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立稳定稻虫共生环境的禾虫养殖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176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5
本技术属于禾虫养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立稳定稻虫共生环境的禾虫养殖箱,包括养殖箱主体,养殖箱主体的顶端铰接有箱盖,养殖箱主体的内腔设置有辅助养殖组件,辅助养殖组件包括对称固定嵌设在养殖箱主体内壁的两个透光围板,养殖箱主体的内腔对称安装有两个丝杆,两个丝杆的外侧均螺纹套接有安装板,两个安装板的一侧均等距固定安装有多个LED灯管。本技术,通过辅助养殖组件、进风管、散热管以及加热管等结构的配合使用,利用进风管、散热管以及加热管等结构实现箱体内温度的调整,并且在黑暗环境或阴天条件下,安装板向上移动至与透光围板相对位置时,利用LED灯管对箱体内照射,保证了水稻与禾虫的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禾虫养殖,具体是一种建立稳定稻虫共生环境的禾虫养殖箱


技术介绍

1、疣吻沙蚕,俗称禾虫,是极具经济价值的水珍品。禾虫多栖息于水稻田内,以腐稻根为食,与水稻具有天然的共生关系。基于“水稻+禾虫”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实施禾虫稻田综合种养可显著增加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在助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由于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等因素,禾虫种群资源显著衰减;随着近年规模化增养殖的发展,禾虫种质亦逐渐退化、生长性能下降。因此,开展遗传育种研究,培育生长快、营养高、适应性强的养殖品系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在疣吻沙蚕优良品种的选育中,需要基于虫稻共生前提,在不同环境或条件下进行禾虫子代群体的养成并促进其生殖变态,而这一养殖过程有必要在人工可控的养殖箱内完成。

2、参考已授权专利,专利号:cn216931495u所公开的一种建立稳定稻虫共生环境的禾虫养殖箱,其通过设置的遮光调节装置,保证在使用时,通过调节展开后的遮挡布的层数达到调整光照强度的效果,但由于其直接通过日照进行养殖,而在阴天或者在黑暗环境时会对水稻和禾虫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也可能会因为温度过低而导致禾虫的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建立稳定稻虫共生环境的禾虫养殖箱。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建立稳定稻虫共生环境的禾虫养殖箱,包括养殖箱主体,所述养殖箱主体的顶端铰接有箱盖,所述养殖箱主体的内腔设置有辅助养殖组件;</p>

3、所述辅助养殖组件包括对称固定嵌设在养殖箱主体内壁的两个透光围板,所述养殖箱主体的内腔对称安装有两个丝杆,两个所述丝杆的外侧均螺纹套接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均等距固定安装有多个led灯管;

4、所述养殖箱主体内腔位于两个透光围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隔板。

5、优选地,所述养殖箱主体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进风管,所述养殖箱主体的另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管。

6、优选地,所述进风管和散热管的一端均螺纹套接有防尘盖,所述散热管内腔靠近养殖箱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扇。

7、优选地,所述养殖箱主体的底端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通孔,两个所述安装通孔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养殖箱主体内腔位于隔板的下方等距固定安装有多个加热管。

8、优选地,所述养殖箱主体的内腔顶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伺服电机,两个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丝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两个丝杆的底端均通过轴承与养殖箱主体之间连接。

9、优选地,所述养殖箱主体的内腔对称开设有两个导向槽,两个所述导向槽的内部均滑动套设有导向块,两个所述导向块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安装板的另一侧。

10、优选地,所述养殖箱主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养殖箱主体一端位于进风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养殖箱主体内侧位于散热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温湿传感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2、本技术通过辅助养殖组件、进风管、散热管以及加热管等结构的配合使用,在遇到箱体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可利用进风管、散热管以及加热管等结构实现箱体内温度的调整,并且在黑暗环境或阴天条件下,安装板向上移动至与透光围板相对位置时,利用led灯管对箱体内照射,保证了水稻与禾虫的正常生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立稳定稻虫共生环境的禾虫养殖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箱主体(1),所述养殖箱主体(1)的顶端铰接有箱盖(2),所述养殖箱主体(1)的内腔设置有辅助养殖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稳定稻虫共生环境的禾虫养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主体(1)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进风管(3),所述养殖箱主体(1)的另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立稳定稻虫共生环境的禾虫养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3)和散热管(4)的一端均螺纹套接有防尘盖(5),所述散热管(4)内腔靠近养殖箱主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扇(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稳定稻虫共生环境的禾虫养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主体(1)的底端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通孔,两个所述安装通孔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风扇(10),所述养殖箱主体(1)内腔位于隔板(6)的下方等距固定安装有多个加热管(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稳定稻虫共生环境的禾虫养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主体(1)的内腔顶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伺服电机(13),两个所述伺服电机(13)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丝杆(12)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两个丝杆(12)的底端均通过轴承与养殖箱主体(1)之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稳定稻虫共生环境的禾虫养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主体(1)的内腔对称开设有两个导向槽(16),两个所述导向槽(16)的内部均滑动套设有导向块(17),两个所述导向块(17)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安装板(14)的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稳定稻虫共生环境的禾虫养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主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9),所述养殖箱主体(1)一端位于进风管(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8),所述养殖箱主体(1)内侧位于散热管(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温湿传感器(1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立稳定稻虫共生环境的禾虫养殖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箱主体(1),所述养殖箱主体(1)的顶端铰接有箱盖(2),所述养殖箱主体(1)的内腔设置有辅助养殖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稳定稻虫共生环境的禾虫养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主体(1)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进风管(3),所述养殖箱主体(1)的另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立稳定稻虫共生环境的禾虫养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3)和散热管(4)的一端均螺纹套接有防尘盖(5),所述散热管(4)内腔靠近养殖箱主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扇(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稳定稻虫共生环境的禾虫养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主体(1)的底端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通孔,两个所述安装通孔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风扇(10),所述养殖箱主体(1)内腔位于隔板(6)的下方等距固定安装有多个加热管(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尉陈兴汉许瑞雯司圆圆
申请(专利权)人: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