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效式滑板车双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8760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9
本技术涉及滑板车减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增效式滑板车双减震装置,包括后叉架、两个减震器和踩踏板,后叉架包括两个后叉板、撑放板及撑放轴,撑放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后叉板呈连接布置,撑放板包括撑放槽和撑放头,减震器的下部嵌设撑放槽,撑放轴穿设撑放板,撑放轴贯穿减震器和撑放头,撑放轴用于锁紧减震器,撑放槽呈前后贯通布置形成贯穿槽,贯穿槽用于供减震器调整安设角度。使用时,通过双重减震器的减震作用下,提高驾驶舒适性;同时,两个减震器呈相对独立布置,降低两个减震器之间的影响,保障减震效果,提高减震效果;并且,撑放槽实现减震器的设置角度可调整,提高减震器与踩踏板和后叉架的配合效果,提高减震器的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专利涉及滑板车减震的,具体而言,涉及增效式滑板车双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1、电动滑板车一般由前轮、后轮、踏板支架、电池、减震机构、前叉支架、扶手机构等组成,实现骑行,更加环保;同时,为了提高骑行舒适性,减震机构设置双减震的方式,提高减震效果。

2、例如,公开号为cn 217496435u的在先专利,公开了一种滑板车后减震结构,包括减震弹簧和两个对称设置的摇臂,还包括支撑件和固定螺栓,所述支撑件包括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与所述下支撑件之间通过所述固定螺栓连接,所述下支撑件固定连接于两个摇臂之间,所述减震弹簧压缩在所述上支撑件与所述下支撑件之间并套设在所述固定螺栓上。

3、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两个减震弹簧,双重减震提高减震效果;但是,由于两个减震弹簧均是压缩在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之间,因此,两个减震弹簧呈同步受力减震,两个减震弹簧易出现减震不均的情况,又受限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导致减震弹簧的晃动加剧,影响稳定性,减震效果仍存在不足,减震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增效式滑板车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叉架、两个减震器和踩踏板,两个所述减震器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后叉架包括两个后叉板、撑放板以及撑放轴,所述撑放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后叉板呈连接布置,所述撑放板处于所述踩踏板的下方布置,所述撑放板包括两个撑放槽和撑放头,所述撑放头处于两个所述撑放槽之间布置,两个所述减震器的下部分别嵌设在两个所述撑放槽,所述撑放轴穿设所述撑放板,且所述撑放轴同步贯穿两个所述减震器和所述撑放头,所述撑放轴用于锁紧所述减震器,所述撑放槽呈前后贯通布置形成贯穿槽,所述贯穿槽用于供所述减震器调整安设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式滑板车双减震装置,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增效式滑板车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叉架、两个减震器和踩踏板,两个所述减震器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后叉架包括两个后叉板、撑放板以及撑放轴,所述撑放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后叉板呈连接布置,所述撑放板处于所述踩踏板的下方布置,所述撑放板包括两个撑放槽和撑放头,所述撑放头处于两个所述撑放槽之间布置,两个所述减震器的下部分别嵌设在两个所述撑放槽,所述撑放轴穿设所述撑放板,且所述撑放轴同步贯穿两个所述减震器和所述撑放头,所述撑放轴用于锁紧所述减震器,所述撑放槽呈前后贯通布置形成贯穿槽,所述贯穿槽用于供所述减震器调整安设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式滑板车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放板包括两个侧撑头,两个所述侧撑头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侧撑头与所述撑放头之间形成所述撑放槽,所述侧撑头的上部形成侧撑面,所述撑放头的上部形成撑放面,所述侧撑面和所述撑放面沿水平方向呈平齐布置;所述减震器包括减震簧和下减震片,所述减震簧的上部呈固定布置,所述减震簧的下部与所述下减震片呈连接布置,所述下减震片同步抵触所述侧撑面和所述撑放面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效式滑板车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撑面和所述撑放面分别呈拱起弧形布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效式滑板车双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减震主轴,所述减震主轴呈长条状布置,所述减震簧套设所述减震主轴布置,且所述减震主轴贯穿且固定所述下减震片布置;所述减震主轴的下部形成下轴头,所述下轴头嵌设所述撑放槽,所述撑放轴贯穿所述下轴头布置,所述下轴头沿朝向背离所述减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锋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飞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