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8696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及方法,涉及船舶吊装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吊运装置包括门机、第一风动葫芦、第二风动葫芦、第三风动葫芦、防护圆管和限位工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配套提出了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方法,通过在船舶上开设工艺孔,利用大吊运装置将船舶艉轴吊起,使得船舶艉轴的艏部高于艉部后,利用门机将船舶艉轴的艏部缓慢抬起并逐渐向艏部移动,移动过程避免触碰船体中间轴承支架,待门机受力稳定,利用风动葫芦将船舶艉轴的水平投影长度调整至小于工艺孔的长度后,利用门机将船舶艉轴吊运出舱。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平吊艉轴出舱变为大角度吊装艉轴出舱,降低了吊运的任务量和施工成本,实现了大型船舶艉轴的快速吊运出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吊装,具体涉及一种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艉轴作为轴系中最末的一段轴,其首端法兰与中间轴法兰通过紧配螺栓连接,尾端呈锥体型,用于安装螺旋桨,是船体结构的重要部分。

2、大型船舶艉轴安装于艉轴承和前轴承上,其中,艉轴承为船体与水相接触的部分,前轴承为与机舱相连接的部分,艉轴舱位于艉轴承和前轴承之间,基本为密闭结构。

3、长期以来,当采用小型艉轴出舱吊运方案时,需要在船艉轴间的舷侧开一个工艺孔,在艉轴间挂满手拉葫芦及风动葫芦,用葫芦将艉轴运送至工艺孔处,再由门机或汽车吊配合,将艉轴吊运出艉轴间。当采用大型艉轴出舱吊运方案时,由于艉轴尺寸大、艉轴舱空间小,直接在艉轴上方开设比艉轴略大的工艺孔,将艉轴吊运出舱。

4、但是,依靠现有的大型艉轴出舱吊运方案,在吊运时需要将船艉轴间上方的船体结构全部切除,由于切割处的结构尺寸较大,切割量较大且工期长。因此,为了满足船舶修理作业的“短平快”要求,亟需提出一种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及方法,提高大型船舶艉轴出舱的吊运效率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及方法,通过开设工艺孔配合利用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进行吊运,减小了工艺孔切割尺寸的同时,降低了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的任务量和施工成本,缩短了船舶的修理周期,实现了大型船舶艉轴的快速吊运出舱。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包括门机、第一风动葫芦、第二风动葫芦、第三风动葫芦、防护圆管和限位工装;

4、所述第一风动葫芦的顶部和第二风动葫芦的顶部分别通过吊带与门机相连接;

5、所述第一风动葫芦的底部通过第一吊带与船舶艉轴的艏部相连接,第二风动葫芦的底部通过第二吊带与船舶艉轴的艉部相连接;

6、所述第三风动葫芦配套设置有行车吊钩,行车吊钩固定于艉轴所处船舱舱体的天花板上,第三风动葫芦的顶部与行车吊钩相连接,底部通过第三吊带与船舶艉轴的艉部相连接;

7、所述防护圆管和限位工装均设置于船舶艉轴上,防护圆管套设于船舶艉轴的艏部,用于限制第一吊带的位置,限位工装固定于船舶艉轴的艉部,用于限制第二吊带的位置。

8、优选地,所述第一吊带与船舶艉轴的连接部位为第一起吊点,第二吊带与船舶艉轴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起吊点;

9、所述第一起吊点位于防护圆管的前方且与防护圆管相紧贴,第二起吊点位于限位工装的后方且与限位工装相紧贴;

10、所述第三风动葫芦与船舶艉轴的连接部位为第三起吊点,所述第三起吊点位于第二起吊点的后方。

11、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动葫芦、第二风动葫芦和第三风动葫芦的结构相同,包括风动葫芦本体和链条,所述风动葫芦本体顶部设置有定位挂钩,链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吊钩。

12、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动葫芦和第二风动葫芦均为100t风动葫芦,第三风动葫芦为60t风动葫芦。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吊带和第二吊带由多根吊带串连而成,相邻两根吊带之间通过卸扣连接。

14、一种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5、步骤1,在船舶上开设工艺孔,所述工艺孔处于船舶的货舱底部且位于艉轴间的顶部;

16、步骤2,工艺孔开设完毕,安装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利用门机配合第一风动葫芦、第二风动葫芦和第三风动葫芦将船舶艉轴吊起,使得船舶艉轴的艏部高度高于艉部高度,将船舶艉轴的艏部吊起;

17、步骤3,利用门机将船舶艉轴的艏部缓慢抬起并逐渐向船舶艉轴的艏部移动,移动期间配合观察船舶艉轴艉部与船体中间轴承支架之间的空间,防止船舶艉轴艉部与轴承支架发生碰撞;

18、步骤4,待门机完全受力稳定后,利用第一风动葫芦和第二风动葫芦调整船舶艉轴的姿态,同时行车摘钩;

19、步骤5,控制第一风动葫芦和第二风动葫芦的长度,调整船舶艉轴与水平面之间的水平夹角,待船舶艉轴的水平投影长度小于工艺孔的长度时,利用门机将船舶艉轴向上缓慢吊起,直至将船舶艉轴吊运出舱;

20、步骤6,待船舶艉轴吊运出舱后,通过调整第一风动葫芦和第二风动葫芦的长度,使得船舶艉轴的艏部和艉部齐平,待船舶艉轴水平后,利用门机将船舶艉轴吊放至指定位置处。

21、优选地,所述工艺孔的尺寸根据船舶货舱底板尺寸和艉轴间空间所确定,工艺孔的长度为船舶艉轴长度的2/3,工艺孔的宽度大于船舶艉轴的宽度。

22、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安装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将防护圆管和限位工装固定在船舶艉轴上,将第一风动葫芦和第二风动葫芦与门机相连接,并将第一吊带的顶端与第一风动葫芦固定连接,第一吊带的底端绑扎在船舶艉轴的艏部且紧靠防护圆管,将第二吊带的顶端与第二风动葫芦固定连接,第二吊带的底端绑扎在船舶艉轴的艉部且紧靠限位工装,再将第三风动葫芦的顶端与行车吊钩相连接,底端绑扎在船舶艉轴的艉部,将船舶艉轴吊起。

23、本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24、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及方法,利用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上的风动葫芦调节吊带的长度,将船舶艉轴由平吊艉轴出舱变为大角度吊装艉轴出舱,使得船舱上开设工艺孔的尺寸缩小了一半,减小了工艺孔的切割尺寸和切割工作量,降低了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的任务量和施工成本,有效缩短了船舶的修理周期,提高了大型船舶艉轴出舱的吊运效率,实现了大型船舶艉轴的快速吊运出舱,降本增效的同时还为满足船舶艉轴吊运的时效要求提供了技术支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机、第一风动葫芦、第二风动葫芦、第三风动葫芦、防护圆管和限位工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带与船舶艉轴的连接部位为第一起吊点,第二吊带与船舶艉轴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起吊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动葫芦、第二风动葫芦和第三风动葫芦的结构相同,包括风动葫芦本体和链条,所述风动葫芦本体顶部设置有定位挂钩,链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吊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动葫芦和第二风动葫芦均为100T风动葫芦,第三风动葫芦为60T风动葫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带和第二吊带由多根吊带串连而成,相邻两根吊带之间通过卸扣连接。

6.一种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孔的尺寸根据船舶货舱底板尺寸和艉轴间空间所确定,工艺孔的长度为船舶艉轴长度的2/3,工艺孔的宽度大于船舶艉轴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安装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将防护圆管和限位工装固定在船舶艉轴上,将第一风动葫芦和第二风动葫芦与门机相连接,并将第一吊带的顶端与第一风动葫芦固定连接,第一吊带的底端绑扎在船舶艉轴的艏部且紧靠防护圆管,将第二吊带的顶端与第二风动葫芦固定连接,第二吊带的底端绑扎在船舶艉轴的艉部且紧靠限位工装,再将第三风动葫芦的顶端与行车吊钩相连接,底端绑扎在船舶艉轴的艉部,将船舶艉轴吊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机、第一风动葫芦、第二风动葫芦、第三风动葫芦、防护圆管和限位工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带与船舶艉轴的连接部位为第一起吊点,第二吊带与船舶艉轴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起吊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动葫芦、第二风动葫芦和第三风动葫芦的结构相同,包括风动葫芦本体和链条,所述风动葫芦本体顶部设置有定位挂钩,链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吊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动葫芦和第二风动葫芦均为100t风动葫芦,第三风动葫芦为60t风动葫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船舶艉轴出舱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带和第二吊带由多根吊带串连而成,相邻两根吊带之间通过卸扣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禹荆玉刚徐世源张华东赵东辉王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