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8169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豆科作物秸秆制作秸秆粉;对收割完豆科作物的田块并施肥,施加的肥料中至少包括恶霉灵和哈茨木霉菌,恶霉灵与哈茨木霉菌的质量比为1:3‑5:1;选用脱毒薯作为种薯,切块后暴露出种薯块的顶芽;采用杀菌剂对种薯块进行搅拌;依次播种多行种薯块,在种薯块表面覆盖秸秆粉,覆盖秸秆粉后进行覆膜;待马铃薯生长成熟后,重新对田块进行翻耕、除杂处理,继续播种豆科作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采用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在肥料中添加预设比例的恶霉灵和哈茨木霉菌,有效的改善了土壤环境和减少了马铃薯患病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具体涉及一种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1、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作物,世界公认的全价食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市场需求十分旺盛。近年来,许多农户积极投身于马铃薯种植,使得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2、由于有限的耕地,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缺乏科学种植理念等,大量的马铃薯通常采用轮作种植模式,随着轮作种植的不断增多,轮作障碍现象目前越来越严重,轮作障碍指同一作物或同科、同属的作物在合理的管理条件下也会出现植株长势变差、病虫害侵染、产量品质下降等现象。

3、研究发现随着马铃薯轮作种植年限的增加,会使得土壤中的微生态失衡,马铃薯的根际分泌物累积,产生自毒作用,进而导致马铃薯大量枯萎、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收集豆科作物秸秆,晾晒后进行粉碎,采用蔗糖水溶液湿拌后进行发酵,以得到秸秆粉;

4、对收割完豆科作物的田块进行翻耕、除杂,分析所述田块中土壤成分并施肥,施加的肥料中至少包括恶霉灵和哈茨木霉菌,所述恶霉灵与所述哈茨木霉菌的质量比为1:3-5:1;

5、选用脱毒薯作为种薯,对所述种薯切块,形成30g-50g的种薯块,暴露出所述种薯块的顶芽,每块种薯块预留1-3个芽眼;

6、采用杀菌剂对所述种薯块进行搅拌,以使得所述种薯块的切口快速愈合,防止种薯块之间产生交叉感染;

7、依次播种多行种薯块,播种量为2000kg/hm2-2600kg/hm2,在种薯块表面覆盖所述秸秆粉,覆盖所述秸秆粉厚度为7cm-10cm;

8、覆盖所述秸秆粉后进行覆膜,待马铃薯苗长出4片-6片叶子后揭膜,揭膜后进行清沟排水处理;

9、待马铃薯生长成熟后,重新对田块进行翻耕、除杂处理,继续播种所述豆科作物。

10、优选地,所述分析所述田块中土壤成分的步骤包括:采集田块中不同位置的土壤,将土壤混合均匀后去除石子、杂草和植株残体杂质,装入灭菌袋冰盒中;将土壤分为两份,第一份土壤进行过筛后进行冷藏保存,用于测定土壤中菌类数量,第二份土壤进行过筛后进行冷藏保存,用于测定土壤中养分含量,其中,所述冷藏保存的温度为1℃-4℃。

11、优选地,所述施肥的步骤包括:选用有机肥和硫基复合肥作为基肥,并在所述基肥中添加磷酸二氢钾和锌肥形成复合肥,所述复合肥中氮与磷的比例为1:0.3-1:0.5,磷与钾的比例为1:2-1:4;将恶霉灵和哈茨木霉菌进行混合,形成播种菌群,所述播种菌群的量为2500g/hm2-3000g/hm2,将所述播种菌群进行兑水处理,兑水量为450kg/hm2-550kg/hm2;在田块上施加复合肥和兑水后的菌群溶液。

12、优选地,所述有机肥的量为2000kg/hm2-2500kg/hm2,硫基复合肥的量为1200kg/hm2-1500kg/hm2,所述磷酸二氢钾的量为30kg/hm2-50kg/hm2,所述锌肥的量为15kg/hm2-30kg/hm2。

13、优选地,所述在田块上施加复合肥的步骤包括:对田块进行开挖,形成若干交替布置的施肥行和第一播种行,在每一所述第一播种行内的开挖若干第一播种坑,其中,所述施肥行与所述第一播种行之间的间距为0.2m-0.3m,所述第一播种坑之间的间距为0.25m-0.3m,所述第一播种坑的密度为67500蔸/hm2-70000蔸/hm2;在所述施肥行内施加所述复合肥。

14、优选地,所述在田块上施加复合肥的步骤包括:对田块进行开挖,形成若干间距布置的第二播种行,在每一所述第二播种行内的开挖若干第二播种坑,其中,所述第二播种行之间的间距为0.5m-0.6m;所述第二播种坑的密度为67500蔸/hm2-70000蔸/hm2;在所述第二播种行内施加所述复合肥,其中,所述复合肥与所述第二播种坑的间距不小于5cm。

15、优选地,所述杀菌剂至少包括钙镁磷肥与草木灰的混合物,其中,所述钙镁磷肥与所述草木灰的质量比为80:1-100:1。

16、优选地,所述蔗糖水溶液溶液中,蔗糖与水的质量比为1:80-1:100。

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提供一种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采用马铃薯和豆科作物进行循环轮作的方式,配合施肥,施加的肥料中至少包括恶霉灵和哈茨木霉菌;通过马铃薯与豆科作物的轮作,提高土壤内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马铃薯和豆科植物各自提供必需的养分;进一步的,通过在土壤中施加包含恶霉灵和哈茨木霉菌的肥料,恶霉灵和哈茨木霉菌可以有效的实现土壤中“真菌”向“细菌”方向转化,减少马铃薯的发病率,使轮作土壤逐渐恢复健康,进而提高马铃薯作物的产量。

18、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的流程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所述田块中土壤成分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的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的量为2000kg/hm2-2500kg/hm2,硫基复合肥的量为1200kg/hm2-1500kg/hm2,所述磷酸二氢钾的量为30kg/hm2-50kg/hm2,所述锌肥的量为15kg/hm2-30kg/hm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田块上施加复合肥的步骤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田块上施加复合肥的步骤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至少包括钙镁磷肥与草木灰的混合物,其中,所述钙镁磷肥与所述草木灰的质量比为80:1-10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蔗糖水溶液溶液中,蔗糖与水的质量比为1:80-1:1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所述田块中土壤成分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的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豆科作物与马铃薯轮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的量为2000kg/hm2-2500kg/hm2,硫基复合肥的量为1200kg/hm2-1500kg/hm2,所述磷酸二氢钾的量为30kg/hm2-50kg/hm2,所述锌肥的量为15kg/hm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林李捷聂太礼吴洁钟敏陈俊英雷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