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乔瑟夫专利>正文

一种LED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825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LED光装置包含一锥形反射罩和一LED灯源。该LED反射罩具有一顶点,一开口供LED光通过,且该开口与该顶点对齐,和一内部平面反射面。该LED灯源包括一灯头对齐地朝向该顶点,其中当该灯头产生一光束时,该光束之一第一部分光聚合性地被该反射面朝向该开口反射且一第二部分光被投射在该不可反射排列,亦防止该第二部分光被反射回去该灯源供最小化在该反射罩之该开口产生的一黑色区域。因此,原本较大的光输出角度模式被重新集中成一较窄之光束模式,且可有效降低该装置产生的热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LED光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装置之利用一反射面聚集LED 光光源之投射。技术背景 目前LED光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基于LED光具有多项的优点,例如节省能源,体积 小,寿命长且耐用度高。然而总体来说,LED光的光输出相对地仍然低,一个额外的装置来 加强聚集LED光的光输出,进而增加LED光的光强度是需要的。 LED是一个固态半导体的装置。当该半导体晶体被激发至激发态时,LED直接产生 可见光。LED可以视为小面积的光源并辐射状的投射光束。 一般来说,半导体晶体被封装于 一透明的包装用来塑造LED光束的模式。该光束模式的光束的角度一般在90至120度之 间。图6说明了以一个标准90度角的LED其相对的发光强度。如图6所示,LED的光强度 在0度角时最大,在45度角左右时该光强度只剩下原来的50%。在大角度范围时,光束的 散射也更为明显。该LED相对的光通量大约在30至40度之间有高峰。 目前存在的大部分LED光的效率与LED光输出的样式有很大的关系。如之前提过 的,该LED光的效率不高且浪费了很多的能源。如果不能提高LED光的效率,就必须增加 LED光的供电电源。很明显的,增加供电电源会使成本增高并且产生更多的热。其中一个解 决办法是用一个单一的反射曲面,依据想要的灯样式来聚集LED光,例如一个抛物线的反 射曲面。该LED光源的位置在该抛物线的焦点,并且将该LED光的光束投射至该抛物线的 反射曲面。该光束经由该反射曲面一次折射后,形成了一平行光束。以此方法,LED光的光 束被聚集在一个限定的范围内。但是该反射曲面仍然有它的问题。该反射的光束以一相同 路径平行的被反射。当该LED光的光束的入射角与反射角为180度时,该LED光的反射光 束被该LED光本身挡住而无法反射,因此在该LED光装置的光束中心位置形成了一个黑色 区域。然而大部分在该LED光光束的中心最需要被明亮,所以如何避免该中心黑色区域的 形成是一个很重要且需要被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是提供一 LE化该LED光在反射时形成的一黑色区域。 本技术之另一 目的是提供- 本技术之另一 目的是提供- 本技术之另一 目的是提供- 本技术之另一 目的是提供- 本技术之另一 目的是提供- 本技术之另一 目的是提供-的散热率。光装置供增加该LED光之光输出效率,并且最小LED光装置供增加该LED光之光亮度。LED光装置供聚集该LED光输出之光束。LED光装置供控制该LED光之光束模式。LED光装置供控制分配该LED光输出。LED光装置,其中该LED光装置容易被制造。LED光装置,其中该LED光装置产生的热有良好 依据上述,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之LED光装置包括一锥形反射罩和一 灯源。 该反射罩有一顶点,一开口与该顶点排成一直线,和一内部平面反射面从该顶点往该开口方向延伸。该反射罩更进一步包括一不可反射排列设于该顶点。 该LED光之灯源包括一灯源本体,同轴地被支撑于该反射罩内和一灯头对齐地指向该顶点,其中当该灯头产生的光朝向该反射罩之该反射面,一第一部分光积累地被该反射面朝向该开口反射且一第二部分光被投射在该不可反射排列,亦防止该第二部分光被反射回去该灯源供最小化在该开口产生的一黑色区域。 如本技术之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将在随后详细的说明、附图与 申请专利范围中益加突显。附图说明 附图1为依据本技术之一较佳实施例之一典型层面之LED光装置。 附图2为依据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之LED光装置之概要图,主要绘出该LED光装置之单一反射模式。 附图3为依据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之LED光装置之概要图,主要绘出该LED 光装置之双重反射模式。 附图4为依据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之LED光装置之概要图,主要绘出该LED 光装置之三重反射模式。 附图5为依据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之LED光装置之概要图,主要绘出该LED 光装置之四重反射模式。 附图6为依据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之LED光装置之90度LED之一典型之光 强度与光通量之关系图。 附图7为依据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之LED光装置之一反射罩之替代最佳实施例,绘出该LED光装置经由若干线性块之不连续反射面之线性多重反射之单一反射模式。 附图8为依据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之LED光装置之一聚光灯。 附图9为依据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之LED光装置之一聚光灯之爆炸图。 附图10为依据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之LED光装置之一照明灯装置。 附图11为依据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之LED光装置之该照明灯之可选择性的被嵌入一桌灯支撑架或一手提电脑支撑架供形成一计算机或一手提电脑。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的附图,其绘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LED光装置之最佳实施例, 其中该LED光装置包括一反射罩10和一灯源20。 该反射罩IO为一正圆锥形具有一顶点和一开口 11。该反射罩IO内面具有一内部 圆锥反射面12从该顶点延伸至该开口 11。该反射罩10包括一锥形反射主体101和一反射 层102被镀于该反射主体101之一内面供形成该反射罩10之该内部圆锥反射面12。 该反射罩10更进一步包括一不可反射排列设于该顶点。依据上述,该反射罩10 具有一等腰三角截面,所以该反射罩10的两个侧壁等长。 该灯源20设于该反射罩10内供投射光朝向该反射面12。该灯源20包括一灯源 本体22和一灯头21设于该灯源本体22。依据于此,该灯头21包括一 LED设于该灯源本体 22供于该反射罩IO内产生光。 当该灯头21产生光朝向该反射罩10之反射面12, 一第一部分光被该反射罩10之 该反射面12聚合性地朝向该开口 11反射,一第二部分光被投射在该不可反射排列,亦防止 该第二部分光被反射回去该灯源20供最小化在该开口 ll产生的一黑色区域。因此,本实 用新型之该LED光装置形成一聚光灯供光由该开口 11投射出并集中于一要求范围,如图8 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该灯源20之光线之该第一部分光被该反射面12 —次或多次反射且 最后由该开口 11离开该反射罩10。 依据本技术之该最佳实施例,该反射面12定义出一空间13具有一锥形形状。 如图2至5所示,该反射面12具有一线性壁121,该线性壁121由该开口 ll至该顶点沿一 倾斜角9 1倾斜。该倾斜角是一该反射罩10之垂直轴线和该反射面12壁面之线性线之一 夹角。该倾斜角亦是该锥形体之角度的一半。该倾斜角依据不同之本技术之若干最佳 实施例而不同。换句话说,该反射面12具有一线性斜率且定义该倾斜角,由该反射罩10之 该顶点延伸至该开口 11供该第一部份光在该反射罩10内被多重反射。 该LED灯源20对称地设于开反射罩10之该垂直轴。该灯源20之垂直轴与该反 射罩IO之垂直轴重迭在一起。当该LED光为照明灯时,该LED光之光线与该垂直轴有一投 射角。以一个标准90度角LED来说,其最大投射角9 2是45度。以一个标准120度角LED 来说,其最大投射角9 2是60度。当该LED光被投射在该反射面12,其该LED光会被反射。 依据不同的该倾斜角和投射角之数值,该光线会被反射至相对的该反射面12之 壁面,且被在一次的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LED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锥形反射罩,该锥形反射罩具有一顶点,一开口供与该顶点对齐,和一内部圆锥反射面沿该顶点延伸至该开口;一LED光灯源,包括一灯源本体,同轴地支撑于该反射罩内,和一灯头与该顶点对齐,当该灯头于该反射罩内产生一光束时,该光束被聚集性的反射于该反射罩之该反射面供加强该光束经由该开口投射出该反射罩之前之一光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8-8-22 12/229,458一LED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锥形反射罩,该锥形反射罩具有一顶点,一开口供与该顶点对齐,和一内部圆锥反射面沿该顶点延伸至该开口;一LED光灯源,包括一灯源本体,同轴地支撑于该反射罩内,和一灯头与该顶点对齐,当该灯头于该反射罩内产生一光束时,该光束被聚集性的反射于该反射罩之该反射面供加强该光束经由该开口投射出该反射罩之前之一光强度。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罩更进一步包括一不可反射排列设 于该顶点,其中该灯头被支撑于该反射罩内且设于一位置供朝向该顶点并对齐该顶点,所 以当该灯头产生该光束朝向该反射罩之反射面投射时,该光束之一第一部分光被该反射罩 之该反射面聚合性地朝向该开口反射, 一第二部分光被投射在该不可反射排列,亦防止该 第二部分光被反射回去该灯源供最小化在该开口产生的一黑色区域。3. 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不可反射排列包含一光洞设于该反射罩 之该顶点供同轴地对齐该灯头,所以当该光束之第二部分光经由该光洞穿透出该反射罩供 防止该光束之该第二部分光被该反射罩之该顶点反射。4. 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洞之一周长和该灯源之灯头之一周长 大小相同,且该光洞之该周长小于该反射罩之该开口之一周长。5.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源主体包含一灯支撑框架与该反射罩 之该开口耦合,和一散热手臂供透过该散热手臂之一自由端与该灯头耦合以支撑该灯头, 所以该散热手臂不只供悬挂式地支撑该灯头并与该反射罩之该顶点排列成一直线,且可以 有效的驱散由该灯头所产生的热能。6. 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源主体包含一灯支撑框架与该反射罩 之该开口耦合,和一散热手臂供透过该散热手臂之一自由端与该灯头耦合以支撑该灯头, 所以该散热手臂不只供悬挂式地支撑该灯头并与该反射罩之该顶点排列成一直线,且可以 有效的驱散由该灯头所产生的热能。7.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装置,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包括-伸出,该反射环之周长相配于该开口之周长,且该反射环具有-反射面延伸出供控制在该开口之光输出之角度。8. 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装置,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包括-伸出,该反射环之周长相配于该开口之周长,且该反射环具有-反射面延伸出供控制在该开口之光输出之角度。9. 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装置,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包括-伸出,该反射环之周长相配于该开口之周长,且该反射环具有-反射面延伸出供控制在该开口之光输出之角度。10. 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装置,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包括 伸出,该反射环之周长相配于该开口之周长,且该反射环具有-反射面延伸出供控制在该开口之光输出之角度。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面具有一线性斜率且定义一倾斜 角,由该反射罩之该顶点延伸至该开口供该第一部份光在该反射罩内被多重反射。12. 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面具有一线性斜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乔瑟夫杨能智
申请(专利权)人:周乔瑟夫杨能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