接于腹板上;所述水平向钢板一端焊接于上翼缘和/或下翼缘上,另一端上翻150°形成一上翻部。

9、本专利技术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进一步为:所述水平向钢板和槽钢相对接并焊接在一起。

10、本专利技术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进一步为:所述竖直向钢板呈梯形,其沿竖直方向延伸,并和腹板平行。

11、本专利技术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进一步为:所述槽钢底部距现浇楼板底部的距离为现浇楼板板厚的1/3。

12、本专利技术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进一步为:所述槽钢的开口朝上。

13、本专利技术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进一步为:所述pec柱的混凝土与楼板交接位置(槽钢上下面)在工厂做凿毛处理。

14、本专利技术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还可为:所述步骤3)在浇筑楼板混凝土时,pec柱的柱脚四周增高50mm,顶部密封膏密封。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专利技术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通过预埋槽钢和现场焊接防水钢板,有效解决止水构件(止水钢板、橡胶止水带等)与pec构件现场连接难度大的问题。

17、2.本专利技术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将槽钢和防水钢板浇筑于现浇楼板内,使pec柱和现浇楼板有机结合,有效解决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交接面产生裂缝的现象,连接整体性差的问题。

18、3.本专利技术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有效解决了有水房间防水渗漏问题,提高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居住环境和舒适度。

19、4.本专利技术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将槽钢和防水钢板设置在pec柱的四周,有效防止有水房间积水沿pec柱四周渗漏,充分保证pec柱的耐久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连接构造包括PEC柱、槽钢、防水钢板以及现浇楼板;其中,所述PEC柱呈竖直设置,其包括H型钢以及填充于H型钢内的混凝土;所述槽钢部分预埋于混凝土内,使其和PEC柱结合;所述防水钢板焊接于H型钢上,包括水平向钢板和竖直向钢板;所述现浇楼板呈水平浇筑,部分槽钢和防水钢板浇筑于现浇楼板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包括上翼缘、下翼缘和腹板;所述上翼缘、下翼缘的中部分别垂直焊接于腹板上;所述水平向钢板一端焊接于上翼缘和/或下翼缘上,另一端上翻150°形成一上翻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向钢板和槽钢相对接并焊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向钢板呈梯形,其沿竖直方向延伸,并和腹板平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底部距现浇楼板底部的距离为现浇楼板板厚的1/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的开口朝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EC柱的混凝土与楼板交接位置(槽钢上下面)在工厂做凿毛处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在浇筑楼板混凝土时,PEC柱的柱脚四周增高50mm,顶部密封膏密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连接构造包括pec柱、槽钢、防水钢板以及现浇楼板;其中,所述pec柱呈竖直设置,其包括h型钢以及填充于h型钢内的混凝土;所述槽钢部分预埋于混凝土内,使其和pec柱结合;所述防水钢板焊接于h型钢上,包括水平向钢板和竖直向钢板;所述现浇楼板呈水平浇筑,部分槽钢和防水钢板浇筑于现浇楼板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包括上翼缘、下翼缘和腹板;所述上翼缘、下翼缘的中部分别垂直焊接于腹板上;所述水平向钢板一端焊接于上翼缘和/或下翼缘上,另一端上翻150°形成一上翻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ec柱和现浇楼板间防水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向钢板和槽钢相对接并焊接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英曹安栓沙正陈卓常康辉都瑶王抒弦庞焕蔡荣谢思路
申请(专利权)人:绿筑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