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002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充电电路,包括:充电管理电路、电压转换电路、第一插入检测电路、第二插入检测电路和主控电路。本申请通过第一插入检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耳机接触,接收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的第一电压,并向主控电路输出第一反馈信号,主控电路接收第一反馈信号后向第一插入检测电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插入检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耳机接触,接收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的第一电压,并向主控电路输出第二反馈信号,主控电路接收第二反馈信号后向第二插入检测电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进而控制第一插入检测电路和第二插入检测电路是否继续向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输出电压,避免充电盒的无效放电,提高了充电盒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1、耳机是移动通信中非常重要的设备,耳机拥有小巧、便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耳机一般包括左右耳机和一个充电盒,耳机、充电盒都自带锂电池,耳机可放入充电盒进行充电,充电盒自身也可充电;在使用过程中,充电盒可给耳机进行充电,增强耳机的续航能力。

2、现有技术中,耳机及其充电盒一般设计为充电分离的形式,对于单个耳机,耳机和充电盒的接触点要用两个充电触点;但在该种方式中,当耳机与充电盒接触后,发生摇晃的情况下,耳机与充电盒会产生瞬间的分离,然而此时的充电盒中的接触点仍然在输出电压,导致充电盒在无效放电,降低了充电盒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耳机充电电路。

2、一种耳机充电电路,包括:

3、充电管理电路,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输出端与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第一插入检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插入检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外部电源提供的第一供电电压,并将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转换为第一电压后输出给所述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第一插入检测电路和所述第二插入检测电路;

4、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端与主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后输出给所述主控电路;

5、所述第一插入检测电路,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一耳机接触,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向所述主控电路输出第一反馈信号;

6、所述第二插入检测电路,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耳机接触,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向所述主控电路输出第二反馈信号;

7、所述主控电路,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插入检测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插入检测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和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并向所述第一插入检测电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及向所述第二插入检测电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入检测电路包括:

9、第一耳机充电管理电路,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耳机接触,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向所述主控电路输出第一反馈信号;

10、第一开关电路,输入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耳机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并使所述第一耳机充电管理电路向所述第一耳机输出第二供电电压。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入检测电路包括:

12、第二耳机充电管理电路,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耳机接触,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向所述主控电路输出第二反馈信号;

13、第二开关电路,输入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耳机充电管理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并使所述第二耳机充电管理电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输出第三供电电压。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usb接口、第一充电芯片、电池、第一保险丝、第一电感和第一tvs管;

15、所述usb接口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保险丝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保险丝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输入端连接;

16、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电池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开关端连接;

17、所述第一tvs管的一端与所述usb接口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

18、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电池端还与所述电池的输入端连接;

19、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的输入端和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20、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插入检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插入检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21、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二保险丝、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电压转换芯、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

23、所述第二保险丝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保险丝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压转换芯的输入端连接;

24、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压转换芯的输入端连接;

25、所述电压转换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26、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27、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及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28、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

29、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

30、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

3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机充电管理电路包括:第二充电芯片、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二tvs管和第三tvs管、第二电感和第三电感;

32、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

33、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充电芯片的供电端连接;

34、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与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接地;

35、所述第二充电芯片的电池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tvs管的一端及第一弹针连接,所述第二tvs管的另一端接地;

36、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tvs管及所述第一弹针连接;

37、所述第三tvs管的另一端接地;

38、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与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接地;

39、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与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接地。

4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耳机充电管理电路包括:第三充电芯片、第七mos管、第八mos管、第四tvs管和第五tvs管、第四电感和第五电感;

41、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九mos管和第十mos管;

42、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八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七mos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检测电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入检测电路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USB接口、第一充电芯片、电池、第一保险丝、第一电感和第一TVS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二保险丝、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电压转换芯、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耳机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检测电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入检测电路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usb接口、第一充电芯片、电池、第一保险丝、第一电感和第一tvs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二保险丝、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电压转换芯、第一mos管、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瑞前李卓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锦好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