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8793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9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水体净化装置处理能力差的问题。本水体净化装置包括:底座,设置有多个,各底座沉设于水体底部,每个底座上方均固设有框架,且框架内铺设有用于吸附水体颗粒物的填料;中心桶,固设在底座内,中心桶向上穿过框架并部分伸出框架;输送管道,铺设在水岸边,输送管道上间隔设置有与各中心桶对应设置的若干曝气软管,每个曝气软管均向下伸入中心桶;隔膜泵,置放于水体附近,隔膜泵与输送管道联通,隔膜泵产生的气体经由输送管道、各曝气软管进入各中心桶,并沿着对应的中心桶自下而上释放至水体内。本技术具有净化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涉及一种水体净化装置,特别是一种深度净化的生物膜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由于各种工业排放和人为输入,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工业排入的废水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而人为输入的生活污水含有较多的无机盐类、氮、磷、硫及致病细菌,也不易净化。

2、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溶解氧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且氧参与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随着含有氮、磷、钾的生活污水排入水环境,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致使某些特征性藻类的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水体通气不良,水质变差,最终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藻类和植物残体腐烂分解时又会更多地消耗溶解氧,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恶劣的水体环境。

3、由于大多数河流湖泊是封闭性的,特别是一些人造湖泊、景观水体以及小微水体等,自身净化能力有限,随着水质不断恶化,功能严重萎缩。针对上述的污染情况,需要及时对水体进行治理。

4、实际生产生活中,通常采用曝气增氧的方式对水体进行辅助净化,但传统的穿孔曝气技术,气泡颗粒大、增氧利用率较低,且在曝气过程中,难以做到促进水体微流动;若是采用微纳米曝气设备来释放小颗粒气泡,则整体能耗较大,成本太高,不利于持续性净化的进行,且水体净化效果一般。

5、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水体净化装置在结构及处理能力上的不足,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净化效率高的水体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p>1、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净化效率高的水体净化装置。

2、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包括:

3、底座,设置有多个,各底座沉设于水体底部,每个底座上方均固设有框架,且框架内铺设有用于吸附水体颗粒物的填料;

4、中心桶,固设在底座内,所述中心桶向上穿过框架并部分伸出框架;

5、输送管道,铺设在水岸边,输送管道上间隔设置有与各中心桶对应设置的若干曝气软管,每个曝气软管均向下伸入中心桶;

6、隔膜泵,置放于水体附近,所述隔膜泵与输送管道联通,隔膜泵产生的气体经由输送管道、各曝气软管进入各中心桶,并沿着对应的中心桶自下而上释放至水体内。

7、作为本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与底座之间通过滤网联通,底座内部放置有若干火山石,且在火山石上覆盖有硝化细菌。

8、作为本案的又一步改进,曝气软管端部安装有曝气器,且在曝气软管靠近输送管道处安装有阀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框架和底座配合结构,可以在曝气的同时带动水体轻微扰动,产生气提效果,有利于水体进入净化装置进行净化,有利于水体净化;此外,填料的设置能够吸附水体中的各类颗粒物,降低悬浮物质,提升水体透明度;同时,火山石上的硝化细菌可以对水体进行微生物净化,降解水体中的有机质,降低水体氨氮含量,实现水体净化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与底座之间通过滤网联通,底座内部放置有若干火山石,且在火山石上覆盖有硝化细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软管端部安装有曝气器,且在曝气软管靠近输送管道处安装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与底座之间通过滤网联通,底座内部放置有若干火山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园园施志成徐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环境科技研究院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