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或陆域、或水陆两域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987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0
水域、或陆域、或水陆两域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包含了海域、或湖泊、或江河、或陆地,或水陆两域,其特征在于它由风力发电站和光伏发电站融合在一起构成的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它利用风力发电站的塔筒成为柔性光伏发电站拉索的若干支柱一(2),或它利用风力发电站的塔筒成为刚性光伏发电站的若干支柱一(2),一体化发电站发出的电由各主电缆与市电电网连接,或与用户电网连接。实现节约水域,或陆域,实现节约建造电站的原材料,降低建造成本,实现提高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领域。


技术介绍

1、此前在水域、或陆域、或水陆两域里建设的风力发电站,或光伏发电站是分开建设的,分开建设上述电站存在如下缺陷:一、水域、或陆域、或水陆两域建设电站其水域或陆域的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了水域、或陆域资源。二、单独建设风力发电站,和光伏发电站建设所使用的原材料的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是解决长期以来独立建设风力发电站,或光伏发电站的问题,二是解决在建设风电和光电时,提高水域、或陆域使用效率的问题。三是解决降低建设风电和光电综合建设成本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专利技术了适合在水域、或陆域、或水陆两域建设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

4、水域、或陆域、或水陆两域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包含了海域、或湖泊、或江河、或陆地,或水陆两域,其特征在于它由风力发电站和光伏发电站构成的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它利用风力发电站的塔筒成为柔性光伏发电站拉索的若干支柱一(2),或它利用风力发电站的塔筒成为刚性光伏发电站的若干支柱一(2),所述的一体化发电站发出的电由各主电缆与市电电网连接,或与储电设备的电缆连接,或与用户电网连接构成独特的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

5、所述的风力发电站的多根塔筒从其基础到上空的一段成为光伏发电站的多根支柱一(2),形成多排的多根支柱一(2),多根支柱一(2)上预设的连接构件分别与光伏发电站的多根横支件一(5)和多根横支件三(15)上的相应的连接构件牢固连接于一体,其中形成多排的多根支柱二(4)分别支撑多根横支件一(5)和多根横支件三(15),多根横支件一(5)和多根横支件三(15)由刚性线材构成,或由柔性线材构成,包括不锈钢拉索,或防锈金属拉索,多根支柱二(4)由钢筋混凝土构成,或由刚性金属线材构成。

6、其中多根横支件一(5)和多根横支件三(15)上安装操作人员通行的通道(13),其通道(13)两侧有护栏(11),或其中部分横支件一(5)和部分横支件三(15)上安装操作人员通行的通道(13),或其中部分横支件一(5)和部分横支件三(15)上全部不安装操作人员通行的通道(13),部分支柱一(2)上安装从下至上的登梯,登梯与通道(13)连通。

7、其中多根稳定件(8)以不同方位,将其上端的连接构件与塔筒的预设连接构件牢固连接于一体,其下端的连接构件与稳定桩(7)预设的连接构件牢固连接于一体。

8、其中多根横支件二(14)的两端分别与多根相对的横支件三(15)牢固连接于一体,形成多根相互并排的横支件二(14)。

9、其中光伏组件(12)分别与相邻两根横支件二(14)牢固连接于一体,所述的光伏组件(12)、包括光伏模架,光伏模架是多个光伏组件集合在一个多分格的大框架内构成的光伏发电模块。

10、其中在多根支柱一(2)上牢固安装器件柜(10),器件柜(10),前有操作人员站立和打开器件柜(10)的空间,器件柜(10)内有光伏电站的各种电器件,包括逆变器,控制器件,器件柜(10)内能防渗水、能防透风,器件柜(10)连接各种电缆,包括分电缆(6),分电缆(6)与主电缆连接,主电缆与市电网电缆连接,或主电缆与用户电网电缆连接,或多个登梯方便抵达各器件柜(10)进行操作。

11、其电站建设在水域,其中包括建设在海域里,或建设在湖泊里,或在横跨过江、或河的上方建设其电站,或建设在陆地里,或建设在水陆两域里,所述的它由风力发电站和光伏发电站融合在一起构成的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其中风力发电站建设在光伏发电站的范围里,构成水域,或陆域里的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域、或陆域、或水陆两域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包含了海域、或湖泊、或江河、或陆地,或水陆两域,其特征在于它由风力发电站和光伏发电站构成的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它利用风力发电站的塔筒成为柔性光伏发电站拉索的若干支柱一(2),或它利用风力发电站的塔筒成为刚性光伏发电站的若干支柱一(2),所述的一体化发电站发出的电由各主电缆与市电电网连接,或与储电设备的电缆连接,或与用户电网连接构成独特的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或陆域、或水陆两域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力发电站的多根塔筒从其基础到上空的一段成为光伏发电站的多根支柱一(2),形成多排的多根支柱一(2),多根支柱一(2)上预设的连接构件分别与光伏发电站的多根横支件一(5)和多根横支件三(15)上的相应的连接构件牢固连接于一体,其中形成多排的多根支柱二(4)分别支撑多根横支件一(5)和多根横支件三(15),多根横支件一(5)和多根横支件三(15)由刚性线材构成,或由柔性线材构成,包括不锈钢拉索,或防锈金属拉索,多根支柱二(4)由钢筋混凝土构成,或由刚性金属线材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或陆域、或水陆两域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力发电站的多根塔筒从其基础到上空的一段成为光伏发电站的多根支柱一(2),形成多排的多根支柱一(2),多根支柱一(2)上预设的连接构件分别与光伏发电站的多根横支件一(5)和多根横支件三(15)上的相应的连接构件牢固连接于一体,其中形成多排的多根支柱二(4)分别支撑多根横支件一(5)和多根横支件三(15),多根横支件一(5)和多根横支件三(15)由刚性线材构成,或由柔性线材构成,包括不锈钢拉索,或防锈金属拉索,多根支柱二(4)由钢筋混凝土构成,或由刚性金属线材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或陆域、或水陆两域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其特征在于其中多根稳定件(8)以不同方位,将其上端的连接构件与塔筒的预设连接构件牢固连接于一体,其下端的连接构件与稳定桩(7)预设的连接构件牢固连接于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或陆域、或水陆两域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其特征在于其中多根横支件二(14)的两端分别与多根相对的横支件三(15)牢固连接于一体,形成多根相互并排的横支件二(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或陆域、或水陆两域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其特征在于其中光伏组件(12)分别与相邻两根横支件二(14)牢固连接于一体,所述的光伏组件(12)、包括光伏模架,光伏模架是多个光伏组件集合在一个多分格的大框架内构成的光伏发电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或陆域、或水陆两域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多根支柱一(2)上牢固安装器件柜(10),器件柜(10),前有操作人员站立和打开器件柜(10)的空间,器件柜(10)内有光伏电站的各种电器件,包括逆变器,控制器件,器件柜(10)内能防渗水、能防透风,器件柜(10)连接各种电缆,包括分电缆(6),分电缆(6)与主电缆连接,主电缆与市电网电缆连接,或主电缆与用户电网电缆连接,或多个登梯方便抵达各器件柜(10)进行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或陆域、或水陆两域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其特征在于其电站建设在水域,其中包括建设在海域里,或建设在湖泊里,或在横跨过江、或河的上方建设其电站,或建设在陆地里,或建设在水陆两域里,所述的它由风力发电站和光伏发电站融合在一起构成的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其中风力发电站建设在光伏发电站的范围里,构成水域,或陆域里的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

...

【技术特征摘要】

1.水域、或陆域、或水陆两域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包含了海域、或湖泊、或江河、或陆地,或水陆两域,其特征在于它由风力发电站和光伏发电站构成的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它利用风力发电站的塔筒成为柔性光伏发电站拉索的若干支柱一(2),或它利用风力发电站的塔筒成为刚性光伏发电站的若干支柱一(2),所述的一体化发电站发出的电由各主电缆与市电电网连接,或与储电设备的电缆连接,或与用户电网连接构成独特的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或陆域、或水陆两域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力发电站的多根塔筒从其基础到上空的一段成为光伏发电站的多根支柱一(2),形成多排的多根支柱一(2),多根支柱一(2)上预设的连接构件分别与光伏发电站的多根横支件一(5)和多根横支件三(15)上的相应的连接构件牢固连接于一体,其中形成多排的多根支柱二(4)分别支撑多根横支件一(5)和多根横支件三(15),多根横支件一(5)和多根横支件三(15)由刚性线材构成,或由柔性线材构成,包括不锈钢拉索,或防锈金属拉索,多根支柱二(4)由钢筋混凝土构成,或由刚性金属线材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或陆域、或水陆两域风电和光电一体化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力发电站的多根塔筒从其基础到上空的一段成为光伏发电站的多根支柱一(2),形成多排的多根支柱一(2),多根支柱一(2)上预设的连接构件分别与光伏发电站的多根横支件一(5)和多根横支件三(15)上的相应的连接构件牢固连接于一体,其中形成多排的多根支柱二(4)分别支撑多根横支件一(5)和多根横支件三(15),多根横支件一(5)和多根横支件三(15)由刚性线材构成,或由柔性线材构成,包括不锈钢拉索,或防锈金属拉索,多根支柱二(4)由钢筋混凝土构成,或由刚性金属线材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翔耘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日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